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震宇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肿瘤科 (沈阳 110035)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安全性分析
杜震宇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肿瘤科 (沈阳 11003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90例胆囊结石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胆道镜取石组(对照组)42例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组(观察组)48例。比较两组术中一般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可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腹腔镜 胆道镜 胆囊结石 保胆取石术 安全性
胆囊结石是常见临床胆道疾病,发病率为各种类型胆石症之首[1]。临床常采用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切口小、疼痛轻等优势,在临床上广泛运用[2]。胆道镜具有开阔术野,有助于胆囊内环境清晰观察,从而减少手术对胆囊黏膜损伤,并保证取石彻底性[3]。目前,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已在临床上开始使用,特别适用于胆囊功能正常的胆石症治疗。本文以本院90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安全性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将2012年5月~2015年8月本院90例胆囊结石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胆道镜取石组(对照组)42例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男17例,女25例;年龄21~64岁,平均(46.5±5.4)岁。观察组男19例,女29例;年龄21~65岁,平均(46.6±5.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所有患者符合《腹部外科诊断和鉴别诊断学》中关于胆囊结石诊断标准[4],并经超声检查确诊。对照组:胆囊收缩功能异常;存在急慢性胰腺炎史;排除其他胆道疾病。观察组:胆囊收缩功能基本正常;胆囊壁厚度在3mm以内;无胆道疾病手术史;排除其他胆道疾病;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全身麻醉,对照组在切口位置选择在右肋边缘,采用纤维胆道镜抓钳将胆囊底部提出,在胆囊底部行小切口处理,并将胆道镜从切口插入,对胆囊黏膜及结石情况进行观察,以选择合适取石方案。观察组采用双镜联合取石术。使患者处于仰卧位,在肚脐下做1cm小切口,将气腹针从此切口插入,形成二氧化碳气腹状态,控制气腹压为12mmHg,然后将Trorar和腹腔镜分别置入,对胆囊情况进行仔细观察,主要包括胆囊大小、胆囊形态以及组织黏连情况。对胆囊底部黏连行分离处理,将无菌纱布置于胆囊底部,选择无血管部位对胆囊壁行切开处理。将胆道镜置入,确定结石位置,采用取石网篮行结石套取操作,反复进行,动作柔和,防止结石破碎。结石取出后,将胆道镜第二次插入,采用生理盐水对胆囊腔进行彻底冲洗,确保胆囊内无残留结石,胆囊管通畅,胆汁反流正常,则取出胆道镜。对切口进行缝合。手术第二天,根据患者排气时间及引流量行相应拔管处理及药物治疗。
表1. 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 术后排气时间(h)观察组 48 63.76±6.74 15.1±3.1 10.7±3.3 13.3±4.4 3.49±1.00对照组 42 62.24±6.80 40.2±5.6 11.1±3.5 25.6±5.1 3.70±0.80 t 1.063 26.735 0.558 12.284 1.089 P>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一般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排气、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1.3.2 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胆漏、胆道出血、腹腔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1 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比较
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生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数据显示,胆囊结石发病率可高达10%,治疗手段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而胆囊切除术是主要手术方法[5]。随着医学对胆囊功能认识加深,人们对胆囊切除褒贬不一。临床上开始考虑保留胆囊的治疗方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具有较明显优势,已取得初步临床应用。如沈志宏等[6]研究发现,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可提高结石清除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胃肠道功能恢复速度显著加快,说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可减少患者术中失血,并促进胃肠功能快速康复。胆囊是机体重要消化免疫器官,对胆汁有分泌加工作用,对胆道压力有明显缓冲作用。此外,胆囊可加强肠道、胆道免疫系统,故对胆囊结石患者行胆囊切除术,会影响胆囊正常功能,不利于患者健康[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原因可能在于双镜联合保胆术,保证了胆囊正常功能,且因在胆囊腔内进行操作,对胆道血管起到间接保护作用,因而并发症少,安全性提高。
综上,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可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1] 李娟, 魏小果, 卢启明, 等. 胆外疾病与胆囊结石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6,32(5):1018-1021.
[2] 吴杰, 李自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比较[J]. 医学综述, 2016,22(11):2283-2285.
[3] 张明华, 刘瑞文, 陈健, 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运用胆道镜经胆囊管途径治疗胆总管结石[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6,28(4):319-321.
[4] 唐艳琴. 超声诊断胆囊结石误诊和漏诊原因分析[J]. 内科, 2016,11(3):458-459.
[5] 于辉.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疗效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 2016,24(5):52-53.
[6] 沈志宏, 鲁葆春, 任培土.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15,13(6):1024-1026.
[7] 蔡宇, 何彦安.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 肝胆外科杂志, 2016,24(3):203 -205.
Safety Analysis of Laparoscopy Combined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DU Zhen-yu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Second Affliated Hospital of Shenyang Medical College (Shenyang 110035)
1006-6586(2017)09-0064-02
R657.42
A
2016-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