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礼
说千万个道理,不如让他“摔一跤”
文/周礼
给你说了多少遍,为什么你偏偏不听呢?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你就不明白呢?当孩子“屡教不改”时,父母忍不住咆哮道。
为什么跟小孩儿讲道理他不听呢?民间有一句歇后语说得好: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意思是说,讲道理要分清对象,否则你讲得口干舌燥,也不起丝毫的作用。教育孩子也是如此,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你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有一项调查显示,孩子最讨厌父母喋喋不休地讲道理。其实,对于幼儿来说,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有限,掌握的知识有限,根本无法理解父母口中的“道理”。通常情况下,他们只相信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说,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远大于父母空洞的说教。跟不懂道理的孩子讲道理,这无异于对牛弹琴。
当然,我不是鼓励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而是希望大家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合理地向他们灌输为人处事的道理,即:采取孩子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比如,我们告诉孩子做事要认真,不能凑合了事,如果你直接向孩子阐明这个道理,我相信大多数的孩子都无法理解,但如果你将这个道理融入《三只小猪》的故事中,孩子就会非常感兴趣,也很容易理解和消化。
其次,可以让孩子在错误的行为中明白道理,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就要承担责任。美国总统里根小时候十分顽皮,有一次,他在踢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当邻居找上门来时,里根可怜巴巴地望着父亲,希望得到父亲的帮助。见此情景,父亲没有责备他,而是拿出12.5美元递给他说:“我可以为你赔偿邻居的玻璃,但是你得保证在一年内把这笔钱还给我。”里根无可奈何地答应了,为了弥补自己犯下的过错,他不得不牺牲周末和节假日玩耍的时间,去餐馆打工挣钱,半年后,他终于还清了那12.5美元。因此,在不影响孩子人生安全的情况下,父母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体验“疼痛”的滋味,所谓提醒千回,不如让孩子跌倒一次,疼痛往往更能让人反省和铭记。
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父母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强加在孩子身上,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少走弯路,而事实上,有些弯路是绕不过去的,必须经历之后才会明白。就像我们小时候,也会高呼,我的青春我做主,父母的话哪能听进去。可是当有一天,我们长大成人,也做了父母,我们想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孩子,让他们少走弯路,可是他们和我们当年一样,只会将父母的话当作耳旁风。与其没完没了地给孩子讲道理,不如顺其自然,让孩子在摸爬滚打中自己总结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