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坤 周晓洁
摘 要:现代企业加工食品的最后一道工序是食品的包装,这也是关系到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本文将从当前的食品包装安全现状着手,就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包装;包装材料;食品安全性
一、当前的食品包装安全现状
食品包装可以在食品离开工厂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过程中,防止其受到生物、化学、物理等外来因素的损害,以保持原有的成分与营养。食品包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食品包装材料的选择,另一方面是包装技术的使用,而食品包装材料的选择对食品的安全尤为重要。我国食品行业起步较晚,人们对食品包装的安全性认识较少,食品包装的相关标准也存在很多不足。
二、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其影响可以分为外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印刷油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印刷辅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等方面。
(一)外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介绍
食品外包装材料如果达不到质检要求,则易于出现有害物残留现象,尤其在用于外包装材料加工制作过程中,食品生产企业因过于追求降低包装成本,因而会选用一些劣质的包装材料用于食品包装,同时,在这些劣质的包装材料中,往往含有诸多有害物质,如正己烷等。当含有这些有毒有害物质的材料被用于进行食品包装时,则不但易于造成生产人员受到毒害,更可能威胁到消费者的人身健康。食品软包装材料主要有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酰胺等高分子材料。这些包装材料因本身分子结构和成型工艺及所加助剂不同而表现出较大差异。因此,对于食品厂家来说选择一种适合自己产品的包装材料尤为重要,否则就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例如,因材料阻隔性差,就会缩短液态奶的保质期甚至短时间内引起变质等,而对于保鲜膜来说如果没有适量的透气量又无法保证蔬菜的新鲜。以现今被食品生产企业普遍使用的PVC材质保鲜膜为例,此种包装材质对消费者人身健康的影响表现为:首先是在此种包装材质中,通常均存在氯乙烯残留超标的情况,其次是此种包装材质在生产过程中,厂家为提升其柔韧性,使之不易在使用上发生破裂,因而习惯将 DEHA增塑剂掺入其中,而一旦PVC材质的保鲜膜遇热发生化学反应,则DEHA增塑剂便会得以释放并进入保鲜膜所包裹的食物之中,当消费者食用之后,其健康便会受到侵害。
从食品生产企业所惯常使用的塑料包装材质来看,这些塑料包装材质均含有双酚A成分。此种物质会在食品遇热过程中随之挥发出来,进而混入于食品之中,而且此种物质中富含类雌激素成分,女性消费者如若过多地食用混入此种物质的食品,将大大提升罹患乳腺癌的几率。
(二)印刷油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介绍
食品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包装膜通常要求其具备较强的耐磨特性,同时食品包装膜还应当具备耐热、耐冻等特性,以免在对包装后的食品进行物流运输、仓储时发生油墨脱离等问题。
从油墨的化学成分来看,大部分油墨均富含苯,因此,为了降低苯对消费者人身健康的侵害,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借助含甲苯的混合溶剂加以稀释处理。假若食品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而选择了廉价的甲苯,则食品包装材质中将出现较为严重的苯残留现象。尽管当前国内的食品包装标准明确要求企业应当控制食品包装材质中的苯含量,然而多数食品生产企业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以及检测费用支出的考虑,往往对相关规定视而不见。
(三)印刷辅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介绍
从环保角度来看,当前导致食品发生二次污染问题的成因之一,即在于食品生产企业未能重视对印刷辅料地有效控制,从而导致食品外包装发生印刷污染问题。一些食品的包装中,因苯类溶剂未能实行充分挥发而导致残留现象发生,这些高致物在混入食品之后,极易引发消费者因长期食用苯含量超标的食品而罹患癌症。
三、提升食品包装材质品质的措施
提升食品包装材质品质,需要健全食品包装材质标准,创设食品包装质量安全監管体系,引导消费者形成食品安全观。
(一)健全食品包装材质标准
从国内食品包装的卫生标准制定的情况来看,相关的标准在内容方面存在不够完善的情况,因此,立法机关以及监管部门应当依托《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健全食品包装材质标准。
(二)创设食品包装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效仿域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大力开展食品包装材料安全认证,以便从源头狠抓食品包装材料问题,从根本上保证减少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对于通过认证的企业,定期随访和调查、强制年检等,督促企业履行义务。对于违法企业,给予从经济罚和行为罚两方面采取措施,使违规企业的违规成本提升,进而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
(三)引导消费者形成食品安全观
各级政府应当注重依托各类媒体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观进行教育,以便使消费者注重自身的权益。
食品生产企业不应当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应当注重实现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兼顾,以便提升食品包装品质,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维系。
参考文献:
[1]江津津.食品包装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的调研分析[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6(03).
[2]陈诚,鲁燕骅,陈红.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标签的常见问题[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04).
[3]王成云,廖宇安,薛晓冬,林镱琳,周俊辉,曾惠贞,邬晓慧,高原.纸质食品接触材料中多环芳烃的检测方法比较[J].中华纸业,2015(20).
[4]李河.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增塑剂、抗氧化剂及金属钛的测定与迁移研究[D].山西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彭坤(1994~),男,四川省南充市人,单位邵阳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本科,研究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