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照明
[摘要]多年来一直存在这样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国际上唱衰中国经济的各种言论不绝于耳,而中国却在这些唱衰声中一路取得了卓越经济发展成就。伴随着杭州G20峰会的召开,又有国外一些心怀叵测的媒体和学者再次鼓噪这样的论调。“唱衰中国经济”,其实质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无端诋毁,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恶意诽谤。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坚定不移”和“一个判断”进一步阐发了“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吸取了30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验和成果,在性质、途径、目的和落脚点各方面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五大发展理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继承、坚持和创新提供了强大理论和制度支持。
[关键词]唱衰中国论;“五大发展理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性升华;理性回归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7236
1“唱衰中国论”
11中国经济遭遇唱衰论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无论加快还是放缓,都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神经。在国内外复杂形势、经济结构大调整的背景下,质疑中国经济、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由此甚嚣尘上,而地方债务风险、金融投资风险、内需增长不足、国企垄断等话题再一次“翻炒”,也提升了唱衰中国经济的宏观论调。
111是谁唱衰中国经济,一再放出中国经济衰退论?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专栏作家克鲁格曼的文章,鼓吹中国“衰退论”,断言中国模式“碰壁”,而且碰的是“像长城那样厚的壁”;美国惠誉评级公司还下调中国的信用评级;日本有的媒体甚至妄言中国“可能在两三年内崩溃”;德国《经济周刊》则关注“中国最差成绩单”,质疑中国的进出口下滑严重;印度《商业标准报》发声称,中国如果不能彻底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会完全失败。
112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这些唱衰“大师”们背后有何动机?
经济学家邹东涛认为,当前西方国家所面临的经济形势依旧十分严峻,欧美国家重振经济乏力,“唱衰”中国无疑有利于降低整个国际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预期,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回流到欧美国家。
中国前驻美国使馆参赞尹承德则表示,西方某些人士,忌恨中国强大,唱衰中国可以在国际上贬损中国的形象和声誉,损害中国的对外政治与经济关系,从而阻挡中国强大和崛起。此外,他们唱衰中国还可以为日渐暗淡失色的西方模式鼓劲打气,以维护正在走下坡路的西方模式和西方世界在全球“唯我独尊”的地位。
12唱衰中国的言论靠谱吗?
G20峰会在世界经济总体发展乏力,全球进出口贸易增速创造近30年来新低的大的背景下在中国杭州召开了。世界各国都期盼着这次峰会可以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同时也关注着作为东道主的中国能否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带来新的发展动力。然而,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国外学者抓住中国经济发展的个别指标说事,夸大其词说中国经济的泡沫太多了、要衰退了甚至已经到了悬崖边即将跌落崩溃。对他们而言,中国经济自身难保,更不用指望中国经济可以带动世界经济的整体复苏和发展。这样的论断可信吗?
第一,2016年7月8日,在G20峰会召开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主持了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就我国的经济运行、发展及工作听取了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習近平在会上针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做出了崭新的判断:当前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符合中央对经济形势的预期和判断。习近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着眼于当前经济基本面和社会大局基本稳定、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的进展的实际情况,做出有理有据的新判断。与此同时,习近平与与会的专家学者共同展望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提出了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等四个“没有变”。“坚定信心、增强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提出的八字要求,强有力地回应了唱衰中国论。
第二,还有一些人除了诟病中国经济的严峻形势,还别有用心地拿着个别指标高谈阔论,夸大其词说中国经济遇到的问题太多了,已经超出了中国政府的控制。然后,这些判断是片面的,带着强烈的抹黑中国的主观色彩。中国经济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绝对没有到了问题多的解决不过来或者无法解决的境遇。恰恰相反,中国正在进行大刀破斧的改革。2016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指出当前存在的经济下行压力大、市场存在波动风险、国企改革困难大等问题,但同时强调不能害怕和回避问题,要直视和解决问题,要认真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持久扎实地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中国经济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地被解决。
第三,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增长67%,是26年来的新低。一些国外专家和学者就从这一角度来唱衰中国,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会出现悬崖式的断裂,中国经济要崩盘了。这些人别有用心,危言耸听,最终目的就是遏制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尽管GDP增长67%,是26年来的新低,但是这个速度依然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同时,就业增长超出预期,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提升,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如何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习近平指出,要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加强结构性供给侧改革。同时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二是实施组合政策,引导发展预期;三是国企改革发力。全面客观地认清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冷静面对和处理实际问题,鼓足干劲,开拓进取,任何唱衰中国的言论都会不攻自破。endprint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性升华
21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个判断”和“五个坚定不移”进一步回应“唱衰中国论”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很多人都关心,中国经济能否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中国能否把改革开放推进下去?中国能否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在刚刚过去的G20工商峰会主旨演讲中,习近平对外界关于中国经济走向的这三个疑问作出了一个判断和五个坚定不移的回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新起点,就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新起点,就是中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起点,就是中国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的新起点。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同时,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拓更好发展前景;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谋求更佳质量效益;坚定不移推动公平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更多民众福祉;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这是习近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论调和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全面而有力的阐发,这无疑增强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自信和实现中华民族偉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自信,进一步回应了“唱衰中国论”,也增强了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对中国的信心。
22五个“坚定不移”进一步阐发了“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性升华
第一,习近平主席在20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明确提出了“五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 这五大“坚定不移”进一步深化和落实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反映出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新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发展。同时在国际舞台上,向世界各国和人民呐喊出了来自中国的好声音,不仅有力消除了各种对中国经济的担忧,而且极大地提振了世界的信心。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性主要集中体现在其优越性的三个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注重公平正义,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三是充分利用好“看的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结合起来。那么,“五大发展理念”是如何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性的呢?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只有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才能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就必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只有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才能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小康。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必须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保留绿树青山,造福子孙后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潮流,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
人民是“五大发展理念”的灵魂和核心,贯穿于“五大发展理念”的主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是以人民为核心,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五大发展理念”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观点,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性的进一步拓展和升华。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性回归
31我们为什么要理性的“回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那个时候的中国技术落后,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资金非常匮乏,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都非常薄弱和落后,工农业发展举步维艰,人民的生活和收入水平都比较低,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大。然而,30多年后的中国,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靠的是什么?就是制度创新,中国的成功再次证明了制度创新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 从1956年到改革开放前,我国2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坚决反对和排斥市场经济体制。2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表明,照搬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不仅不能调动人民的劳动和生产积极性,而且严重制约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甚至可能造成政治上的动荡和不安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通过深刻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他指出,在经济建设中,计划经济建设能够做到集中力量、保证重点,这是它的优越性,“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经济搞得不活。”因此,社会主义也要搞市场经济,“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1]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深刻阐述了我国原来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科学解答了我们为什么要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endprint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认为中国最大的制度创新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回归,就是要回归过去30多年享有的辉煌,回归发展是硬道理的轨道上来。而要回归过去30多年的辉煌,就是要回归中国开放过程中无数革命先辈历经艰难险阻逐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回归,在新时代的中国,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是一种义无反顾的坚持。
32“五大发展理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双维度的统一性
第一,“五大发展理念”吸取了30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验和成果,在性质、途径、目的和落脚点各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两者都是贯穿于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发展实践,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实践,都对世界已经或者即将产生巨大的影响;都是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都以实现协调发展,共同富裕,最终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第二,“五大發展理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继承、坚持和创新提供了强大理论和制度支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也是指导“十三五”时期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更是具体指导“十三五”规划的思想灵魂和谋篇布局的五条主线,将全面引领新时期中国的发展实践。[2]同时,“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是全面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4余论
“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探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上的新认识和新总结。坚持“回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五大发展理念”的现实理解和真正落实,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理性的升华;更重要的是,“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强大的理论和思想武器,对我国正确的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强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助力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事实说明,我国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以来,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地位日渐提高。但是市场经济有其天然缺陷,容易导致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协调,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也容易造成经济和社会的不稳定等消极后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遵循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继续坚持和完善宏观调控,运用好“看得见的手”;继续坚持和扩大改革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继续加强科教投入,走“科教兴国”之路,提高自身研发和创新能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着眼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优化产业结构,调控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加大力度精准扶贫,切实解决民生问;保护生态环境,常留绿水青山,从而更好地坚持和实践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148-149
[2]胡鞍钢,鄢一龙中国新理念:五大发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