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做出的庄严承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确立了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2013年至2016年,我国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在未来的3年时间,还要让4335万人实现脱贫。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
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切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指出,扶贫开发这座高山,再难也要把它翻越过去;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再苦也要把它坚决打赢,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李纪恒书记要求,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咬定脱贫目标不放松,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强化问题导向,查找差距和薄弱点,时不我待地抓、争分夺秒地干,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强化使命担当,层层压实扶贫责任。全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定信心、勇于担当,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自治区38位省级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38个贫困旗县,409名盟市领导、1852名县处级领导、15.2万名党员干部,分别联系贫困苏木乡镇、贫困嘎查村和贫困户,实现了帮扶工作全覆盖。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和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的原则,全区通过自上而下层层签订责任书、立军令状,逐级压实责任,形成了自治区、盟市、旗县、乡镇苏木、村嘎查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格局,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一线扶贫干部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用干部的“脱皮”换取群众的脱贫,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攻坚克难、攻城拔寨,打贏了脱贫攻坚的一场场硬仗。
完善政策措施,确保扶贫精准有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要求,全区上下坚持做到“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在搞好精准识别上持续用力,因户因人制定帮扶计划、实施帮扶措施,确保项目、资金、措施、力量精准落到每一个贫困群众头上。从2014年起,我区对58万户157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采取“五看五不评”识别办法,剔除不符合标准人口21.4万人,新补录贫困人口17.1万人,贫困对象识别的精准度大大提升。在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根据贫困人口数量、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因户因人制定帮扶计划、实施帮扶措施,通过大力实施转移就业脱贫、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强化政策保障促进脱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脱贫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扶贫,确保扶贫项目、资金、措施、力量精准落到每一个贫困群众头上。
经过4年多的砥砺奋斗、扶贫攻坚,我区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197.8万人锐减到2016年的56万人,全区农村牧区贫困发生率由14.7%下降到4.1%。如今,140余万贫困群众已经阔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全面建成小康的美好画卷正在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