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涛
人才聚,事业兴。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变量,也是未来发展的竞争焦点。治国之要,唯在得才。当今社会,人才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各省市之间的一场“暗战”。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发展的关键,人才问题关乎国家未来发展。而地处中国之中的河南,过去一年间,有了更多的转变。如:郑洛新“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获批、国家中心城市的确定、河南自贸区的挂牌,再往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因此,河南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比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河南的新要素,最核心的就是人,是掌握新理念新技术、运用新资本新模式的人。
日前,河南省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大人才观”全链条 推动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以达到全链条育才、全视角引才、全方位用才。同步又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人才发展的瓶颈制约,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更是要求:人才不仅要引得进,还要用得好、留得住。要注重防止“重抢才、轻用才”的倾向,既要有“三顾茅庐”的执着,又要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包容,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引进人才,着力解决好人事关系、社会保障、住房安居、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现实问题,全方位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他还提出,要解决人才评价中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两个意见”和谢伏瞻书记的讲话为河南人才工作提供了新的指引,中原大地也迅即掀起了一股重才用才清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目前全省人才工作呈現了快马加鞭的发展态势,人才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与此同时,最近在人才问题上“放大招”的不仅仅是河南,5月20日,江苏在这场决定着发展竞争力的“赛场”上,聚力创新,要为“人才引擎”增添动力,使人才成为引领发展的生力军,第一次召开了江苏发展大会,这次大会有别于往年的招商引资会,意在“聚才聚心”,对于这次大会,江苏明确提出“不以项目签约为最终需求”,因此,这次大会“不是招商会”,而是让参会嘉宾到家乡感受乡音乡情,了解发展变化,共谋发展合作,旨在打造江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一石激起千层浪”,浙江、上海、新疆……所有省市、自治区,包括县乡村无一不在扩大自己的人才“朋友圈”,大家都在各自领域“暗中吃劲”,加强战略谋划,把集聚高层次人才作为各自发展创新的关键。可以说,神州大地,引才工程“遍地开花”,弥补短板放眼“高精尖缺”,从中央到地方,一省一隅,无一例外再一次对人才问题发出了时代最强音。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优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联系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学而优则仕”的案例,“以专业选人、选专业的人”的用人导向可窥一斑。“事业需要什么人就用什么人。”一个地方事业发展需要用什么样的人才,就选用什么样的人才,因事择人、以事选人,把适应事业发展和人民需要的人才选出来、用起来。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只有把学有所长、干有所成的人才,放在能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专业特长的岗位上,才能更好地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些人才观的新要求、新方向正在逐渐变成现实。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与发达国家的做法相比,我国引进高端人才的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创新。譬如,以人口大省河南为例,总体看河南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就还不太高,与人口大省的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不相称,与先进地区相比也仍有较大差距,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首先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还存在“重物质投入轻人才投入、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的传统观念;其次是识才、用才的科学性、针对性不强;再次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站在学科前沿、具有国内外一流水平的高端人才短缺等。所以,下一步,放活人才管理机制、落实和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国家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也为高端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地方的自贸区建设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对外,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全球创新资源加速流动和我国经济地位上升的历史机遇,大力邀约国际组织、国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跨国公司来华开展科研合作,成立研发中心,实现引资、引才、引技相结合。对内,我们一定要围绕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推进改革创新,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体制机制的突破、活动载体的创新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总之,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看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关键看这个国家是否拥有人才优势。伟大的事业召唤宏大的人才队伍。我们一定要敞开大门,引四方之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中华民族再续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