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进 姚金霞 杨建国 袁志英 陈燕英 郭鹏/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四川农机社会化服务研究*
□陈进 姚金霞 杨建国 袁志英 陈燕英 郭鹏/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农村“空心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已成为当今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同时,种粮农民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愿望越来越高,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何进一步加快构建完善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本课题从四川农机社会化服务现状入手,通过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等,根据四川不同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对各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体系构建和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
1.1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蓬勃发展
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扶持农机化发展的优惠政策陆续出台,四川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四川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形式主要有农机专业合作社、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机服务联合体3种。
1)农机专业合作社。截至2016年底,四川省共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267个,入社成员数63256人(户);合作社中农机从业人员有41646人,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服务农户1996633户,平均每个合作社服务农户数量1576户;合作社承包土地面积4.03万hm2,农户托管给合作社土地面积2.81万hm2;作业服务面积69.82万hm2,约占全省农机化作业总面积(机耕+机播+机收面积)843.25万hm2的8.28%;作业服务面积中,跨区作业15.75万hm2,占22.56%,订单作业17.05万hm2,占24.42%。
2)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指农机大户和家庭农场)不仅拥有自己的农机,而且自身拥有的土地规模无法满足经营主体机械满负荷作业的要求,使该主体为其他农户进行农机作业服务成为可能。以四川省家庭农场为例,2016年全省共有家庭农场3.4万个,从业人员16万人,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15.28万hm2,经营活动总收入有93亿元。据项目组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四川省农机社会化服务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正逐渐发展壮大。
3)农机服务联合体。农机服务联合体是两个或以上的农机经营主体按协议或契约组成的临时性松散联合体。联合体以具有农机为合作前提,农机归个人所有、合作经营,实行产权户有、联而不合、单机合算、有偿服务。项目组调研的苍溪县鸳溪瑞农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采取的就是该种经营模式,该家庭农场主王锐与成都双流某农户联合组成这种形式的服务联合体,在省内外进行跨区作业。1.2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多样化
目前,四川省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主要有流转土地、订单作业、全程机械化作业承包(托管)、农机跨区作业等,并同时结合销售、维修、教学等模式。其中,流转土地、订单作业、全程机械化作业承包(托管)这3种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农机具的使用效率,降低了农机具运转费用,有效地解决了农机规模作业与农户分散经营的矛盾,增加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民的收入。
1.3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规范化水平有所提升
为保障农机社会化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四川省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经营规范化方面逐步建立制度规范。四川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规定,监督农机专业合作社强化规章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着力规范合作社组织行为。根据项目组调研情况看,目前四川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均办理了合法经营的手续,其规章制度相对完善。
1.4 政府扶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效果显著
四川省在农民合作社扶持专项资金中确定了一定比例用于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对合作社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市场营销、基础设施建设等予以补助。在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等政策实施中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给予了重点倾斜。农机专业合作社生产设施用地、附属设施用地,以及机库(棚)、粮食烘干设施、晾晒场等配套设施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逐步落实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免费实地检验和免费
上牌;落实了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工商免费登记注册和免营业税、所得税政策。同时,四川省建立了农民培训机制,举办了“阳光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各类农机技术业务和经营管理培训。通过多年来农机技术和管理经营知识的学习培训,服务组织从业人员对各类农机使用、维护保养、农机惠民政策、经营主体经营管理的认识不断加深,服务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从根本上推动了四川省农机化的发展。
1.5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出现对农业机械的配置方式进行了优化,改变了单家独户购买农机的情况,解决了农机重复性投资、利用率低的问题,实现了四川省农机结构性调整。同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各方资金进行了有效整合和利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个体购买农机困难的问题。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开展不仅解决了农业“谁来种地”的问题,使农业规模化与标准化生产成为可能,提高了农机化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降低了农业生产总体成本,而且还增加了农民收入,帮助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节省了大量时间、减少了劳动力投入。
表1 合作社规模对比表
2.1 丘陵山区主要存在的个性问题
1)服务组织规模偏小。以四川省同为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广汉市聚能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和宣汉县家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同为国家级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的眉山市德心农机专业合作社和苍溪县鑫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比较,可获知四川省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大致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省级示范社数据可知,四川省丘陵山区因受经济水平、基础设施和地形地貌的限制,其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规模与平原地区相比相对较小,注册资金少、人员数量不多,服务组织拥有的机具数量比平原地区的要少很多。由表1国家级示范社数据可知,在入社成员数、机具数量相当的情况下,丘陵山区农机专合社服务的土地面积和收入与平原地区相比差距很大。综上所述,丘陵山区地形地貌不仅阻碍了四川省丘陵山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也阻碍了其农业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2)土地的分散化和细碎化程度严重,农村交通条件改善仍有待加强。四川省丘陵山区的田坡多、地陡,耕地不规则,土地不集中连片的问题十分突出,加之某些农户观念老套,不愿意流转土地,影响了农机整体化作业。以苍溪县鸳溪瑞农家庭农场为例,其流转的最小不连片的土地仅0.01hm2,且流转的类似土地比例不低。由于适用于丘陵山区作业的高效率农机具种类和型号偏少,受到地形地貌、土地细碎化和分散化程度高、田地平整度差等影响,使农机的作业效率严重降低,从而阻碍了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其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推进。同时,四川省丘陵山区有的地方仍然存在农机“无路可走、无从下田”的现象。
3)适用于丘陵山区的农业技术装备极其短缺。不同于平原地区拥有数量众多且装备完善的农业机械,长期以来,虽然四川省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开发适于丘陵山区的农机具,但目前适用的农机具仍然欠缺,导致丘陵山区服务组织可选择的农机具范围非常狭窄,甚至无机可选。根据调研结果看,目前四川省丘陵山区农机服务组织急需适合当地应用的中小型农机具。
2.2 经营内容单一,抗风险能力弱
目前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虽然较前几年有所发展,抗风险意识有所提高,都流转土地进行自主经营,但是,从调研情况看,服务组织经营内容还比较单一,基本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有少数服务组织种植少量蔬菜。由于生产对象以粮食作物为主,受粮食价格不稳定影响,时常出现“贱价伤农”的情况,导致服务组织抗风险能力降低,也打击了服务组织从事和经营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性。
2.3 农机服务信息渠道不够通畅
四川省的农机服务信息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农机合作社利用自身积累资源,就近为农户服务;二是通过农机管理部门获取。获取信息的渠道都相对单一,农机服务信息的传播不够通畅、及时,缺乏农机服务信息收集、整理、发布的信息平台和运行机制。
2.4 缺乏年轻、高素质人才
从总体来看,四川省发展较好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其管理人员多为“70后”,从业人员以“60后”“70后”为主;服务组织中难见“80后”“90后”踪影;同时,成员中多数文化程度不高,且女性占比逐渐增加。以安州区龙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例,理事长张勇为“70后”,常年工作人员有50人,核心成员有10人,常年工作人员中,女性有40人,占比达80%;其中,核心成员中35岁及以下的仅2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2人。服务组织人员队伍仍然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这已成为制约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的瓶颈之一。
2.5 培训无法满足需求
虽然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每年都组织了多次专业培训和送技术服务,对新型经营主体安排了相应培训,但调研反馈的信息显示,目前的培训远远不能满足服务组织发展的需求。一是培训系统性、连贯性差,培训不全面、时间短,现场实地培训偏少,导致培训的效果不佳;二是急需新型经营主体管理经营、田间农机农艺相结合实际操作特别是农艺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
2.6 农机产品维修保障能力不强
随着农机拥有量的快速增长,农机维修保障难问题日益凸显。“三包期”内,往往因制造商的维修人员不能及时到达或排除故障,影响了机具效益的发挥;“三包期”过后,虽然如今的农机服务组织大多具备一定的农机维修能力,但是小问题能解决、大问题依然无法解决;并且服务组织普遍反映农机配件购买难、价格高。因维修保障不及时而影响农业生产的情况时有发生。
2.7 资金短缺、融资贷款难
一方面大多数服务组织经济基础薄弱,积累资金较少;另一方面服务组织流转土地、建设机库等固定资产投入较大,作业费用不能及时收取,加之需要垫资购买各种物料,或在集中时间内支付承包土地的租金等费用,导致服务组织用于购置新机具和发展生产的流动资金难以为继;同时,机具购置需要投入资金多,而回收期相对较长,导致农机社会化服务成为了一个投入高、回报慢、流动资金短缺的行业。
由于资金短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得不依靠借贷来购买物料、机具及维持组织经营。但从调研反馈情况看,目前申请贷款的手续偏繁琐,有些地方的服务组织无法用合作社的固定资产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合作社大多只能以理事长或组织成员个人名义用自家不动产作为抵押品进行贷款,且贷款利率往往高于基准利率。
2.8 政府扶持后劲不足
1)农机购置补贴方面。2004年,我国开始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四川省农机社会化服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机化水平也有较大的提升。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渔业、林果业生产机械化需求不断提高,许多适用的、成套的生产机具未纳入中央农机购置补贴品目,且现行的中央购补政策按分档确定补贴额的方式,造成了在同一档次中价格较高的产品出现补贴比例偏低的现象。如苍溪县鑫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2016年购置了三久牌低温烘干机2组,价格16万元,补贴资金3.2万元,补贴比例仅20%。这影响了农机服务主体购置品质好、寿命长、维修少的先进农机具的积极性。
2)用油、用电、用地和保险政策落实不足。农机作业是十分耗油的,近两年土地流转加速,推进了农机服务组织集中使用和管理农业机械,使燃油的消耗量增大,导致服务主体对燃油价格的敏感度增强,原来成本占比并不大的燃油费用随之成为了一笔很大的花销。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用电价格高问题也依然存在,有合作社反映,其粮食烘干和水产养殖提水的用电的价格仍然是按0.86元/(kW·h)收取。机库房用地审批难问题依然较为凸显,且有些地方国土部门对占用农田修建机库房的服务组织收取高额的复垦保证金。随着服务主体抗风险能力的增强,四川省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购买交强险的参保率有所提高,但调研反馈中存在保险公司强制捆绑销售其他商业保险的现象。
3.1 针对丘陵山区个性问题的发展对策
1)政府扶持政策向丘陵山区倾斜。省级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丘陵山区农机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项目资金和扶持政策要向丘陵山区倾斜。要根据各个丘陵山区区域内主导农业产业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扩大适用农机的补贴范围和补贴比例。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区域内分散的经营组织抱团发展,壮大组织规模。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田型调整。政府要充分利用政策,调动农户、农业合作组织等社会力量,引导他们自发修建乡村道路、机耕道路、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同时,应加大田型调整力度,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以农民相互自愿、有利于农业生产管理为原则,引导农民对责任田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换和调整,使耕地适当集中连片,以利于农机作业。如达州市通川区进行了“互换并地”的试点,按照“土地并块、农田水利设施覆盖、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要求,通过科学规划、提前施工、整片并块,完善了道路、渠道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农机的作业水平和效率。
3)加大科研投入,设计制造适合丘陵山区的新型农机具。根据四川省的实际情况,出台农机研发、生产的促进政策,激发产学研之间的协同创新,研发、生产和推广适合四川省丘陵山区实际的农业机械,要加强中型、轻便型机械的研制,重点突破关键性技术问题。农机企业、科研院所要结合农户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制造适宜的农机。丘陵山区农作物品种繁多,可加强对多功能复合型农机的研发,做到“一机多用”,提高农机的利用率,丰富并扩大丘陵山区农机的综合功能。强化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改良丘陵山区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促进农机服务技术与农艺充分配套改进。
3.2 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抗风险能力
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机合作组织,拓展农机作业服务领域,努力提高服务组织的市场化程度。一要发展一批能够提供从机械耕整地、播种施肥、植保打药、中耕除草到粮食收获、农田运输、农田基本建设的全程机械化服务的综合性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二要发展一批能够提供不同作物、不同环节机械化作业的专业性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三要开发设施农业服务市场,大力开发引进和推广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四要拓宽机械化养殖技术和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五要在自主流转经营的土地上,适度种植部分经济效益较高的水果、蔬菜等,优化服务组织的经营结构;六是积极引导“农户+合作社+企业”等联合经营模式,增强其市场抗风险能力。
3.3 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
建议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信息系统(含机手管理、机具管理、作业管理、维修管理等方面内容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信息网和“滴滴农机App”),完成农机社会化服务各环节信息的采集,并及时发布和更新,将各区域农机服务的必要人才和设施进行有效整合和配置,并针对农机服务覆盖面,区域性设置相关的服务网点,为农民提供最大化的农机服务,解决农忙时节无“机”可施、无“人”可用的困境。
3.4 积极引入高素质人才
随着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服务组织正在向多元化发展,新技术、高科技必然会融入服务组织的发展轨道,这就需要大量引进管理、财务和运营等方面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当前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最佳的人才引进方式是引进大学生到农机服务组织,一方面是大学生毕业找工作难,没有发挥其专业知识的舞台;另一方面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缺少高层次人才,引进大学生必将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带来新鲜血液与生命力,带来更多创新。3.5注重管理和技术培训
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机服务者的培训教育,提高其素质。一要加强服务组织管理者的管理经营知识和实践培训,提升其决策能力、管理水平及服务水平;二要大力开展农业机械化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对农机手的职业技术培训,特别要注重对其进行农机主要作业环节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评;三要结合当下服务组织复合型经营模式的实际情况,增加田间种植作物农艺方面实际操作、经营管理的培训以及农机农艺有机融合技术的培训。
3.6 保障农机维修高效便捷
农业部门要敦促农机生产企业在农业生产活动密集的地区开设具有统一标准的农机维修营业部,提供全面的农业机械检修服务及充足零配件的供应,方便农机户和农机服务组织及时抢修农机,以免耽误农时;监督设立标准的收费流程,杜绝隐性和不合理收费,保护服务组织及农机户的合法权益。同时,利用农民技能培训,对农机服务组织的从业人员积极开展农机维修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及其职业资格鉴定,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的农机维修能力。
3.7 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农业部门要积极与金融机构对接,向金融机构普及农机服务组织的运营模式,加深其对服务组织的理解和认识;联合金融部门,制定专门的农机服务组织贷款制度,依据目前省内农机服务组织的类型、资产和经营现状、服务能力等,制定出其适合的农机贷款等级评定标准;大力改革农机贷款抵押担保方式,尽量做到抵押方式灵活、贷款期限长、适当提高贷款上限、降低利息等。银行和其他涉及到农机贷款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优先处理农机专业合作社贷款事项。
3.8 加大农机购置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对农机服务组织购买先进适用农机的补贴力度,鼓励各级财政对服务组织购置新型适用农机进行累加补贴,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整体装备水平;二是优先安排农机服务组织承担并参与农机化科技项目,如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项目,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等,提升其装备、技术水平和作业能力。
3.9 保障用油、用电、用地和保险政策“落地”
农业部门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农机燃油补贴政策,尽早完善农机用油免税和补贴优惠政策,相关部门可以对农机用油实行免税政策,并通过部门转移支付的方式,对田间作业用油实行30%~40%的价格补贴,补贴对象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补贴发放数量与农机作业量及农机具配套水平、农业机械监理部门年度检验等措施挂钩。积极与国土资源部门对接,商定其他保证方式,以其资产抵押代替复垦保证金,退还原上缴的复垦保证金,减少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资金负担。对已有的用电和保险优惠政策,应积极与当地有关部门对接,使政策能真正“落地”实施。
3.10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农村土地流转
政府应该逐渐消除限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障碍,重视对农业劳动力的非农技能培训,规范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各个环节,保障转移出去劳动力的合法权益,在政策上主动引导和支持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从而为农机作业服务的进一步推进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地方政府应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提供权威的土地价值评估服务和金融支持,出台流转指导价格;建立流转平台,保持流转信息通畅;监督流转双方严格履行合同,保障各方权益,实现土地资源的快速流转,使土地资源的规模效益得以显现,为农机作业服务的进一步开展创造条件。
*四川省农业厅农业资源区域规划课题“四川农机社会化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