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竟瑞又名江竞瑞,字皆吉,笔名: 齐可、齐哿,号无所执者、善悟堂主,环境美学家、书画篆刻艺术家,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他1961年生于武汉武昌一艺术家庭,其父亲江涛是原武汉长江刻字社(書画篆刻创作与研究)元老之一,母亲杨秀英以精美的刺绣工艺享誉一方。
江竟瑞从事景观设计与雕塑、展览策划、装潢设计及书法篆刻创作与相关学术研究至今,发明了《大型明珠景观》等专利,曾出访日、韩等地做学术考察,其撰词策划的电视专题片《胜地佳院》和《丹青育人》在多家电视台滚动播出,其书法作品在庆长征等多个全国书展中获奖,为“中国求仙节”创作的数千枚篆刻被海内外人士收藏。其独创的“史册格篆刻”,保留着中国篆刻古朴自然和文雅精致等传统气象与意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篆刻的形制,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是对中国篆刻艺术的重要贡献。
江竟瑞先生不仅是卓有成就的环境美学家、学者、诗人和书画篆刻家,也是热衷于文化艺术交流的社会活动家,他与众多的当代名人和有发展潜质的书画家结为盟友,经常组织和参加书画艺术及各种文化交流活动。
中国篆刻具有自然美和装饰美两大美学趋向。风格古拙质朴的属于自然美(如汉代印章以及当代篆刻家王镛、石开等先生的作品);风格规整匀称的属于装饰美(如皇帝玉玺以及当代篆刻家韩天衡先生的篆刻作品)。
江竟瑞篆刻,于自然美和装饰美之间游逸,风格多样,不固持一,其创造的“史册格篆刻”在基于秦汉及明清等篆刻印章传统形制、技法与风格的基础上,强调竖线装饰,将文字置于(由两条竖线为一组的)空间内,形成古代史册竹简木牍之征象,保留中国篆刻古朴自然和文雅精致等传统气象与意蕴,因此称为“史册格篆刻”。其将内容 “载入史册”的独特创意,耐人寻味;其史无前例的外观效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篆刻的形制,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是中国篆刻艺术延续过程中的一次发展和进步。
自然的人以天然为美;社会的人以修饰为美,而人同时具有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美”(对每个人)的定义,即取决于其人的属性偏重于自然还是社会;装饰美(人创造的美)与自然美(天然具有的美), 观众是各有所好的,喜欢维纳斯的形象没有错;喜欢霍金的头脑也没毛病。
史册格篆刻的美学价值,即在于尊重自然(规律及大美)的同时,强调人作为立论主体,其社会行为(创造或修饰)的美好作用。这是江竟瑞在“天人合一”美学观基础上,偏重于关照人的社会属性的美学观。而所谓“人的自然属性”其实就是指人的动物性;“人的社会属性”要求人适应和遵循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是健全人格的前提,由此,艺术家在美学趋向上侧重人的社会属性,就是褒扬和讴歌健全的人格与人性,而追求人格与人性的健全,实际就是宗教意义的“修行”。(刘建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