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管理做好“小沟通” 省去“大麻烦”

2017-06-21 00:10黄秀梅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14期

黄秀梅

摘 要:内部的“小沟通”不解决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大麻烦”。小沟通能起大作用,小沟通里有大学问,小沟通也是大工程,重视“小沟通”,有效破解沟通难题,让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和谐共进、各个“零件”有效运转,对企业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企业内部管理;小沟通;大麻烦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019-02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从故事情节上看,就是一个名叫李雪莲的普通农村妇女,在一场假离婚变成真离婚的家庭变故后,为了洗清自己的冤屈,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和精力打官司、不断上访。《人民日报》刊发访谈文章称其为一则社会寓言,“这则寓言想说的道理便是,官员不担当就是腐败。”这个观点固然没错,但从另一个角度探析,我们也看到了由于立场不同,利己思想作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缺乏倾听、缺少信任,“小沟通”没处理好而带来一系列“大麻烦”。

电影是对现实的影射。如同电影中的法院院长、县长、市长一样,现实中,不少企业管理者也被“小沟通”没有很好解决带来的“大麻烦”所困扰。重视“小沟通”,有效破解沟通难题,让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和谐共进、各个“零件”有效运转,对企业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一、小沟通,大作用

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之所以称小沟通,是相对企业战略、规划、发展愿景等被视为头等重要的大事而言的。企业内部的沟通工作虽然每天都在进行或发生,但很少有企业将沟通问题摆到跟企业战略、规划、发展愿景等同等的地位,也鲜见有企业设置专门负责沟通工作的部门。沟通二字于不少企业而言,很多时候是“有名无分”。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可见,沟通看似小,实则对企业十分重要。当前,人本理念已经成为企业治理的重要理念。而要创建一个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和谐企业,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沟通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利器”,用好这个“利器”,能起到增进理解、改进工作、帮助决策等大作用。

(一)有效沟通有利于增进理解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不少企業原有的利益格局发生变化,受个体的差异、思维方式和习惯的不同,所处位置不同,改革产生的阵痛影响等,使得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难免产生矛盾和隔阂。对大多数企业来说,管理层或者说领导班子采取竞聘上岗、末尾淘汰、降本增效、奖优罚劣等新举措,其出发点肯定是为了适应形势变化,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但如果个体或小群体仅从个人得失出发,以一己利弊考虑,对企业的政策、对领导做法难免不理解或不满,这种不理解或不满很容易转化为积怨,此时如果对其视而不见,不及时沟通化解,积怨就会积少成多,积小成大;不及时进行正确引导,错误的观点就会汇聚演变,转化成一道埂或一堵墙。这时就要通过沟通,彼此及时交换意见,消除隔阂和误解,增进理解和感情,达成认识上的统一,进而转化为行动上的一致。

(二)有效沟通有利于促进企业和谐

对企业来说,和谐意味着较好的环境和秩序、更低的交易成本、更融洽的内部关系。不少企业为构建和谐采取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举措,但任何企业都一样,在发展的进程中,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满足所有人的愿望,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做得尽善尽美。所以,不能否认的是,尽管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员工的不理解甚至班子内部的不认同现象并没有绝迹,部门与部门之间因本位主义出发造成的不和谐音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距和谐企业要达到的理想境界还有一定差距。这种时候,就需要沟通来让不同的个人或群体有一个正常的渠道,去表达自己,去交流,从而达到和谐。因此,为了消除不和谐音符,也需要沟通来助力。

(三)有效沟通有利于企业领导作出正确决策

作为处于决策层的企业领导,因为所站的角度不同,而且事务繁忙、思维转换快,往往可能因疏于与下级沟通而忽略处于执行位置的员工所处的境地和所站的角度位置,作出的决策也可能得不到员工的认同。只有建立有效的沟通制度,领导层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员工,并俯下身来,保持一种平等的心态,更多地强调员工的重要性、强调员工的主体意识和作用,并通过沟通体察民意,才能充分考虑利与弊、远与近、亲与疏,三思而后行,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有效沟通有利于企业各职能部门改进工作

一个企业就如同一台机器,要维持高速有效的运转,各职能部门的作用都不可小视。但由于分工的不同、各部门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一般企业所属部门有从事管理的、有后勤服务的、有搞市场搞开发的,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部门负责人,要想让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效的沟通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只有有效的沟通,才能使各职能部门在遇到问题时换位思考,多想别人之不易;同时,也使各职能部门增进了解,清醒地看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工作,并从利益共同体的角度出发,与其他部门打好配合,为大局而共同努力。

二、小沟通,大学问

沟通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灵活应变的技巧、良好的氛围,需要睿智和诚心,需要换位思考,不同的语言表达、沟通背景和沟通方式,沟通的成效可能与预期大相径庭。可以说,小沟通里也有大学问。

(一)沟通关乎文化

企业的沟通效率高低,往往不是因为沟通的形式和过程,最为重要的问题是企业是否具备无障碍的沟通文化。如果企业组织或中高层领导不能够构建和谐的文化体系,员工选择不沟通或虚伪沟通是必然的,也是明智的。有的企业员工对沟通持消极态度,认为“说也白说,不如不说”,所以难开金口,在需要沟通时保持沉默。如同《我不是藩金莲》里的李雪莲,认为牛都能读懂、相信自己,而市长们却怀疑自己,所以她宁愿听牛的,也不愿听市长的。沟通的文化要使愿意沟通的人达到“诚心”、“开心”、“放心”的境界,才能保证有效沟通的开始。而要达到“三心”境界,沟通文化的承诺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应该体现在组织行为上,并经过了多数员工的沟通验证,员工才能够认同企业的沟通文化。这必须是一个需要长期营造氛围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企业用心去做大量工作,特别是要在让员工“说了不白说”、“沟通必有结果”上下工夫,逐步营造一个较好的沟通文化氛围,员工的参与热情高了,也慢慢会变得“口直心快”。

(二)沟通关乎保密

沟通的环境是要求遵循一定原则的。这些沟通原则包括沟通保密原则、真实性原则、充分性原则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沟通保密性原则。一旦这个环境被破坏或不被遵守,沟通市场就失去了沟通思想“公平交易”的原则,沟通者获得的不是“通”,而是“痛”。这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某个员工出于责任心在沟通过程中对某位领导提出了看法或建议,希望改进工作,但第二天这意见就“地球人都知道”了,其结果肯定是,参与沟通的员工会永远记住被蛇咬之痛,在今后的很长时间内甚至永远闭上自己的嘴,噤若寒蝉。如果参与沟通的强势一方不能谨守保密诺言,就会永远失信于人。

(三)沟通关乎心理

做沟通工作,一定要避免本位主义,多作换位思考,知道对方所思、所想、所虑,更容易达到效果。沟通实践表明,网络沟通是一种最快捷的方式,一方面,员工只要登陆,随时可以上网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建议,另一方面,相关管理部门回复快,解决问题及时,有问必有回应。但要知道,因IP地址具有可追溯性,网络沟通是有所保留的,员工可能并不敢也不能将所有想说的话都说出来。比如,设沟通信箱,也要考虑职工的顾虑,信箱要放在不显眼或是不会被监控到的位置。沟通是多层次的,职工更期盼的是企业领导与自己直接进行沟通,因为他们还是担心自己的意愿或想法经过“中间机”转换后会被放大或缩小,被贪污或歪曲。对员工的这些心态,管理者应该经常作换位思考,分析原因,找到对策,改进沟通工作。

三、小沟通,大工程

良好的沟通如同润滑济一样,起到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作用。但对一般人来说,沟通真还是个有难度的“活计”。对一个企业来说,要解决沟通难题,管理者得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用心、用情、用技,多方着力,构建多角度、全方位沟通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抓好渠道畅通工程,方便职工参与

沟通的实现有赖于良好的机制,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正式的沟通渠道。沟通渠道可以有很多种,但采取何种沟通方式最受员工欢迎,可能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而定。比如,企业可以在内部局域网专设职工建议、疑问与答复栏目。通过这个栏目,职工如对企业的改革发展有好的意见和建议、对企业里采取的工作举措存在疑问、对改善生活工作条件有呼求,可以登陆企业内部局域网提交上去,管理者及时让员工在短时间内得到答复。有的企业也可根据情况设领导接待日,企业主要领导定期于百忙之中抽出一天或半天专门用于接待员工,面对面听取员工意见,心与心真诚沟通交流。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主题恳谈会、文件沟通、网络沟通等多种渠道,方便更多的员工参与到沟通中来。渠道畅通工程,是有效沟通的首要环节。

(二)重视制度建设工程,形成长效机制

沟通工作如要想持久取得正面效果,必须建立起沟通工作的长效机制,需要有一种制度上的保证。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沟通制度,明确规定内部沟通的目的、原则、内容、方式、程序等。沟通制度中对内容的设置是尤为重要的一环,得站在提升沟通层次的角度,将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发展目标的提出、发展重点和发展途径的确定提出建议,对企业自主创新、高技术产业化、精细化管理等工作提出建议,对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项予以询问或提出意见等,列入沟通的范围,这样就可避免沟通仅仅停留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当然,具体的沟通方式和渠道可灵活多样,怎么有效怎么来。此外,要有具体的保障措施,确保沟通制度落到实处。

(三)强化督办工程,提高员工参与热情

诚然,企业内部沟通制度不可或缺,但是,仅仅拥有完善的制度并不能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很多单位的定期例会、定期沟通会都流于形式。要保证沟通的有效性,沟通只是做了第一步,接下来的督办、落实、改进、完善工作才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对沟通过程中员工反映的问题、对员工希望解决的困难、对员工提出的建议,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明知道无果,又何必沟通”是期望沟通者的心理定势。因此,在沟通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员工的利益诉求,加大督办力度,能解决的,在第一时间解决,不能解决的,也应在第一时间给予说明,作出解释。

[责任编辑 張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