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春+陈万洪
笔者对四川省南充市35家民办养老机构和466名普通群众进行了一次“养老意愿”和“养老服务”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对南充市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了探析。
养老意愿更趋明显
老年群体有“三择”。现有75岁以上群体选择居家养老居多,这部分老人虽年老体弱,但身边不缺护理,且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进入机构养老意识不强;20世纪50-60年代出生群体选择机构养老居多,这部分人有的还在赡养80岁以上老人,并协助子女抚养上学子孫。他们大多愿意拿出自己的积蓄,加上子女资助,进入养老机构度过晚年;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老人选择社区养老居多,社区所办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托管所收费较低,且方便家人接送或就近探望,来去方便自由,但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隐忧更甚。
年轻群体有“三忧”。在对1970年-1990年及其以后的142名年轻人进行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现代家庭“四二一”模式达50%以上,这部分群体参工时间短,难有余钱储蓄,存在养老金低等隐忧;聘用群体经济来源有限,存在收入不稳定的隐忧;部分家庭成员延迟至65岁后退休,这期间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子女、供养老人,难免顾虑重重。
养老服务有“三难”。养老基地建设难,这既是一项民心工程,又是一项社会工程,各种问题错综复杂,并非一蹴而就;服务质量提高难,南充市蓬安县养老公寓、顺庆区爱老疗养院等功能比较完善的养老机构为数不多,目前也还存在不少质量问题。调查中发现,民办养老机构多为粗放型家庭作坊式经营模式,规模较小,功能不全,管理较差,设备简陋,医护缺少,安全卫生隐患较多,服务质量较差。还有租用郊区农家院舍,对老人全封闭管理,甚至民政部门尚未出具许可手续;三是养老服务收益难。一些民办养老机构经营者反映,涉老设备装修投资较多,房屋租金、水电燃气、护理人员工资成本等费用较高,与客户服务费用收取矛盾突出,有的入住率低,经营成本高,效益差,亏损情况时有发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推进养老服务
为适应即将到来的养老高峰期,推进全市养老事业健康顺利发展。结合南充市实际,现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突出机构养老人群的“一个重点”。调查显示,60%以上的20世纪50-60年代出生群体会成为南充市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养老的重点人群,应有计划地将养老用地列入城镇规划,培育和完善养老机构管理体系。
关注城镇和农村“两个群体”。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镇,该群体的老龄人口收入普遍偏低,民营养老机构去不起,公立养老机构去不成;还有数量较多的农村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正处于增长高峰期。
形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三个体系”。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站(所)、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及相关服务设施,加快养老服务信息服务平台、呼叫服务系统、应急服务网络建设;鼓励社会组织、医疗机构、中小企业、民间资本兴建规模化、连锁化、家庭化、小型化养老机构及中心。
落实发展规划、资金保障、综合协调、工作配合“四个职责”。建设规模养老基地;政府投入与民间资本结合;民政、老龄工作机构加强协调,督促指导;扶贫、教育、安全、消防、卫计、人社等部门予以支持配合,整体推进。
完善投资融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补贴支持、人才培养“五项政策”。财政和金融部门应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及信贷需求方面给与支持;对养老服务机构设施的建设用地纳入政府用地规划;对营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在税收、收费方面实行优惠;积极推进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养老服务业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坚持医、护、保、娱、游、健“六个结合”。推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医托、居民家庭,实行家庭医疗签约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发展养老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护理院、康复医院和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银行、保险业可开发适合老年群体的投资理财产品;社区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开展健康文化、体育、舞蹈等活动;老龄机构可通过旅游机构开展“候鸟式”养老服务;服务产业可生产适销对路的健康养老产品,同时食药部门也应加强监管。
健全工作、互助、保障、协作、监管、激励、考核“七个机制”。各级政府应明确责任,定期研究,推进发展;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养老服务;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托底措施;避免养老机构相互间的无序竞争;依法对养老服务价格、安全、食品卫生等方面监管;形成良性竞争,对优良养老机构进行资金补贴、优惠政策等奖励;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和推进工作纳入目标管理,按照目标任务进行年度考核,以助推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