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成“95后”大学生认可“慢就业”

2017-06-26 19:33吴阿娟董向慧
河南教育·高教 2017年5期
关键词:今晚报支教毕业

吴阿娟+董向慧

如今,大学校园已是“95后”的天下。作为喜欢“二次元”、最亲近移动互联网的一代,他们有着独特的价值观、职业观。今年,第一代“95后”将正式步入职场。他们对求职就业有哪些期待和规划,对未来的职业道路有哪些愿景?就此,《今晚报》“今晚调查”栏目开展了有效问卷调查493份,同时,还通过今晚报官方微博围绕“95后”的职业观邀请100多位粉丝参与讨论。

受访大学生“人物画像”

本次受访大学生男性约占四成(42.49%),女性约占六成(57.51%)。从年龄分布来看,“95后”占绝大多数(91.92%),其中18岁约占一成(9.47%);19岁约占三成(28.64%);20岁超过两成(24.71%);21岁超过一成(14.32%);22岁超过一成(14.78%)。

从学历分布来看,受访大学生以本科生为主体(96.76%),研究生只占很小的比例(3.24%)。在本科生中,大一新生超过半数(54.50%),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分别占12.01%、22.63%、7.62%。

总体来看,受访对象是以工科生、文科生和理科生为主体的“95后”大学生,其中大一、大三学生所占比例较高。

职业选择重视自我价值

职业对“95后”意味着什么?调查显示,在“95后”大学生看来,职业对个人的意义主要是“实现自我价值”(68.36%)和“挣钱养家”(65.36%),其后分别为建立社会关系(38.11%)、提升社会地位(35.10%)、服务社会(29.10%)和“随大溜,大家都得有份工作”(5.08%)。

同时,在“选择工作方面,父母和您本人的想法是否一致”一题中,超过六成(62.82%)表示“一致”或“基本一致”,只有不到一成(9.70%)表示“不一致”,还有将近三成(27.48%)选择“说不好”。

总体来看,“95后”大学生的职业观既重个人价值,也重物质保障,与父母的想法出入并不是很大。

对“慢就业”认可程度较高

近年,就業形势不容乐观,毕业后的去向牵动着学子和家长的心。调查显示,将近两成(16.17%)受访大学生为毕业后的工作去向经常焦虑;超过四成(44.57%)有时焦虑;超过两成(24.94%)偶尔焦虑;而只有一成多(14.32%)表示“很少焦虑”“从不焦虑”。

虽然就业压力很大,但毕业之后不马上就业,而是通过游学、支教等方式明晰人生道路的“慢就业”也悄然出现。调查显示,一成(10.16%)受访大学生明确表示会选择“慢就业”,近半数(47.11%)表示“有可能会选择”。由此可见,“95后”大学生对于“慢就业”的认可程度较高。

就此,南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王建鹏老师认为,现在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导理论是“适应论”——在学生没有确定最适合自己的职业之前,可以充分考虑、选择,“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用几年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比如,去西部偏远地区支教,他们对类似的志愿服务参与热情越来越高”。

对创业持谨慎乐观态度

除了“慢就业”,创业也是毕业后的一个选项。对于毕业后创业这项高风险、富有挑战的事业,“95后”大学生怎么看?

数据显示,近六成(59.35%)认为毕业后创业“有激情有想法,支持”;将近一半(48.50%)认为“求职困难时也是一种选择”;近三成(29.10%)认为“太难太苦风险大,前途未卜”;还有超过一成(15.24%)认为创业是“家道殷实的年轻人的游戏”。综合来看,“95后”大学生对毕业创业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就“95后”的职业理想,王建鹏认为,互联网时代,职业地图是“大航海模式”,突出个人的特质、价值和自我实现,更容易催生对个人奋斗成功的憧憬。“有憧憬、有理想是好事,但过度强调这些因素容易将个人成功简化,忽视成功者与社会的连接、对社会的贡献。”这也许需要“95后”在职业生涯中不断领悟。

猜你喜欢
今晚报支教毕业
海外支教 心静如花
曾有
我们今天毕业了
吃力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毕业季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永远幸福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