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琳琳,女,汉族,中共党员,2005年7月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同年9月进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工作,自2005年起一直担任辅导员工作,连续多年获得校级“优秀辅导员”“十佳辅导员”等荣誉称号。曾获得河南省“2013年度暨第一届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2016年度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第六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特等奖”等荣誉称号。
《河南教育》(高教):您的辅导员工作理念和要求是什么?
武琳琳:我始终坚持以爱心、耐心、细心、恒心、用心的“五心”为宗旨,真心做到热情真诚地为学生服务,走到学生群体中,扎根到学生群体内,用心去和学生交流,做好青春引路人。
《河南教育》(高教):如何理解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武琳琳:辅导员专业化的含义不仅仅是指有传统的知识性学科专业的依托或支撑,更重要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职责的分化和深化。对辅导员个人来说,专业化要求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某一个方面(思想理论教育、学业学习指导、心理健康保健、人际关系协调、职业人生规划等)为自己的专业领域,通过不断地学习、进修,教育、教学和研究逐步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也借此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
《河南教育》(高教):对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您是如何看待的?如何理解并开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武琳琳:如今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同程度存在被“標签化”的命运,很多学生的印象是“严肃”“刻板”“照本宣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硬灌输,“不接地气”。作为辅导员,我们要努力用一颗真心做到贴近学生,让学生能真正地“亲其师、信其道”。作为网络原住民的“95后”大学生,他们的生活状态可谓“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辅导员必须认识到开展网络思政的必要性,坚持思想引领,坚持德育育人规律,深耕细培润物无声。同时,辅导员要把握网络育人的即时性、移动性、互动性等特点,紧密贴合当代青年学生的需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线上线下活动,采用朋辈引领示范的效果,以点带面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工作。
《河南教育》(高教):辅导员工作琐碎而繁忙,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提升自身能力?
武琳琳:首先,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长远的着眼和网格化的工作计划,这样会让我们觉得工作有条不紊而且不会慌乱;其次在工作计划中罗列出清晰的学习节点,并且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制定每月、每季度、每学期的学习大纲,也许是办公室安静的十五分钟,但是一个月的十五分钟足以让你看完一本厚厚的《辅导员必备心理学导读》,而且做好细致的笔记。
《河南教育》(高教):谈谈您参加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心得,对下届参赛的辅导员有什么建议?
武琳琳:辅导员的学习时间经常是碎片化的,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时间管理秩序。正如我在主题演讲环节的开篇语:“从舞台的一角走到舞台的中央,我走了十几步;而从辅导员生涯的起点走到今天梦想的殿堂,我用了整整十二年。”在十二年的辅导员生涯中,我也曾有过彷徨和迷茫,也曾羡慕其他岗位职业的清闲优雅,也曾经几乎被辅导员工作的烦琐劳累所击垮。本次大赛,让我认识到辅导员所从事工作是无形的、长久的,而非立竿见影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舞台给每一位辅导员展示的平台,不必在意比赛的胜负名次,因为舞台背后是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的深厚积淀,荣光的背后并不是那本鲜红的证书,而是带领大学生走向成长的青春引路人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