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残疾人当“话筒”

2017-06-26 18:02陈建国
浙江人大 2017年6期
关键词:秀洲区残联嘉兴市

陈建国

2012年2月18日,对很多人而言,也许只是日历本上薄薄一页纸。可那一天,却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里,那份不可忘却的神圣而又光荣的使命感。正是那一天,在嘉兴市秀洲区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我当选为嘉兴市第七届人大代表,成为秀洲区有史以来第一位残疾人市级人大代表。

建言献策、监督调研,五年的履职时光转瞬即逝。2017年2月18日,我再次当选嘉兴市第八届人大代表。一时间,几十年来与命运不屈抗争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令我百感交集。

峥嵘岁月,不忘初心

1961年初夏,我出生在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富园村一户贫困家庭,我勤奋学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1977年,高中毕业的我进入村委会工作,7年后当选村委会主任。不久后,又被调入镇政府、公安局工作,算是吃上了“皇粮”,家人都很高兴,自己也开始憧憬起今后稳定安逸的生活。

可正当我以为幸福人生拉开序幕时,正值壮年的我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痛折磨一度让我生活无法自理,四处寻医问药,也没能完全治愈,最终落下了下肢活动障碍。人生顿时跌入谷底,身体和心理承受的双重痛苦几乎把我打倒。

稳定的工作没了,还欠下了一身债。自己真就这么倒下了吗?妻子体弱,儿子还小,以后的生活怎么办?一连串的问题重重敲打着我的心。从小要强的我怎能屈服于命运的嘲弄?我挣扎着从痛苦中爬起,谢绝了政府的救济。我告诉自己,我虽然残疾,但并不是一点也不能动,靠别人救济不是长久之计,给不了家庭更好的生活,万事还得靠自己。

后来,我接过小饭馆,开过饲料店,办过纺织制线厂,搞过种植、养殖,忙碌的生活让我的身体得到了锻炼,病情渐渐稳定,外债慢慢还清,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2005年,一个契机让我开始研究绿壳蛋技术,并成功打开了市场。

2008年,我牵头成立了秀洲区富园专业养殖合作社,并与秀洲区残联联合成立了“自强扶贫基地”,致力于为贫困残疾人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带领更多残疾人家庭脱离了贫困的阴影。

然而,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我了解很多残疾人兄弟姐妹的心声,也有很多造福残疾人事业的想法,但却苦于缺少一个可以发挥作用的平台。

建言献策,不辱使命

“人大代表”的身份为我插上了有力的翅膀。从当选“人大代表”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要为残疾人谋福祉,做残疾人事业的守望者,这既是荣誉又是使命,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据区残联统计,秀洲区现有各类持证残疾人8715人,其中农村残疾人7423人,占85.17%,而全区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1053名残疾人中90%以上来自农村。嘉兴市现有残疾人89078人,其中农村残疾人68104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的有6800人。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在生活和工作中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痛苦,贫困残疾人更是雪上加霜,只有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让更多的贫困残疾人家庭看到希望。

在嘉兴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我提出了《取消市残联对秀洲区保障金的提取部分,加大对秀洲区残联事业的资金投入》的建议。该建议得到了市财政局、市残联的高度重视,不到半年时间,市财政下拨资金225万元,用于建设秀洲区精神康疗中心,并于2014年7月在油车港镇落成启用。至今,康疗中心已收治精神病患者450多人次,常住患者70多人,门诊患者6000多人次。

在嘉兴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我提出了《关于建立嘉兴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议》,这也引起了市人大、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专门召集市级相关部门协调研究,并将康复中心建设列入2016年民生实事工程,总投资约1.24亿元,建成后将开展残疾人成人康复、特殊儿童教育康复和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等服务,预计2018年正式投入使用。

今年刚刚闭幕的嘉兴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我又提出了《关于建立特殊残疾人信息补贴制度的建议》和《加快残疾人奔小康和农村残疾人增收的建议》,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目前已交由相关部门研究处理。

除此以外,我还提出了《关于加大市财政对残疾人小康工程建设资金投入的建议》《关于正式挂牌嘉兴市脑瘫儿童康复中心的建议》《关于规范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建议》《关于普及政府门户网站无障碍设施的建议》等造福残疾人事业的建议。目前,市政府门户网站无障碍建设已投入使用。

发声有回应、有落实、有成效,为残疾人兄弟姐妹们奔走代言的过程变得明朗而富有激情,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也愈发感受到了“人大代表”这四个字的分量。

响应政策,改革先行

2014年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生猪退养”的号角吹响,然而,这些政策的落实却遭遇了很多阻力。

身边有一些贫困残疾人家庭靠饲养生猪贴补家用,他们对退养生猪之后的生活忧心忡忡。但生猪养殖造成的污染问题,又是党委和政府急需解决的重点难题。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其作用不仅体现在建言献策上,还需要在关键时刻,体现“人大代表”的担当,身先士卒,协助政府职能部门排忧,帮助困难群众解难。

当时,我主动带头拆除了自家简易鸭棚1300多平方米,并通过一周多时间的走訪、调研,向新塍镇党委提交了《新塍镇农民生猪退养产业转型的可行性调研报告》,推动镇政府出台《新塍镇困难残疾家庭生猪退养转型扶贫方案》。

政府的支持,为农村产业转型发展增添了动力,也为贫困残疾人家庭生猪退养解决了后顾之忧。2015年,我带领“自强残疾人扶贫基地”与镇残联一起,完成了18户困难残疾人家庭的生猪退养转型。一年来,为每户转型家庭增收了5000元左右,真正做到了退养不减收。

残疾人事业是我关注的重点,但“人大代表”的身份还督促我把目光投向更宽广的领域,而不囿于残疾人事业一隅。我提出的《关于加大对新塍镇古镇保护开发的建议》,积极推动新塍镇古镇保护开发工作。如今,“走新塍绿道,吃新塍美食”成为了很多嘉兴市民的休闲首选。此外,《关于规范农村公益性墓地用地指标的建议》《关于加快实施湖嘉申航道二期工程的建议》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落实。

五年多的履职经历,让我更加深切感受到“人大代表”绝不是一个标签、一个名号,它可以是一种声音、一种力量,它激励我争当表率、勇作先锋,它需要付出热忱、付诸实践。在实践一名人大代表光荣使命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希望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残疾人事业乃至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在“人大代表”履职的舞台上,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廖敏英 整理)

猜你喜欢
秀洲区残联嘉兴市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新常态下嘉兴市秀洲区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
嘉兴市秀洲区中华鳖标准化养殖示范推广措施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