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楠
冷泉港亚洲会议,谁比谁更强
记者 李楠
冷泉港亚洲首席执行官季茂业博士
2009年,世界顶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机构——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在苏州设立了唯一海外分支——冷泉港亚洲,旨在打造面向亚太地区一流的创新国际学术会议平台,推动中国及亚太地区生命科学的发展。
经过8年的努力,冷泉港亚洲已经摆脱了成立伊始的水土不服,在中国站稳脚跟,并开始布局日本、韩国。仅过去一年,冷泉港亚洲就将举行近20场国际会议,涵盖癌症研究、微生物学、基因组学等多个领域,其创新性和多样性,引领了世界生命科学最前沿。
“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有着太多的纷杂、干扰和诱惑,并不是静心探讨科学的最佳去处。我们看美国冷泉港,它地处纽约郊区,一个山清水秀世外桃源之地。苏州与它有些相似,邻近上海,交通便利。加上苏州是一个文化城市,千百年来人文荟萃,有着细腻的文化底蕴,余秋雨就曾说,苏州是中国文化的后院……”
提起故乡苏州,冷泉港亚洲首席执行官季茂业博士便有说不完的话。在历史的经线和地理的纬线上,冷泉港亚洲在这里从事着一个上接千年文化,下传四海学问的事业,这就好像一个前世注定的缘分在这里,再加上现在苏州工业园区即背靠古城,又含现代文明,拥有极佳的自然环境,依湖而立。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下元禾控股和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决策者们,他们干练、细致和国际化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们放心把这一高端的国际科学会议中心放在了苏州工业园区。历史、人文、自然俱在;天时,地利,人和兼备,自然就成了我们的首选宝地。”
在冷泉港亚洲首席执行官季茂业博士看来,这里既是沟通中西方文化的桥梁,也是打造讨论前沿科学的创新空间,更为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学生提供了一个与世界一流学者深入交流的平台。
冷泉港亚洲可以为亚太地区的生命科学工作者,包括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提供一个渠道和平台,使他们迅速了解当前世界研究的最新进展,这种信息交流方式非常直接。尽管说现在网络非常便捷,你可以通过internet查找海量信息,你可以查找新的研究文章等。但是查找到的信息都是过时的。最新、最火的信息始终是在人头脑中,甚至有些还没有出现的,只有面对面的碰撞和交流才可能出现的。
冷泉港亚洲为那些研究者,特别是优秀活跃分子搭建一个充分交流的平台。这个平台正好与苏州工业园区集聚的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很好的互动,可以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直接的推动力。冷泉港亚洲将会是一种吸附剂、粘合剂加催化剂,我们将合适人才吸引过来,粘合在一起并酝酿催化出新思路,新产品。
季茂业也希望冷泉港的学术文化能够成为亚太地区学术文化的另外一种参考。在这里虽然半个世纪以来大师云集,但没有论资排辈,无需拘泥于某种形式,作报告都用一老式闹钟严格限时,在这里我们无拘无束的坐在一起吃饭喝酒,在这里我们没有VIP包厢,没有用来开会的主席台,开会桌子的排布全部是为了有利于大家打破层级上面的隔阂来设立的。在这里不存表面上的大牌,不必打领带,鼓励轻松随意,宗旨是什么,就是在放松的环境里充分感受科学探索給我们的乐趣。
走过八年的历程,冷泉港亚洲组织了140多次国际顶级科技学术会议,参会人数达到15000余人,来自60多个不同的国家,有7位诺贝尔奖得主参会并做学术报告,每年三到四百个,各国的科学领军人物,已经形成以苏州为圆心的整个亚太区最顶级的科研学术平台,被全球的科学界认可。在整个亚太地区,没有一家科学平台有这样的平台,有这样的认可度。
2017年,冷泉港亚洲推出了弗朗西斯•克里克系列年会- 变革中的神经科学、干细胞的交叉研究、脂质代谢与代谢疾病、细菌感染与宿主防御、纤毛与中心体、膜蛋白:结构与功能、植物细胞等十七个世界顶级科学学术会议,弗朗西斯•克里克系列年会- 变革中的神经科学会议,更有两位诺奖得主组织并参与会议。这样的高端会议,全球也很少。
“我们既关注生命科学最前沿,也关注转化科学方面的内容,每年也有一些会议关注转化医学。事实上,我们对基础和转化不会刻意区分。因为如果它发展成熟,就可以造福于社会。”
季茂业表示,如果一个领域的发展还处在早期阶段,他们通常会组织闭门会议。例如,2015年有一个有关人工智能脑科学的闭门会议,当时有60多位中外学者参与,希望从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吸取教训来做脑科学研究。几年后,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各国争相发展的最热点领域。
季茂业满怀期待地说:以前,全球科学界论坛在北美和欧洲,现在冷泉港亚洲落户后,欧亚美全球科学论坛系列形成,打破了欧美的垄断地位。未来十年,我们希望在苏州能拥有一个像美国一样独立的冷泉港亚洲校区,只做纯粹的世界顶级学术会议。
希望冷泉港亚洲能真正“能够倾听中国科学领域的声音”,能代表苏州乃至中国的国际学术形象,深厚的历史沉淀和创新科学发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