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次研究选取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与其相关的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首先结合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融资管理状况做了初步说明,主要分析了小企业在制度与财务管理、融资结构管理人才、融资渠道储备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因果关系原理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其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企业 融资管理 问题 对策
由于互联网技术普遍发展与广泛应用,小企业数量借助该信息渠道增长迅速。而且打出了“互联网+”的口号;尤其是与自媒体的对接,甚至任何一个个体都可以完成一个小企业的创设。但从实践的发展层面观察,小企业最大的问题依然是资本问题。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小企业向好发展,必要对其融资管理方面的问题做出解析,找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以下结合小企业融资现状对主题展开具体论述。
一、小企业融资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小企业的重点是生产-消费,即片面向销量、市场份额方向发展,在资金方面,多借助风投或者企业原有资本。一般的经验表明,在小企业融资管理现状中,基本上只有理念,或单一的认为只要能够拿到钱即是融资;未能从专业角度,通过现代企业融资管理的层面进行融资管理。从当前的现状观察,小企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资源储备不足、资本结构缺乏合理性,因此,在资产管理效率方面水平相对较低。
二、小企业融资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当前我国小企业的现状进行资料收集,运用归纳式方法进行提炼后发现,可以将其中的问题概括到三个方面,分别是企业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专业;融资管理人才匮乏;信用资源积累不够。以下就结合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从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相关原因。
(一)企业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专业
小企业在其自身发展模式中,以家族式、合伙人模式为主;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其中的资产管理多采用集权管理方式或采用家族化管理方法;在资金的拨付、投资、筹资各个方面,审批、营运均由企业高管从经验方面实践,很难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本运营。因此,其中的投资决策不会形成参与机制,从而造成了企业职能难以发挥。另一方面,在这种集权式、家族式管理模式下,企业制度中不能将管理责任、约束机制落实到管理层领导身上,成败都由其决策决定,因而从制度层面看,基本上属于“专权”;以机制观察,即使投资失败,处罚措施也不会落到管理层,最终的损失均由企业员工承担,或裁员或破产,结果即是企业倒闭或员工失业。于企业发展、社会责任履行均不利;制度与机制之间的空位,直接造成了融资管理过程缺乏市场导向,不能落实现代企业中以职能-责任为基础的发展路径。另外,融资管理缺乏专门的部门管理;小企业多的财务管理或由家族内人员管理,或通过1到2人组成的财会人员管理;但只负责资本营运中的账目管理,无法参与到财务管理的实际层面;因此,财务管理基本上也由管理层把持,很难起到专业化管理,并将财务管理的效果发挥、运用到融资管理过程。既打击了财会人员参与的积极性,也使小企业本身在制度、财务管理多个方面未能完成现代化企业资本营运管理、科学实践融资管理。
(二)融资管理人才匮乏
融资管理人才不足是小企业的致命问题。从原因分析,除了上文提到的财会人员数量有限之外,重点是多以家族类人员,从亲缘关系角度选择财务管理人员;并且不给予实际的参与机会与意见通道。因此,融资管理方面,既缺乏专业性,又不能满足当前小企业向现代化转型;尤其是在融资管理渠道的拓展层面,难以建立一个以人才为路径的可发展方向。另外,小企业的经营模式,很容易造成专业融资管理人员的融入。即使这些资金稍微雄厚的小企业能够花费更高的人力成本引入职业经理人,也会因其专权式的资金营运管理模式,而遭遇人才作用难以达到发挥的瓶颈。另外,一般的职业经理人会引入先进的资金管理体系,并实施融资管理的多元化路径;根据现在我国小企业的规模、资本结构、融资结构,以及实际上的制度、机制等,这些具备现代融资管理特征的各项措施很难得到贯彻。因此,最终的融资管理人才缺乏,依然还要通过对其经营行业、企业文化、品牌战略,以及在技术层面的创新或项目设置来提高。
(三)信用资源积累不够
信托责任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特质。从小企业的商业信用角度观察,因其不具备规模,没有专业化的管理体系;因此,从融资对象的角度分析,其商业信用较低;另一方面,在小企业的资金营运管理中,既有赊销,也存在一些部分赊购现象,之所以能够实现赊购,主要是来自于它在亲缘关系基础上,能够建立起自身的生产原料来源网络;但赊购、赊销的方式,容易造成小企业在资金链中出现诸多问题。所以,根据这种资金营运管理情况,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积累起信用资源。另外,小企业的商业信用建立、升级渠道,多存在于生意伙伴、商业合作的单线路径中;而在固定资产的转化融资方面,从小额度融资渠道逐渐实现信用累积方面均缺少具体的计划方案;并不能根据融资管理的专业知识,从短期、长期融资思路,实践分期式的融资方式。而且,小企业的发展多赖于技术支持,缺乏人才的前提下,很难靠一两个“配方”类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融资方面,它的信用等级相对大中型企业比较低;而且缺少可进行评估的具体内容;加上小企业本身未能在多个路径选择下,实践多样化的信用资源积累;最终造成了在商业领域内缺乏信用的事实。
三、小企业融资管理解决对策
以现状-问题-原因-对策的逻辑思路,根据上文提出的三点问题及原因分析,以下就在此基础上,从完善制度,提高融资能力;增加融资方式,实践多元化融資;推行专业化改革,提升融资效率三个较有针对性的面向展开对促进措施的探讨。
(一)完善制度,提高融资能力
根据上文针对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问题原因分析,需要从信用管理、资金内控、资产管理、制度标准各个层面完善制度,推进融资能力提升。
从信用管理方面完善,需要明确市场导向,从意识层面强调依托责任,提高对信用观念的理解;将其融入到产品之中,应用到服务层面。比如,当小企业完成贷款或融资之后,就需要按照合同要求,按期偿还债务,将税款、本金、利息等进行定时缴纳。由小额逐渐增加信用累积,从而提高在借贷过程中的信用水平,增加进一步贷款额度;可通过设立信用管理机构,制定信用管理计划,步步提高,建立起企业信誉,以此达到减少信用成本的目的。在资金内控方面,应该按照现在我国推行的预算制方法,将所有的预算具体到每一个部分,减少由笼统项带来的资金应用对应性不足、细致性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增加关于日常收支的全面管理,将所有的资金收支情况列入预算表内。从资产管理角度分析,应该保障流动资金,减少资金占用率;比如,可以在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之间的比例进行一些调整;设置货币资金内控制度,尤其将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纳入到管理之中,提高获得能力。从制度标准方面观察,应该通过融资-内部积累-用资三个面向推进一些机制;比如,融资中引入市场导向,增加关于成本、效益、风险、法制等观念;尤其是在融资方面增加风险管理,并利用改革后的财务专门化管理,提高杠杆意识,使当前的资本结构得到优化,减少其中的成本投入。再如,通过利润分配政策,提高应对突发性资金需求,如增加折旧基金、税后利润补充等,提高经营资金运用、补充能力;而在应用方面,需要增加专人专管,将融到的资本进行专款专用式的管理。为了达到制度完善后的实践,必要增加融资管理人才的培训、引入;或通过内部交流、外出学习;或通过人才直接招聘等均可。
(二)增加融资方式,实践多元化融资
从融资层面分析,必要按照小企业的现实情况,增加融资租赁、典当融资、互联网融资多个方式,促进其融资管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融资租赁在我国小企业融资中比较陌生,主要原因是缺乏对于固定资产、信用等意识层面的应用理念。从表面看,这种融资方式主要以借物为主;而本质上属于信用运用。具体操作中,主要是将融资-融物两种不同要素进行有效融合。实质上即可以概括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借物还钱”,只是在理念上屬于租金偿还类型。小企业要实现这种融资方式,需要了解其中租金分期支付额,并对企业自身的周围现金进行全面评估;通过承租人-出租人双方面的合同签订方式,降低作为承租人的还款压力。该融资方式之所以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理由在于小企业多处于创业阶段,缺乏一定的资本承接能力与应用能力;而且,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商业市场中,既能够减少设备的折旧风险,也可以使比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较低的商业信用得到扭转。另一方面,借助这种融资方式,还可以提高对租赁业务的开拓,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比如,以塑钢门窗生产为例,此类企业规模小,在业务开展不利的情况下,易于造成设备闲置。所以,可以借助这个契机,提供一些设备租赁服务;尤其是在承接不到业务的状况下,又不能获得业务合作;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设备利用,并从中获得转租得到的利润分红,并将其作为一项增加融资的渠道。另外,借助转租时间,也可以通过人力资源再配置而增加参与业务开展的人数,提高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资源配置率。
在典当融资方面,主要是抵押,实现实物所有权转移获取融资。在小企业发展初期,信用度低,而且缺少足够资金进行进一步资金营运的情况下,或者因项目缺乏资金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也能够实现对不动产、固定资产的利用,实践易于完成。但需要小企业在进行典当融资实践前做好关于典当物品价值的评估,切忌因自身的急切而造成被压价,并通过合同方式,走正规渠道实践典当融资。至于互联网金融层面的融资方式新颖,路径多元。如众筹、互联网金融机构、阿里小额贷款、基金申请等。但是,这种融资方式要求小企业能够提供出项目发展方案,并附有细致的预算报表,小企业在这个方面,需要花费大力气,在方案、技术、项目、预算各个方面做好充足准备。至于一般的风投,建议小企业谨慎考虑,因为这种由风投公司发起的投资,使小企业融资容易,但往往会遭遇圈套,或者被吃进,或者企业发展被其通过投资路径而控制等。因此,在不同的融资方式中,既要懂得多元化发展,同时,也需要对各种融资渠道有一个较为专业的思考,提高风险预防措施。
(三)推行专业化改革,提升融资效率
小企业面对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推行专业化改革,包括从制度层面、机制层面、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方面的全面推进。这个方面建议根据现在的小企业发展现状,最好由企业管理者直接参与到工商管理、公司治理课题的学习之中,通过进修方式主动实施改革。具体措施如上文所示。当确定融资方式后,必要采取一些具体的融资实践,提高融资效率。在这个层面可以关注融资机会、融资期限、融资成本。
从融资机会方面看,“机会最佳化”是小企业的必然选择;重点是小企业借助评估考核体系,不断对自身的经营状况、市场环境、同行业竞争程度进行一些具体的调查分析,然后,确定自身的发展所处的阶段,制定与其相适合的融资方式选择。比如,在初创期,需要增加融资的单一性,针对性应用到技术层面;而达到发展期后,就可以借助多渠道融资,提高融资量,推动企业向规模化逐渐转型发展;当完成发展基本固定或成长为成熟型企业之后,有必要根据市场中的利率、汇率,以及行业情况,按照宏观金融市场环境、微观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评估后的融资选择,以此找准机会,提高融资效率。从融资期限分析,可以借助凯恩斯经济理论,按照短期融资、长期融资、阶段式融资;以及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出发,实施项目化融资等。将这些融资期限与企业发展中的具体业务、项目实施对接;按照自身的能力融资,满足自身需求即可,切忌盲目融资而造成资金闲置,将“融资用在实际生产中”。为了减少融资成本,需要增强对融资风险的控制;比如,在融资来源、融资机构方面做出不同融资渠道或类型方面的风险预估,尽可能减少融资成本。另外,需要在融资过程中,始终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并选择最佳的资本结构将其纳入到企业资本的科学营运之内,使融资效率与融资应用效率获得同步推进;从而使小企业融资管理逐步走上正轨,完成向现代化企业的转型升级。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认识到小企业在融资管理方面的不足表现,主要来自于缺乏现代企业制度与专业化的正规运作;尤其是在亚洲国家家族式发展模式内,形成了围绕人际关系打转的僵化模式;其资金来源建立在亲缘关系之上;表面看比较稳定,但从资本营运管理的角度分析,很难实现商业社会的理性推进。因而需要着重从这个方面扭转当前小企业融资管理中的家族倾向。建议从制度建设、融资方式、融资效率、风险管理各个层面齐抓共管,全面实施革新,以此推进小企业融资管理方式转向现代化层面。
参考文献
[1]刘志荣.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供给状况及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基于广东佛山三水、安徽凤阳、四川南部三县(区)小企业的问卷分析[J].农村经济,2015(5).
[2]张礼国,姚王信.高技术小企业知识产权债务融资困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7).
[3]邢乐成,韦倩,王凯等.中小企业投融资公司: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途径[J].山东社会科学,2014(1).
[4]林乐芬,唐峥.中小企业新三板市场融资现状与绩效分析——以“三省一市”694家中小企业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6).
[5]胡海青,薛萌,邬连东等.供应链融资前置因素及其对营运资本的影响[J].华东经济管理,2016(2).
[6]杨一平,陈泽新,陈丽娜等.商业银行融资评估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研究——以北京市中小企业为例[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5).
[7]杨一平,陈泽新,陈丽娜等.商业银行融资评估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研究——以北京市中小企业为例[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5).
作者简介:张洪铭(1994-),男,汉族,重庆垫江人,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在读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