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
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要实现上述目标,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去积极的探索、敏锐的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创造性的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善于抓住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不是枯燥无味,而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从而有效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去获得最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一、以情境激趣,打造精彩开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开课时就应充满趣味,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的集中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带着欢乐,带着愉悦的心情走进探索数学知识的大门。例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根据循环小数的特点,用人尽皆知的“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这样一个有趣的童谣,作为本课的“开场白”,形成了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利用听故事,讲故事,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欢声笑语之中,初步感知了“无限”、“不断”、“重复”等概念中重点词的含义,起到了分解化解教学难点的作用。又如我校一位教师在上“圆的认识”一课使,借助多媒体的动态效果,形象展示出如下画面:平静的水面,丢下一颗石子,荡起的波和雷达波纹是圆形;阳光下盛开的向日葵、五颜六色的花、美妙的光环、用特殊仪器拍到的电磁波。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心情愉悦,感受到圆形物体的美。教师在此基础上顺势引入新课: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好吗?此时此刻,学生的興趣自然而然地就转移到参与新知的学习上来了。
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最不喜欢知识教育以赤裸裸的方式进行”,而有趣的情境导人则是引导孩子参与其中的绝佳方式。
二、以操作增趣,建构主动课堂
对新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而要让学生求知的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找准增趣点,挖掘学习内容内在的“趣”,而操作活动正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载体。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首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锐角、直角和钝角三角形各一个,接着我提出了明确的小组活动要求:(1)利用量角器、剪刀等工具,自己想办法,独立求出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2)将你的办法在小组内交流。(3)整理自己的想法,准备向全班汇报。在明确目标的引领下,学生饶有兴趣的开始了动手操作:有的学生直接用量角器量出了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有的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发现拼成了一个平角:有的利用折的方法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折在一起,发现也折成了一个平角……通过大家动手操作后发现: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可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可以增强他们学习兴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他们在动脑、动手、动眼的活动中,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获得比较充分和完整的感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操作实践,让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数学课堂才能焕发出“手指尖上出智慧”的迷人魅力。
三、以活动延趣,点化课堂结尾
行将结束之际,学习活动却并未“就此打住”,也不该只是练练习题,做做作业就“草草收场”,乏味的结尾有着曲终人散的清冷。为了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让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持续探究的态势,需要我们在课堂结尾时浓墨重彩地添上一笔。所以,在课堂教学临近结束时,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在课尾找准延趣点,让学生回味无穷。如:在学习完“因数和倍数”后,我面对全班同学,从容的说“同学们,快要下课了,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动脑筋离课堂。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数是卡片上的数的倍数,你就可以走出教室了。走的时候,必须先走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话,再走出教室。你说的这句话,可以是“几是几的倍数”、或“几是几的因数”。新颖有趣的游戏,巩固了知识,检查了效果,还进行了纠正错误和个别指导,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一举多得,这比简单地布置一些习题或作业,效果要好得多。
此外,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知识经验,丰富学习形式,让活动引领孩子们遨游数学世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获得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体验。如,讲完“圆的周长”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给学校的圆形花坛围上篱笆,请你算一算,得需要多长的篱笆?学生课后要去找工具测量,才能完成这个作业。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感到新鲜,也非常愿意去做,学习兴趣得到了发展,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因。善于激趣、增趣和延趣,必将使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展现出无尽的魅力,巧于课始抓住激趣点,课中创造增趣点,课后找准延趣点,必将使数学课堂呈现出课开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尾,趣犹存的迷人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