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苑
被世界高度认可的《三体》,已经成为科幻甚至文化历史的一座丰碑,可《三体》大电影却依然遥遥无期,这个顶级IP的最新动向是什么?三体宇宙到底是搞什么的?传说中的宇宙级别的发布会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之前无比排斥同人创作的刘慈欣,为什么态度突然有变?三体宇宙有未来吗?它的尽头是什么?
公元2017年6月8日,地球,中国,北京,封闭的黑色空间里银河闪烁,刘慈欣抬手按下了巨大的红色按钮,一瞬间,时空轻微晃动,一个新的宇宙——由他认可的、庞大的“三体宇宙”正式诞生了。
但大刘不是唯一主角,他身右,站着未来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未来局”)的局长姬少亭,这一次的宇宙开发计划,由二者共同发起。
科幻读者应该会对“未来局”有印象——2014年2月,世界科幻大会组委会收到了一份来自北京的2016年科幻大会主办申请,现场,自称为“未来事务管理局”的申办方说,他们是来自未来的外星人,在未来的时间线上,他们已经成功申请并举办了此次大会,因此,为了保护正确的时间线,这次申办必须要成功。在场的观众都笑了,这是一个科幻团体最帅气的亮相。这个从果壳孵化而来旗下的科幻文化公司小组,发展至今,已经手握一批优秀的科幻作家资源,包括刘慈欣、韩松、郝景芳等。
官方给出的“三体宇宙”的具体操作路径是:基于《三体》的原著设定,邀请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及更大范围的《三体》读者参与进来,创造出一个属于《三体》的内容系统,即为“宇宙”。
听起来,这很像是一次由刘慈欣本人授权的大型同人创作会,虽然主办方并不赞同这样轻松的定义,但这已经是目前公开的情报下,最容易理解的那个了。《星球大战》是个不错的参照。
在1977年星球大战系列第一部电影《星球大战:新希望》上映后,出现了一批小说、漫画、电子游戏,甚至是电影作品来对设定进行持续的内容扩充,将它逐步扩展成了一个完整的“宇宙”。导演卢卡斯将这些星战相关作品分成“正史”和“传奇”,正史部分由卢卡斯本人公开宣布,其他授权之作则被定义为传奇。
除了星战,漫威宇宙、DC宇宙也都是这次三体宇宙运作的成熟参考案例——任何有价值的人物和理念都可以拓展,角色可以在不同影片中穿插,作为正片的补充。所以即便是曾经非常排斥《三体》同人创作的刘慈欣,也对这次开发点了头。
毕竟资料说,此前,《三体》是以“不超过十万”的价格,被张番番买断了五年期限的改编权、影视剧和游戏开发权,可直到今日,备受关注的《三体》大电影也没有上映。用这样迂回的战术,绕开原作,制造一个更大的衍生宇宙,已经是目前状况下,回握“三体IP”的最短路径。
但“三体宇宙”仍有非常多的未解之谜。
《三体》原著毫无疑问是以技术为核心的——读完《三体》,你大概忘掉了人物,却记住了二向箔、降维打击、恐怖平衡等一堆概念——那技术崇拜的“三体宇宙”与依托超级英雄的漫威宇宙、DC宇宙会是两条路数吗?成型的三体宇宙是什么样的?如何让三体宇宙每年都能有稳定的高质量产品推出?
即便有多家媒体提问,现场,主办方都没有给出详解,唯独确定的,是未来局公开表示:刘慈欣拥有对这个宇宙的把控权。
发布会最后,大刘站在台上,谦虚到甚至有些超脱,他引用了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国王,出于对去世的王后的深切怀念,而为她建造了一座纪念宫殿。宫殿建成后,国王沉浸在它无与伦比的宏伟和壮美中,偶然看到了其中停放着的王后的棺椁,觉得它在这儿显得多余和微不足道,于是下令道:‘把那东西拿走。”
刘慈欣言语一顿,“我希望《三体》最终会成为那具棺椁。”
关于三体宇宙的N个疑问
Q=《北京青年》周刊 A=未来事务管理局
Q:三体宇宙到底是在搞啥啊?到底准备怎么搞?
A:基于《三体》原著的故事和世界观,探索和挖掘出庞大的衍生内容生态,从抽象的哲学和观念,到具体的技术与社会设定体系,无数空白的时间点、一带而过的细节所包含的可能性等,这一切都会变成由一个个人物串联起来的故事。这会是一个有机的工业系统,而不是简单的同人开放创作。
Q:搞这个,大刘知道吗?大刘同意吗?大刘喜欢吗?大刘参加吗?
A:知道。同意。喜欢。参加。不信你问他。
Q:我们可以参加吗?
A:十分欢迎。三体迷、某一个艺术展现形式的工作者、不同行业的从业者……只要你有意愿,就可以找到一个办法让你加入到这个工作当中。当然,不同的开发有不同的时间节点,我们会有规划、有步骤地开发这个宇宙。
Q:搞这么大的宇宙,怎么審核呢?
A: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操作方式,大刘领衔的设定委员会,将从不同的审核角度评估,确保每个产品都有合理的定位。例如星球大战,将自己的故事分为正史和传奇。三体宇宙也会进行不同等级和形态的区分,满足众多读者的不同喜好,也给未来作者留出施展创造力的空间。
Q:为什么要选择《三体》来做这样一个宇宙?
A:《三体》视野庞大,百万年的时间尺度上包含了宇宙数个维度的变迁;《三体》观念清晰,透过鲜明各异的人物看到的都是文明和宇宙的生死;《三体》魄力恢宏,令人震颤的奇观层出不穷;这些都构成了一个伟大的世界观。《三体》已经成为科幻甚至文化历史的一座丰碑,整个世界都对它高度认可,从中国开始,掀起了全世界的《三体》热潮。《三体》的气度极大,在整个故事当中,作者慷慨地留下了大量的空白,时间的跳跃,人物的转换,给新的创作留下了巨大空间。
Q:你们对三体宇宙的未来期待是什么?这个宇宙会变成什么样子?
A:一个拥有一致精神内核的,包含小说、漫画、表情、绘画、雕塑、动画、电影、剧集等等艺术表达形式的大体系。
Q:三体宇宙的发展需要多长时间?这个宇宙的暴涨会停下来吗?
A:它需要多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希望它不会停下来。这个宇宙也许会加速膨胀,也许有一天会速度变缓,但它始终会存在。而不论三体宇宙做了什么,初始状态的《三体》三部曲小说,永远在那里。
Q:对中国科幻有什么意义?中国科幻是不是有希望了?
A:作为中国最好的科幻作品,将会拥有自己的衍生宇宙,将会拥有更广泛的受众,将会带动更多的创作者和生产者。虽然不能确定这件事在历史上的意义,但这件事肯定将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希望从来都有,今天,只是更加努力去实现。
三体宇宙前传
2006年5月
《三体》在《科幻世界》杂志开始连载
2007年8月
《三体》获2006年度第十八届中国科幻文学银河奖科幻特别奖
2008年5月
《三体Ⅱ·黑暗森林》首次出版
2010年11月
《三体Ⅲ·死神永生》出版
2011年7月
《三体Ⅲ·死神永生》获2010年度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幻银河奖特别奖
2011年12月
《三体Ⅲ·死神永生》获第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金奖
2013年7月
《三体Ⅲ·死神永生》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科幻文学奖
2015年2月
《三体》提名2014年度美国奇幻科幻协会星云奖长篇小说类
2015年4月
《三体》提名2015年度普罗米修斯奖最佳小说
2015年5月
《三体》提名轨迹奖科幻小说类
《三体》提名约翰·W·坎贝尔纪念奖最佳科幻小说2015年8月
《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
2017年4月
《三体Ⅲ·死神永生》提名雨果奖
2017年5月
《三体》提名德国科幻大奖Kurd-La?witz-Preis的“最佳外国长篇”项目
2017年5月
《三体Ⅲ·死神永生》再次入围轨迹奖“最佳长篇”项目
三体宇宙优秀代表发言
文那(绘画师):
我看过《三体》,但是个科幻新手。我从高中就看过《时间简史》,当语文书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看懂一个词再看一句话,最后就产生了厌世的情绪,宇宙都要爆炸了好吗!后来我就把所有量子物理、天体物理的书都收起来了,就又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后来看《三体》,在阔别了十多年后再次回到了这个宇宙里,是用我压箱底十多年的东西再去理解这个世界。
《三体》中的场景太具象了,同时也更抽象,无法理解。我初中就开始写关于量子物理的论文,但看《三体》时是没有画面感的,除了具体的二向箔这些,但对降维就没有画面感。如果大刘写的时候有视觉想象的话,那他一定是很厉害的画家,从这时起我就对刘慈欣老师很有敬畏感。很乐意能进入“三体”的世界,不仅是艺术上,也是生活上,它打开了新的大门。
饶骏(天宫二号有效载荷运控中心副主任、科幻作家):
2011年我组织了一个跨界研讨会,除了航天界,还请了作家吴岩老师,大家对空间站发展给出了很好的建议。《三体》对世界认识的格局,和传统工程师的格局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不知道如何扩展更多的资源。2019年中国空间站的核心舱要上天,是中国大国地位在太空的重新确立,这不仅仅是科技的存在,也是太空文化的起点。
“三体”和科幻文学首先是文化,离不开一个“科”字,代表科技。美国的科幻文学和大片引人入胜,因为美国的国防和航天实力在保驾护航,拍什么样你都会觉得真实。科幻文化是跟着国力、科技创新和太空探索同步发展的。
对三体宇宙有个小建议:两手都要硬。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们出什么样的科幻作品,都会有人看。
杜庆春(北京電影学院副教授、三体宇宙学术顾问):
我算是科幻很年轻的读者,科幻电影看得比较多,小说相对较少。刚开始看《三体》时,我有很强的文学阅读习惯,一开始读得不太习惯,但还是坚持读完了。
如果用传统文学坐标系讨论《三体》,我是会有巨大的胆怯的,它应该被放在中国思想史的意义上讨论,必须把中华民族经历的困境,放在人类文明前景中讨论,而非以第三世界自居,这是我读《三体》最大的感受。
《三体》是难得的自己有世界体系和价值观的作品。在古典文库以及今天的写作里,其实是没有这样的作品的,所以我就不太在意作为纯文学的评估标准。宏大的作品里,有人类的困境,这十分打动我,十分荣幸能参与这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