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村庄的文创之路

2017-06-23 16:35蒲仕明
新城乡 2017年6期
关键词:德才龙窑制陶

蒲仕明

得天独厚的土壤和奔流不息的岷江,使得“蜀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成都平原跳跃了上千年的窑火如今正在寻找新的燃烧方式。几乎所有的制陶人都在探索推动古老技艺的涅槃之道,明月村邛窑和丹土村龙窑作为成都平原的两个案例,做出了各自的回答。

艺术家的“家”

5月18日,本刊记者来到位于蒲江县甘溪镇的明月村,这里距离成都市区有一百公里之遥。这是一座被称为“理想村”的村莊,近40个文创项目在此落地,100多位艺术家在此栖居。新村民与原住民的良性互动,让它蜚声海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此探秘。

而几年前,它只是一个寂寂无名的小村子。偶尔走进人们的视线,多半是因为“市级贫困村”的名头。明月村的异军突起,跟一座土窑有关:明月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明月窑,属于中国古代陶瓷名窑——邛窑之一,已经有300余年历史,至今没有断烧,被称为“活着的邛窑”。

明月窑的“重生”,源自于一次“垂死”。2008年汶川大地震致使窑顶坍塌,老窑自此荒废,面临着消亡的危机。2012年12月,制陶人扫云偶然来到明月村,她花了整整一年半的时间,与来自台湾、景德镇多地的陶艺家、考古学家以及明月村当地匠师一起修复了这口窑。2014年6月,修复后的明月窑开窑,从此,明月村开始了它的创变之旅。

村民的猪圈被改造成草木染工坊,孩子们能上免费的艺术课程,明月书馆和传习所陆续建立,明月讲堂成长为社区营造主要阵地……短短几年时间,明月村已经成为国内规模化的以陶艺为中心的手工艺创意聚落、文化创客聚落和社区营造的典范之地。 旅游业得以井喷式增长,2015年,村子迎来游客10多万人次,2016年元旦假期,游客达7000余人次。

而今,一场以参与式技术为核心的“实验”正在推动。“我们坚持举办读书会、明月讲堂,坚持村子的每一个大小决策都有居民的参与……我们发现,不管是新村民还是原住民,他们的意识都在不断地生长,而这对明月村的未来至关重要。”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组负责人陈奇如此说道,“如果有一天,我们的项目组实现了历史使命而撤离,我们希望能够留下一个具备自我生长能力的明月村。”

对于明月村的未来,陈奇希望能够将“文旅项目+生态教育+有机农业+社区营造”有机融合起来,“只有艺术家和游客,这不是我们的期望。我们希望每一位明月村的新居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宿感;每一个明月村的原住民,都能分享明月村发展带来的红利”。

共建创作基地

离开明月村,记者又来到位于天府新区永兴街道的丹土村,这里距离成都市区不过四十余公里。如同它的名字一样,丹土村出产上好的制陶原料——红土。早在清代咸丰年间,这里就建立了第一个土窑,而落成于同治年间的“龙窑”留存至今,成为现今全国保存完整的六座古龙窑之一。

丹土村龙窑现在隶属于永兴陶瓷厂。一大早,厂长周德才就起床开始他一天的忙碌。查窑、挖泥、研磨、拉坯、晾晒、上釉、入窑、封窑、烧制、出窑……对于一个掌窑人而言,“出窑”是收获的时刻,也是最神圣的时刻。

年逾六旬的周德才,从父亲周先云(解放后同治窑第一任厂长)的手中接下了龙窑,如今正在思考下一步该如何打算。作为四川陶艺教学基地,成都大学等多所高校已经和龙窑共建实习创作基地和研究中心。“现在龙窑能够照图作业生产数千种产品,销售不愁,重要的是如何推动土陶产业在新时期焕发生机。”周德才说。

地方政府试图发掘龙窑的潜力。同治龙窑位于双流东山旅游带的中心,2010年双流县(当时永兴镇隶属双流县)就对龙窑项目进行了规划布局,力图引资2亿元打造占地100亩的国际知名陶文化休闲体验中心、陶艺制品交易中心、陶艺培训实习基地和中国第一陶艺村。

“天府新区接管后,规划进行相应调整,丹土龙窑的未来可期。”周德才对未来很有信心。根据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丹土所在区域被明确界定为都市农业发展区。根据这一规划,丹土村的未来将是集合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餐饮、销售、体验于一身的乡村综合体。“明清街、同治龙窑、生态农业”,这些都将成为丹土村未来发展的主要依托。如今,丹土龙窑正以一种传统的生产方式吸引到越来越多的民俗爱好者的目光。周德才介绍,2016年,前来培训实习的学生达800余人次,参观体验的游客近4000人次。

坐在高高耸立的龙窑烟囱下,周德才已开始盘算着是否把过去每年农历八月十二的祭窑仪式再度恢复起来,“做成龙窑的文化标志”。

“终结”不是命运

“窑上制陶”曾多次被媒体称为“消亡中的泥土艺术”,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丹土村在最盛时期有二三十座窑同时点火,成都的泡菜坛子十有八九出自这里,而今同治龙窑硕果仅存;作为四川高岭土储藏量最大的区域之一,明月村制陶业也曾盛极一时,如今也仅余四口古窑。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无论是丹土龙窑还是明月窑,能够屹立数百年,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可以预见的是,对于明月和丹土这两个极具诗意和想象力的地名来说,“终结”将不是它们的最终命运。只是如何在现实场景中进一步寻找切入点,扩大它的内涵和外延,这需要有不同的方式和路径。必然有一些类似于两者的故事在广袤土地上不断发生和继续,今天的我们所看到的,不过是很多个丹土明月的昨天和明天而已。

著名社会学家林耀华以“孩子们,别忘了把种子埋入土里!”作为《金翼》的结束语,这句话可能同样适合于丹土村和明月村。制陶业本就是根植于土地的技艺。把种子埋进土里,通过辛勤的耕耘和适宜的方法,最终将会迎来收获的美好。

猜你喜欢
德才龙窑制陶
浅议龙窑的结构特点及其烧制优势
浅议龙窑烧制与龙泉窑之烧制技术改进
画家 孙德才
孙德才·美术作品欣赏
罗诗彬龙窑作品欣赏
青木木米制陶风格探析
躬耕教苑 德才双馨
龙窑柴烧:一盏一匠心
吴德才
大辛庄商代制陶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