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晨
海外沽空机构近来屡屡做空港股,虽然做空机制对肃清市场恶瘤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给不少看好港股的投资者、尤其是南下的内地投资者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A股上涨乏力,资金“出海”的意愿愈发强烈,香港市场自然成为首站。
港股遭到资金追逐的一大原因是,与全球主要股市相比,港股估值相对低廉,相比之下欧美、亚洲等地股市估值均处于偏高水平,而港股则低于平均值。不过需要看到的是,尽管港股各大指数总体持续上涨,但市场内部不同行业的分化也在加剧。
此外,海外沽空机构近来屡屡做空港股。尽管做空机制对肃清市场恶瘤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给不少看好港股的投资者、尤其是南下的内地投资者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港股持续走强
近半年来,港股再度走强。截至6月6日,恒生指数盘中突破26000点关口,刷新23个月新高。
5月收官,恒生指数收于25660点,当月上涨1045点,涨幅为4.25%,今年以来累计涨幅为16.64%,国企指数收于10602点,当月涨幅为3.75%,年内累计涨幅为12.86%;红筹指数收于4084点,当月涨幅为3.63%,年内累计涨幅为13.84%。推动港股走强的助力之一是内房股。
市场人士指出,短期港股仍将延续估值修复的上涨过程,南下资金持续地流入继续对港股形成利好。由于港股的高分紅特征,长期资金不断流入。特别是港股通开通后,在人民币贬值预期背景下,内地险资等机构资金对港股有较强的长期配置意向。
虽然港股近期涨幅不小,但是一些受访人士仍对该市场后市维持乐观,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首先港股本身的估值还是比较便宜,经过前期大幅上涨,整体市盈率也仅仅回归历史均值;而横向比较看,相对于全球其他市场,港股尤其是国企指数市盈率还是偏低。
“行业方面,短线看好强势板块,例如内房和建筑,今年去库存方面内房股普遍完成得不错。中长线比较看好‘新经济板块,主要是受益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互联网金融和高科技等相关行业,但具体个股需要考虑估值因素,慎重选择。”一位专注于港股研究的受访人士指出。
融通基金基金经理王浩宇的策略是通过“定量+定性”,把握经济与行业趋势,从市场、行业、个股三个层面获取回报。通过近期趋势、盈利增速、估值等多方面量化指标,筛选被高估或低估的个股作深入研究。
“买入盈利显著改善、估值便宜且涨幅较少的标的;卖出股价涨幅大但盈利恶化的标的。”王浩宇总结。
对内地投资者来说,购买沪港深主题基金是投资港股最便捷的途径。截至6月5日,沪港深基金已有111只,其中7只基金处于募集中。总体来看,沪港深基金数量快速上升,规模累计834亿元。其中规模最大为72亿元,超过30亿元的有7只。
内部开始分化
平安证券认为,随着国内宏观中观数据走弱,以及港股指数的持续走高,投资者也日趋谨慎。安全边际较高的高股息个股以及弱周期性的消费者服务业、消费品制造业可能会更受投资者青睐。
“投资者可以从港股高股息低估值的蓝筹股、AH 股溢价、消费品板块等角度来挖掘港股投资标的。”平安证券表示。
另外,还需要投资者关注的是港股与A股之间的联动性。最为直观的是,A 股蓝筹股的大幅上涨对港股也形成了一定的催化作用,尤其对南下资金而言,由于 A 股相对H股溢价,南下资金未来更可能流向具有“估值洼地”的港股蓝筹股。
广发证券便指出,港股与国内经济密切相关,国内经济放缓会给港股盈利带来不利影响。无论是从数量、市值还是交易额来看,中资股在港股中占比都超过一半,港股盈利能力与国内经济基本面的关联度很高。
“4 月份多项经济指标表明国内经济已有放缓迹象。根据广发宏观三周期框架,跟房地产相关的库兹涅茨周期继续向下,跟设备更新换代相关的朱格拉周期向上,库存周期将由向上变为向下,三个周期中,两周期向上变为一周期向上,预计国内经济将从温和回升转变为温和放缓。”广发证券表示。
北京时间6月15日凌晨,美联储上调联邦基准利率水平至1%~25%之间,与市场预期相符。
美联储加息过后,香港利率大概率跟随上调,港股估值可能会受压制,因此维持港股年内震荡市的判断。
屡遭沽空
近日,国外沽空机构对港股的狙击层出不穷,中国宏桥、辉山乳业、丰盛控股的风波尚未平息,白马明星股瑞声科技再遭沽空机构狙击。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港股是中外资金的博弈集中地,两方势力的投资理念和方法有所不同,内地只能做多的获利机制很容易受到海外做空机构利用,海外大鳄不是对股市推波助澜,就是用卖空报告来制造市场恐慌,很容易对那些不熟悉外资在港股市场玩法的内地投资者进行收割。
“目前的A股相对港股市场来说,机构投资者占比较低,做空机制相对缺乏,投机盛行且优秀上市公司比重也相对较少,这使得南下资金很容易忽略港股是一个价值发现的市场,在那里从事不注重基本面的投机,面临的风险会更大,同时也会导致南下资金在做空中中招的概率上升,且在面临做空时管理风险能力不足。”天风证券表示。
在天风证券看来,从本质上讲,南下的这批投资者投资理念需要提升,对应到培育投资者的 A 股投资制度也要不断完善,逐渐与成熟的资本市场接轨,包括做空机制的完善、机构投资者的培育、衍生品等风险管理产品的丰富以及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监管、退市制度的完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