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亦洵
时光带走了我的童年,让我与当下的青春碰面。世事更迭,可未曾改变的只有“喜爱阅读”四字。毕竟,阅读之道,横无际涯。
阅读之道,心之所向
纸质书籍是我极偏爱的,青灯一盏,手书一卷,每翻过一纸书页,都像是展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那里,我可以恣肆地倾慕“明朝散发弄扁舟”的不羁,哀婉地畅想“垂泪对宫娥”的无奈,同情地感慨“自是白衣卿相”的恃才傲物。在墨香里,故纸中,与文字最真挚的交流筑成了我心中的理想国,无关风月,无关世俗。在那个世界里,我只是我,似乎可以忘却任何人、任何事,静享文字的精妙与旷达,在书页中垂泪,在墨痕中叹息。做那个最真实的,在这洪荒世界里宁愿躲在书本中偏安一隅的我。
这种超然的快乐,是现下任何光怪陆离的电子书籍都无法给予的。毕竟,那不可窥见的书香,是我盛大的青春岁月中不可忽视的痕迹,亦是心之所向。
阅读之道,行之为线
对于“阅读”的诠释,着实有太多,并不应以狭义的观念去束缚其本有的含义,因为“行走”也是另一种阅读,更是一种充实人生的绝佳途径。古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或许,青莲居士就是秉持着那样的信念,用十年韶华走遍名山大川;徐霞客先生宁愿只任一升斗微官,也要纵情山水。是故,太白先生随口便可吐出半个盛唐,徐公之游记名满天下。
在这样的岁月里,我们踏尽荒芜,看遍浮华,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留下独属我们的足印。在这深情款款的时光中,我们阅读生命,阅读青春,阅读世界,像先贤一样,用行走世间的心态丰盈人生。经年之后回首,了无遗憾——尽管我们并未改变生命的长度,却已然拓展了它的宽度。以行走的青春,尽释阅读之道。
阅读之道,修之为本
在青春中,不论是行走生命式的阅读抑或是心之所喜的读书,均是修身之本。《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而阅读最重要的恰在“修身”二字。诚然,我没有“治国平天下”的宏图伟愿,没有“先天下乐、后天下忧”的政治情怀,也没有“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情。但阅读,让我在这个人生中最迷茫无助、最绚烂多情的季节,让我明白应当做一个怎样的人,至少成为一个“好人”,不必有多成功、多显赫,不必让众人艳羡和仰慕,但是一定要善良,拥有正直的心与纯净的灵魂,这样便已足够。
所以,谁又能说,阅读,不是修身之根本呢?毕竟,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心正身修,国何不理。
阅读就是这样:任水流隐约,任旭日灿然,任风雨飘摇,只兀自开落。青春中的阅读,像看透红尘的僧侣,行过乱世,归于迷津,辽阔无涯的那片专属它的海,就是阅读的渡船。毕竟阅读之道,横无际涯。
(编辑:于智博)
评点:张引
在悠长的生命之河中,谁没有依仗过“阅读”的舟楫。作者所言“阅读之道”,并非是谈阅读的方法,而是阅读的内容。无论是“心之所向”指引的“物我两忘”的快乐,还是“行之为线”牵引的大千世界,以及“修之为本”梳理的做人根本,这些都是作者十数载光阴浸濡阅读之中的所思所得。就让阅读继续伴着生命的步履前行,不必刻意地找寻生命的方向,因为文字的世界自会给你指点迷津。这就是阅读之道,虽无涯,但也有“道”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