吴文俊:自称为“笨人”的数学泰斗

2017-06-27 19:56聂智洋
晚晴 2017年6期
关键词:吴文俊数学界吴老

聂智洋

5月7日,98岁高龄的数学泰斗吴文俊病世。他,提出的“吴公式”“吴方法”让“外国人跟着中国人跑”,不少人却对他知之甚少。他,37岁就与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82岁高龄又站在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上。他,鹤发童颜,还是个偷偷跑去玩过山车的“老顽童”……静读中国数学不老传奇的传奇一生。大师远去,风范永存。

中国数学梦:让外国人跟着中国人跑

吴文俊是数学界的“泰斗”,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

吴文俊曾与陈省身、程民德、胡国定等中国老一辈数学家共同提出“中国数学要在21世纪率先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成为数学强国”的宏伟目标。

吴文俊补充道,当时还提了“三步走”和具体规划,想把全国数学界动员起来,实现“率先赶上”的中国数学梦。“我做梦都在想哪个领域赶上去了。搞数学,光发表论文不值得骄傲,应该有自己的东西。不能外国人搞什么就跟着搞什么,应该让外国人跟我们跑。这是可以做到的。”

现在看,中国数学梦在部分领域已成真。中国人用机械证明定理,全世界都认可。以前认为,计算机只能用于计算,现在还能用于证明,计算机的作用就更大了。

自谦:数学是笨人学的

说起自己成功的经验,吴老首先想到的是:“做研究不要自以为聪明,总是想些怪招,要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功夫不到,哪里会有什么灵感?”

“数学是笨人学的,我是很笨的,脑筋‘不灵'。”他说。

可就是这样一位自认为“很笨”的人,总能站在数学研究的最前沿。

上世纪70年代,吴文俊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他敏锐地觉察到计算机的极大发展潜能。受计算机与古代传统数学的启发,他抛开已成就卓著的拓扑学研究,毅然开始攀越学术生涯的第二座高峰数学机械化。

为了解决机器证明几何定理的问题,他年近花甲从头学习计算机语言。那时,在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的机房里,经常会出现一位老人的身影,不分昼夜地忘我工作。有很多年,吴老的上机操作时间都是整个研究所的第一名。

正是这种日积月累、刻苦努力的“笨功夫”,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他用机器证明几何定理终于获得成功。

他曾谦逊地说:“不管一个人做什么工作,都是在整個社会、国家的支持下完成的。有很多人帮助我,我数都数不过来。我们是踩在许多老师、朋友、整个社会的肩膀上才上升了一段。我应当怎么样回报老师、朋友和整个社会呢?我想,只有让人踩在我的肩膀上再上去一截。我就希望我们的数学研究事业能够一棒一棒地传下去。”

晚年“最得意”的工作就是研究中国古代数学

在吴老心里,数学研究就是件“有意思”的事,尤其是晚年从事的中国古代数学研究,更是自己“最得意”的工作。

对于做研究,吴老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天下的学问那么多,大多数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其余时间就在一两件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情上下功夫。”

事实上,从1946年由陈省身先生引荐到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吴文俊就一直沉浸在数学世界里,做自己“感兴趣”、觉得“有意思”的工作。

上世纪50年代前后,他提出“吴示性类”“吴公式”等,为拓扑学开辟了新的天地,令国际数学界为之瞩目,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性成果。

上世纪70年代,他开创了近代数学史上的第一个由中国人原创的研究领域数学机械化,实现了将繁琐的数学运算、证明交由计算机来完成。

……

尽管后来吴老已经很少去办公室,所有数学方面的书籍都捐给了单位图书馆,但他心里从来也没有放下过数学研究。

70岁还去坐过山车的“老顽童”

吴老是个十分开朗乐观、热爱生活的人。90多岁的他现在还经常一个人去逛逛书店、电影院,偶尔还自己坐车去知春路喝喝咖啡。

95岁时,他光脚穿皮鞋在家走动,说这是懒人最好的锻炼方法。他满头银发径直竖着,胖胖的脸上架一副眼镜,高兴时脖子一缩,笑了。

70多岁时还坐过山车,当被记者问到时,吴老脖子一缩,又乐了:“那是不知厉害,上去以后简直要命了。当时在香港开数学家大会,我做完大会报告就跑到公园。工作人员不让坐,我说自己身体好得很,不到70岁,骗了一下混进去了。”

猜你喜欢
吴文俊数学界吴老
中国数学界元老——王元
虚惊一场
吴文俊的养生之道
吴文俊的养生之道
阿贝尔奖
数学界女神
唱歌排解烦心事
移居以色列的俄数学家解开数学界难题
拓扑人生——著名数学家吴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