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金+薛辉
“两基”任务虽然早已完成,但随着经济的跨越发展和思想多元的冲击,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现象呈“复燃”之势,但只要工作到位,方法到位,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辍学原因对策2001年,农村义务教育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以来,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困难学生“上得起学”的问题,农村教育迎来了蓬勃发展。但是,由于人们对多元化生活的追求等原因,造成了中小学生辍学现象呈反弹之势,几欲挑战1%和3%的目标红线,已成为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瓶颈,亟待解决!
一、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基本原因
笔者长期工作在农村第一线,面对从未间断的中小学生辍学现象感到非常痛心,经过具体调查和分析,总结如下:
1.政府因素。一是宣传教育不到位。《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出台多年,对政府、社会、家长和学校的责任和义务都作了明确规定,由于宣传不到位,教育不到位,很难引导农民朋友牢固树立依法“普九”的思想观念,很难使其充分认识到督促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不到位,再就是学校规划与建设布局不尽合理。
2.社会因素。一是“读书无用论”抬头和“读书无望论”滋生。1989年高校对所有学生实行收费,标志着招生与毕业生就业的“双轨制”正式确立。这就意味着考上大中专抱上“铁饭碗”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学生毕业后不再包分配,而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或双向选择。使部分学生及家长产生误解,认为考不考学无所谓,早晚还是得自谋职业,交钱上大学,毕业后还不一定找到舒心的工作,何必花冤枉钱出冤枉力呢?
3.学校因素。一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评价机制呆板,侧重于重点科目的教学和考核,实践活动少,使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僵硬,课堂死气沉沉,课业负担沉重,使学生精神压力陡增,厌学情绪油然而生。三是管理不到位。
4.家庭因素。一是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作怪。农民由于“小富即安”的传统心理作怪,认为早就业早养家,早挣钱早成家更划算。二是确有个别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高中甚至大学基本的杂费、书费等,也不得不含泪离开校园。三是个别家长仍有重男轻女的思想,造成部分女孩子辍学。四是留守儿童辍学。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自卑心理强,容易在困难面前选择放弃。
5.个体因素。一是学习兴趣的丧失,最终选择辍学。二是突然的变故(父母离异,亲人去世或致残)等原因,学生含泪选择辍学。三是抗挫折能力差,最终自己无法承受学习和生活的压力而选择辍学。四是习惯差,有的孩子“破罐子破摔”,选择辍学。
二、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农村中小学教育是国家教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小学生辍学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它给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既影响了国家实施的“普九”和“普高”战略,又增加了社会就业压力,并且给社会的稳定埋下隐患。
三、制止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对策
1.国家要出台强力的惠民政策,为教育教学工作护航。一是政府要做好统筹和引领。在学校撤并和建设中,切实做到因地制宜,使学生就近入学,使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红利。二是加强对《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和执行力度。使每一个人都了解,使每一个人都明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力也是义务,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这样从思想的源头杜绝辍学。三是构建职业教育新体系,为其幸福人生奠基。四是积极落实“三个增长”和“教育执法目标责任制”,切实保障教育经费足额、按时拨付,使一切違背教育法规的人和事得到应有的教育和惩治。
2.社会组织要不断强化职能,创造教育的外部环境。一是要注重宣传,提升服务,为农村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优质的外部环境。二是要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彻底关上适龄儿童“就业”的方便之门。三是多措并举,增进交流。要建立帮扶体系,开展培训活动,不断丰富和提高农民的育人知识和家教水平,根除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破窗效应”。四是建立救助机制,共享发展成果。各村委会和社区要拓展途径,建立助贫基金会,向生活困难或者家庭遭变故不便就学的学生伸出援助之手,绝不让学生因贫辍学,因残辍学。
3.学校要充分发挥独特的育人优势,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一是加大宣传,明确责任。在学校周围的墙壁上书写永久性标语,通过学校网站、校刊、宣传橱窗等使教师、学生家长明确自己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二是强化教师素质,提高育人水平。(1)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全体教职工准确把握目前的教育形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刻理解国家实施“普九”和“普高”教育工程的重大意义,切实转变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切实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切实提高育人水平。(2)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课堂上允许学生具有出错权,质疑权和话语权,切实做到问题由学生去发现,方法由学生去寻找,规律由学生去总结,困难由学生去解答,把学习变成学生愉快的精神之旅,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欢乐,愿意分享学校生活。面对职业,要求教师必须把教育当成毕生追求的事业来做;面对学生,要求教师必须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尽心呵护;面对自我,要求教师必须深刻地认识自我,勇敢地超越自我。通过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争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生活的关爱者,思想的点拨者和行为的示范者。三是做好家长委员会工作。学校要不断提升家委会的服务职能,编著好《家长通讯》,及时为家长提供教育信息和政策指导,使家长知法,守法。四是开展好家校系列活动,努力开展家庭教育研究,增进家长之间的交流,为家长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提高家长履行教育监护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五是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长为主体,社会为依托的九年义务教育新体系。六是多措并举,实施无缝管理;落实责任制,加大奖惩力度。学校与各年级制定《学额巩固管理目标》和《关于学生巩固的奖惩制度》,学生无故不到校,班主任要逐级汇报并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学生一旦辍学,教师要第一时间到家做工作,使其尽早返校,并鼓励在校优秀学生与他们结对子,唤起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不再有第二次辍学发生。
制止农村中小学生辍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方面面,我们只有凝心聚力,科学决策,齐抓共管,才能从根本上制止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现象的产生和蔓延,才能更有效地推进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才能更快地加速民族素质提升的进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06-29.
[2]田慧生,吴霓.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