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中新示范项目机遇 推动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

2017-06-26 18:13李达
重庆行政 2017年2期
关键词:市委党校成渝区县

李达

2016年12月14日,由重庆市委党校、四川省委党校、成都市委党校主办,重庆市社科联协办的2016年川渝蓉党校系统“中新(重庆)示范项目对接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理论研讨会在重庆市委党校召开。研讨会共收到120余篇论文,经过专家评审,共评出入选论文63篇。来自川渝蓉两地三方党校系统和社科界的专家学者、论文入选作者以及重庆市委党校、四川省委党校、成都市委党校有关处室负责人近100人参加研讨会,并围绕中新示范项目管理体制、对接“两带一路”战略和中新项目的路径选择、成渝城市群建设、川渝产业发展合作和公共服务互助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一、中新(重庆)示范项目对接成渝经济区发展的重大意义

重庆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谢金峰指出,成渝经济区处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节点,具有良好的互联互通基础。中新示范项目对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是共享“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机遇;二是更好利用国际国内的资源和市场;三是分享政策创新带来的巨大红利。四川省委党校副校长裴泽庆教授认为,中新项目是对中央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蕴含推动成渝经济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中新项目与成渝经济区深度融合。

二、成渝经济区如何对接中新(重庆)项目的实施

重庆市社科联副主席潘勇提出,成渝经济区对接中新项目的实施,应注意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把投资摆在首位,充分发挥投资的杠杆撬动作用;二是要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作为支柱,发挥重庆传统制造产业的优势;三是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学习新加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四是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优质的政府公共服务。

重庆市委党校决策咨询中心助理研究员伏虎采用价值网络分析法,按照价值网络节点、转移趋向、重庆基础等维度,对新加坡航运服务业的18子类别进行了梳理,提出重庆航运服务业与新加坡的对接策略应重点发展航运金融服务业、航运信息服务业、船舶检验类服务业、航运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四大产业。

成都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部副主任郭祎副教授则从社会治理角度分析了中新(重庆)项目为成渝两地带来的重要机遇,指出成渝经济区应在区域化联动、多元化互動、精细化治理和法治化保障等方面,为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成渝地区的区县如何立足自身优势,主动融入、积极对接中新(重庆)项目的实施,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焦点。重庆市长寿区委党校校务委员陈国富副教授从长寿区的实际出发,建议长寿应紧紧抓住重庆自贸区及“两带一路”战略整体推进所带来的发展机遇,调整发展思路,使产业发展更加符合区位、交通、资源环境等实际,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建成“三地一中心”。重庆市九龙坡区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部主任秦泽念提出,重庆的区县应该在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信息通信等四个方面对接项目的实施。具体地说,在金融服务方面,要“复制”前两个中新项目的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为区县企业使用新加坡较低利率的人民币资金开辟新通道,帮助区县企业享受新加坡“直接上市框架”优惠政策;在航空产业方面,要争取开放第五航权,扩大区县产品出口、对外贸易合作;在交通物流方面,要畅通各区县之间铁、空、水、公复式联运物流渠道,完善区县之间尤其是通往重庆自由贸易区的互联互通的现代交通网络,创优区县国际多式联运条件;在信息通信方面,要推进宽带和通信网络升级,配合“I-chongqing”工程,搭建区县公共区域免费WiFi网络,完善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四川省巴中市委党校教务科副科长刘洪斌讲师分析了巴中作为成渝西三大城市的几何中心,在地理、资源、人文等方面的优势,提出巴中要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创造条件争取中新(重庆)示范项目的辐射带动,以新的发展理念对接成渝经济区,扎实建设“五彩巴中”。

三、中新项目与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赵金锁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中新(重庆)示范项目现行体制,认为中新项目在机构设置及其职责分工设计上都借鉴或沿袭了苏州、天津体制,但重庆项目的战略性目标、互联互通性、合作领域都不同于苏州、天津项目,并据此提出了中新重庆项目制度创新的设想:一是创新项目合作体制和推进机制;二是分阶段设置管理体制;三是借鉴跨国公司全球连锁经营管理体制的经验;四是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在项目体制机制创新中的智库作用。

四川省委党校区域经济教研部主任孙超英教授指出,成渝经济区目前的发展仍存在协调合作机制不健全、高端发展平台竞争大于合作、产业分工协作不明确、资源自由流动不通畅等突出问题,提出了构建区域共同市场规则、加强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协调主次城市产业布局、建立收益和合作补偿机制等对策性建议。

四、川渝合作及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的路径

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行管与法学教研室主任李外禾认为,构建川渝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政府合作机制面临地域壁垒、行政界线、利益分割等挑战。应对这些挑战,要以建设“西部中心”为突破口,构建川渝政府高层决策研究机制;推进川渝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川渝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协调处;推进解决中间“塌陷”现象,完善川渝走廊城市的政府合作机制;以打破川渝利益固化藩篱为切入点,探索建立川渝财税分享机制。

眉山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明清建议,用成都都市圈优化四川经济空间格局,四川应将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布局在核心区,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在核心区边缘,现代制造业布局在第二、三圈层上,大力发展旅游业,高水平建设城市,带动四川经济的发展与重庆经济的融合。

成都市邛崃市委党校助理讲师张秋容在发言中指出,成渝两地制造业结构相似、各据优势,且互补性强,但产业集群低,竞争加剧,要着力构建政府合作机制、制造业企业间合作机制、制造业产学研合作机制等“三大机制”,协同发展、抱团取暖。

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党校讲师胡小渝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并得出如下结论:第三产业与成渝经济区GDP之间的关系是最为紧密的,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的作用最为显著,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的影响比较弱。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成渝城市群建设

四川省遂宁市委党校调研员石平分析了川渝自贸试验区设立对成渝城市群中小城市发展的影响,并就自贸时代成渝城市群中小城市的发展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转变思路找准定位,实现差异化错位发展;二是用好自贸区政策扩大覆盖影响;三是合力推进南亚大通道建设;四是整合园区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成都市委党校社会建设教研部副主任陈藻副教授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的“成都模式”的特点,并提出了成渝经济区推进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点思路:一是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提升应当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要素;二是实现农村新型社区治理经验的品牌化和标准化,提炼成熟的治理模式加以推广;三是推进乡村旅游与“人”的就地就近城镇化协调发展。

四川省攀枝花市委党校教研室主任罗莲教授以攀枝花市为例,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机遇和严峻挑战,提出资源型城市应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制度创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成都市成华区委党校信息科科长干庆文以北湖熊猫国际旅游休闲区为例,分析了北湖景区已经明显不适应统筹城乡发展战略需要的具体原因,并基于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基础上,将北湖熊猫国际旅游休闲区视为大旅游产品,提出了一个更为统筹、具象化和实操性的发展方式——引入“湿地公园”理念。

此外,学者们还围绕自贸区背景下跨境电商发展、成渝经济区科技型企业培育、川渝地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降低成渝地区交通物流成本等话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科研处

责任编辑:宋英俊

猜你喜欢
市委党校成渝区县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编排规范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来稿须知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组稿方向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太原市委党校元旦茶话会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立足区县抓创建 着力创新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