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就在那里
在北京十多个冬天,我都没有穿过秋裤,可是在英国看球,尤其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那种透骨阴风和突如其来的寒雨,穿上防寒裤,还是会防不胜防。
伊蒂哈德球场,草皮略微上凸,为的是更好地容纳地热管道系统,于是草皮四周,也有和老特拉福德类似的地凹带,角球区显得略为狭小。这几年的扩容和改造,让曾经的曼彻斯特市政球场,越来越接近足球豪门的水准。
只是四面来风,阴雨不断,哪怕眼前这场曼城和摩纳哥的欧冠,是我现场看球经历里,或许最癫狂最具戏剧性的比赛,我仍然觉得浑身难受。
阴寒、湿冷,穿的一双跑步鞋,脚尖部分已经渗水沾湿。内衬的一条防寒裤,还是2012年4月末来这里拍曼彻斯特德比时,专门去老特拉福德公园购物中心买的,四年时间就在此处穿过两次,显然也不太顶用……
瑟瑟颤抖中看完这场比赛,结束之后,越回味越觉得幸运,在现场有过的抱怨,阴湿天气带来的各种不适都逐渐淡去,记住的更是那不断反转跌宕的剧情。竞技意义上,苛刻的专业人士能挑出太多毛病,例如瓜迪奥拉可以摆出的残阵,上半场不断被对手在左边路打开缺口,例如斯通斯习惯性的防守失误,例如法尔考的点球不入。然而这些高频发生的错误,恰恰促成了一场传奇比赛的诞生,各种细节,值得球迷在未来很长时间去反复唧爵、反复争论。
一场完美的比赛应该是怎样的?一波三折的起伏波折,当然比酣畅淋漓的大胜,要更加令人难忘。曼城这场,就属于类似伊斯坦布尔奇迹的传奇比赛,虽然没有那么传奇和重要,不过剧情类似,跌宕反复的转折还要更多。对于这样可遇不可求的比赛,专业眼光和考评,远不如戏剧化本身那样扣人心弦。
而对于球迷来说,看过这场比赛的人,特別在国内熬到凌晨,有格外骄傲的理由,终于和一场罕见的呕心名局,不期而遇。像我们这样,侥幸在现场能看到,当然会有未来不断分享和吹嘘的理由。
因为一切就发生在我们眼前:上半场萨内的不断突破;费尔南迪尼奥在自己不熟悉的左边路,不断被完爆;法尔考临门一脚的果决锐利;决定比赛逆转的阿圭罗逼迫守门员的失误……
因为当时我就在那里……
我时不时会想起伊斯坦布尔奇迹之夜,欧文的妹妹发给他的一条短信:你在哪里?欧文当然不在伊斯坦布尔,可他妹妹是一位忠诚红军球迷,见证了伊斯坦布尔不可思议的奇迹。欧文妹妹的这条短信,含义复杂,有对哥哥改投他队的失落幽怨,也有对利物浦神奇表现的欢欣,更包含自己身在现场的骄傲。
去到现场的球迷,更真实纯正,更值得其他球迷尊重。不论他或她支持的是哪一方。
也许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越来越疯狂裂变的今天,不出门真可知天下事。有太多人,可以在指尖随意谈笑古今、臧否人物。可我坚信,足球是需要体验需要实践甚至需要沉浸,才能真正解其三味的文化现象。足球不应该仅仅是数据的堆砌、掌故的陈列,一个足球迷的养成,应该是兴趣使然、感情驱然、文化成然。在现场,哪怕鞋尖浸水,哪怕凄风苦雨,你看到的仍然是最真实最未经修饰的足球比赛本身。
此刻我在大英博物馆的大理石会堂,白色环境让我目眩,赶写着这期封底。几个曼联和南安普敦球迷从身前走过,肯定和我们一样,一会要去看联赛杯决赛的。当时我就在那里,他们未来肯定会如是说。
在那里,球迷至高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