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烨
荆州民间“上皇会”仪式音乐考察研究
徐烨
文章选取湖北荆州纪南镇枣林铺唐维寺“上皇会”仪式音乐为研究个案,对仪式的音乐、过程、场地、班社、乐器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仪式用乐从调式、音列、结构、上下句结音、三音列类型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音乐形态分析,试图对本次“上皇会”仪式用乐进行整体认知与考察。
荆州市;枣林铺;仪式音乐;上皇会;中国传统音乐
湖北省荆州市纪南镇地处长江南岸,总面积5 平方公里,人口 5.6 万(2002 年),该地交通便捷,河网纵横,人口稠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都城郢都的所在地。西晋学者杜预在《左传》注释中始将郢都改称纪南城。枣林铺是纪南镇镇政府的所在地,紧邻318国道,距荆州市区有大约10公里的路程①百度百科:荆州市纪南镇。。
笔者采访当地老人得知,枣林铺唐维寺建庙距今约 18 年,唐维寺现在的地方原为老庙台子②当地方言,意思是现在唐维寺所在的地方原本有1座古庙,在文革期间损毁。,在文革期间损毁,后由附近10多位信教群众化缘修建了现在的庙。庙内有1间正殿,供奉了观音菩萨、普贤菩萨、佛祖释迦牟尼、文殊菩萨、地藏菩萨、韦驮菩萨。3间偏殿中有1间供奉了土地神、1间供奉了龙王爷,还有1间偏殿实为庙内的厨房,供奉了灶神。现在唐维寺庙内没有住庙修行的和尚或尼姑,只有1个被当地人称为看庙的胡师傅,男性,65岁,为附近农民,常年看守此庙。
“上皇会”(也称“上皇胜会”)是湖北荆州地区盛行的以玉皇大帝为主祭神的庙会活动,在每年的正月初九、初十举行,据当地人说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故在此时举行庙会活动。本次的庙会历时二天,吸引了附近的许多村民前来参加,极为热闹。笔者于2016年2月16—17日对纪南镇枣林铺唐维寺“上皇会”仪式音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与记录。收集资料计有:录像192分钟,录音 104分钟,文字记录0.8万字左右,这些音像与文字材料成为本文研究的基础资料。
关于本文论域的前人文献,笔者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平台,以“玉皇大帝祭”为主题词,检索到期刊文献8篇,硕博论文0篇,其中涉及仪式音乐研究的只有1篇,为《夏县南关村玉皇大帝祭仪及音乐调查研究》③卫凌:《夏县南关村玉皇大帝祭仪及音乐调查研究》,《四川戏剧》2013 年第 3 期,第 85-88 页。,该文对晋西南夏县南关村的玉皇大帝祭祀活动及音乐进行了考察,认为玉皇大帝是民众信仰关系的重要部分,文章重点描写了在仪式中,执仪者化身为信众与玉皇大帝之间连接的纽带这一种独特的音乐文化景观,并对此进行了阐述。
本文与该文的主要区别在于:作为考察的仪式及其仪式用乐的地域不同,这一地域的区别直接导致了虽然同为祭祀玉皇大帝的仪式,但在仪式的文化样态诸如仪式的规程、仪式用乐、仪式举办地点、仪式的执仪者在仪式中的作用等等方面有较大差别,故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学术意义。下面对此次仪式的概况作简要阐述。
本次上皇会的会首④当地人的称谓,指的是庙会的主要承办人。,为家住荆州枣林铺的李昌应女士,她是唐维寺的庙主,大约60多岁,为前庙主周学凤的徒弟,她是此次“上皇会”仪式的主要操办者。据笔者采访她得知,此次2天庙会的花费大约为1万元左右,经费主要来自参加庙会的香客们所上的功德钱。本次庙会大约有400多名香客前来参加,敬献的功德钱 10元—100元不等,本次庙会共收到的功德钱6000多元,与上次举办庙会所余下的功德钱共同支付本次庙会的开销,如有剩余就积攒到下次庙会再用。
来参加庙会的香客⑤因庙会前来进香的人。们大多是附近的村民,年龄从4、5岁—70多岁不等,男女老幼均有,以5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居多,这一群体既是仪式的主要操办者还是仪式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是仪式是否成功的评价者,这样多重的身份使得这一群体在整个仪式中显得格外重要。
在本次庙会中笔者在亲戚的陪同下前往参加,笔者具有考察者和香客的双重身份,既是仪式中的“局外人”也是“局内人”,作为局外人的考察者在举着录像机和照相机摄像和拍照时,前来参与仪式的香客们会对笔者有惊讶、不解、排斥之感,会聚在一起对笔者的身份进行议论,会问笔者是否是电视台记者,当得之笔者是香客(“局内人”),并也是本地人的媳妇之后,会一脸的释然,进而对笔者的态度也有所转变,比较乐于回答笔者的提问。在此次考察之前笔者先一天去拜访了主执仪者的师傅——彭明金师傅,争得了他的同意和支持,故此次庙会的考察活动得以顺利完成。
1.仪式准备:2月16日上午7:00,笔者到达唐维寺,庙内正在准备贴在庙门口的对联、黄表、香烛等物品,庙内的厨房在为前来的香客准备早饭。庙门外的田地里,有2位60多岁的男性老者正在将10根高约4米左右的木桩(当地人称为“幡杆”)呈南北向栽成一条直线,在木桩的靠近地面的部分围上高约80公分的黑色油毡布,呈圆柱形,上部系紧固定在木桩上,在被油毡布围住的地上插上香烛等物,在幡杆的顶端固定着用纸和竹蔑扎成的白色鸟状物(当地人称为“白鹤”)和松树枝。笔者访问得知,这是在准备仪式中的“幡杆”,为“旋幡”这一仪式环节所用的重要物品。
2.“上皇会”仪式举行的场地情况(见图 1):本次“上皇会”仪式主要在唐维寺内及寺外离寺不远的土地庙和水井旁举行。唐维寺内由1间正殿和3间偏殿组成,正殿内从左至右供奉着地藏菩萨、文殊菩萨、佛祖释迦牟尼、普贤菩萨、观音菩萨的塑像,紧挨着佛像有一张供桌,供桌上右左至右供着法延中悟达国师、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慈航普渡观世音古佛、经功会上诸佛能坛4个牌位,还有2支寿桃形状的电蜡烛和1个小香炉。在正殿进门的右手边还供奉着韦陀菩萨的塑像。在3间偏殿内分别供奉着土地神、龙王爷、灶神,其中供奉灶神的偏殿实则为庙内的厨房,供奉龙王爷的偏殿也成为了放仪式祭品、执仪师傅们写黄表和香客们找师傅算命的地方。庙内场院中间有一个稍大些的香炉,供人们烧香使用,场院的右手边放了2张八仙桌和几张条凳,被当做庙内的餐厅,是供香客们吃饭的地方。
图1 仪式主要场地平面图
3.执仪者的情况:纪南镇枣林铺唐维寺上皇会仪式执仪者有7人(见表1),年纪在 50-75岁之间,均为男性,其中彭明金师傅负责在偏殿中为前来的香客写黄表,马康年师傅(主执仪者)负责主导整个仪式的进程。他们被当地人称为“和尚”,但在仪式中不穿僧服,也不受佛门的清规戒律,只有马康年师傅会在仪式中的一定时候穿上类似于道袍一样的衣服(笔者看来主要执仪者穿的衣服应该是道袍)主持仪式。笔者认为他们虽自称为“和尚”,但行事规范更接近通常意义中的“火居道”。为了这个疑问,笔者还专门询问了马康年师傅,他说他们是“和尚”,他们与道士的区别在于,他们做法事是念经的,而道士主要是舞剑和画符驱鬼的。
表1 纪南镇枣林铺唐维寺上皇会仪式执仪者基本情况表
4.仪式法器与使用情况:本次仪式共用了9件法器(“法器”为执仪者自称),均为打击乐器,这些法器除大鼓外,其它法器均是由执仪者携带而来。9件法器的名称、形制、演奏方式及法器演奏位置。
5.仪式法器演奏情况:仪式中法器演奏形式为坐乐,4位执仪师傅分坐在供桌2边,其中小镲、点子为1位师傅负责演奏,铜锣、钩锣、马锣为1位师傅负责演奏,大鼓、木鱼、小鼓为1位师傅负责演奏,铜钹为 1 位师傅负责演奏。(见图 2)
图2 仪式法器演奏座位图
6.“上皇会”仪式过程描写(见表2):2016年2月16日8:00— 2月17日16:00
表2 纪南镇枣林铺唐维寺上皇会仪式及音乐进程一览表⑥⑦⑧⑨⑩
⑩ 幡下的5个类似流苏的小坨被风扭结成为1个大坨,就表示所祭拜的菩萨收到了人们祈福的心愿,象征着所祭拜菩萨的显灵,成为判断本次仪式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10:00升黄表10:22诵《观音集经》(三)10:57诵《观音集经》(四)主执仪者着法衣唱念升黄表词,击铜锣、点子、铜钹、大鼓伴随。诵唱《观音本行集经》(卷三合四),击铜锣、点子、小镲、铜钹、大鼓伴随唱《观音本行集经》(卷三合四)第四次【和尚调】【浪淘沙】【柳含烟(一)】【浪淘沙】【柳含烟(一)】11:37下幡【和尚调】【流水调】12:25 14:00 14:40 15:00 16:00休息圆经诵《观音集经》(五)作圆满打善事肃坛主执仪者念各菩萨香赞【和尚调】,点子伴随击节。11:45,主执仪者念护法弟子香贯【流水调】。11:48,出庙门前往田里的幡杆处,击小鼓、铜钹、点子、铜锣伴随。11:50,主执仪者【和尚调】诵唱各菩萨偈子,锣鼓乐一直伴随。下幡后主执仪者唱念【和尚调】。吃中饭,因已下幡,可以吃荤菜、喝酒(当地人称为:散桌)。诵唱唱《观音本行集经》(卷五合六),执仪者击铜锣、点子、小镲、铜钹、大鼓伴随。主执仪者念香贯,后化黄表和升黄表,铜锣、点子、小镲、铜钹、大鼓伴随。安抚各种孤魂野鬼,执仪者奏唱【十殿】。执肃坛科,执仪者将各种物品收拾归位,仪式结束。【浪淘沙】【柳含烟(一)】【流水调】【和尚调】【十殿】
笔者将此次仪式中的音乐分为3种,分别是:唱经调、念诵调、锣鼓曲牌。“唱经调”指在仪式中用于诵唱经文时歌唱性较强的曲调。“念诵调”:指在仪式中与口语音调基本近似,主要用于念诵信士弟子的香贯等念诵性较强的曲调。“锣鼓曲牌”:指在仪式中使用的锣鼓打击乐曲调。
在此次“上皇会”仪式中共用到了6首“唱经调”曲牌:【和尚调】(见谱 1)、【浪淘沙】(见谱 2)、【和尚调(一)】、【柳含烟】、【柳含烟(一)】、【十殿】,其中【十殿】与【和尚调】为异名同曲,故实际的唱经调为5首。念唱调1支:【流水调】。锣鼓曲牌 3 支:【开坛曲】、【风车子】、【十板家业】。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仪式中出现的曲调,均为一个乐段反复吟唱的形式,故在记谱中仅对一个乐段进行了记谱,为了方便分析比较说明,用简谱记述方式进行表述。
本文中的仪式音乐分析围绕上述记谱的5首“唱经调”和1首“念诵调”来进行,从调式、音列、结构、结音、三音列5个音乐形态维度进行分析,以期较详尽地阐释本次“上皇会”仪式音乐的特点。
首先,从调式、音列、结构、上下句结音及仪式中出现频次5个方面对6首仪式用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详见表3。
谱1
谱2
表3 音乐形态分析统计表
通过表3的音乐分析,可以作出如下总结:
1.在本次仪式用乐的调式类型上,徵调式占据主导地位。本次仪式用乐中以徵调式有4首为最多,占整场仪式用乐的66%。
2.在本次仪式用乐的在音列构成上,以“56 1 2 3 5”六声构成的五声音阶为主要音列类型。以“561 2 3 5”构成的音列有 2 首,占本次仪式用乐的33%;此外其它各类型音列各占17%。除了由“3672#4 5 6”构成的七声音列外,其它类型的音列作者认为均是“561 2 3 5”六声音列的变体,故五声音阶是本次仪式用乐音阶构成的主体。
3.在本次仪式用乐的音乐结构上,以变化重复的上、下2句式的结构成为本次仪式用乐的结构主体。在本次仪式所使用的音乐中“A+A1”的结构为 5 首,占整场仪式用乐的 83%;“A+B”的结构有1首,占17%。
4.在本次仪式用乐的上、下句结音上,上句结 音 以“6”、“2”二 音 为 主 ,“6”占 33% ,“2”占33%;下句结音以“5”为主,占50%。
5.作者通过比较分析认为:本次仪式用乐中【和尚调】与【和尚调(一)】虽为同一曲名,但从音乐形态上来看实为各不相同的2曲。【和尚调】与【浪淘沙】、【十殿】虽曲名相异,但从音乐上分析来看实为同一曲。
6.在仪式整体用乐结构上,以【和尚调】为仪式主体曲调,出现 19 次,占整个仪式用乐的46%,同时夹杂【浪淘沙】、【柳含烟】等曲调,使得整个仪式用乐具有曲牌连缀的结构特点。
7.在仪式音乐旋律进行上以级进进行为主,较少跳进进行,与当地多平原、丘陵的地貌相呼应。
为了进一步解析本次仪式用乐的旋律音调特点,作者参考由蔡际洲教授与向文教授合著的论文《长江流域“巴蜀—荆楚”音乐文化区划问题——运用音乐数据库资料进行实证性研究的尝试》⑪蔡际 洲、向文:《长 江流域“巴蜀 —荆楚”音乐文化区划问题——运 用音乐数据库资料进行实证性研究的尝试》,《中国音乐学》2017第1期,第100-109页。一 文 中 提 出 的“ 三 音 列 ”音 调 分 析 方 法 ,第一步:先确定6首仪式用乐的三音列音调的类型;第二步:确定每种三音列音调的长度(以一个十六分音符为“1”作为“相对值”);第三步:将所有仪式音乐中的三音列及其长度进行分类及统计分析。以下作者从6首仪式用乐的三音列音调的类型、频次、时值、比值4个方面对本次仪式用乐进行音调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详见表4。
表4 三音列音调分析统计表
通过表4的“三音列”旋律分析,可以对本次“上皇会”仪式音乐的“三音列”使用情况得出如下认识:
在“三音列”类型和使用上,本次仪式用乐以“ 61 2”、“1 2 3”、“ 2 3 5”、“ 562”4 种 三音 列 类型使用为主,其中“ 61 2”三音列的使用比值为最 高 ,占 24% ;“1 2 3”三 音 列 次 之 ,占 21% ;“ 2 3 5”三音列的使用比值占 14%;“ 562”三音列的使 用 比 值 占 11%。“ 61 2”这 一 三 音 列 音 调 类 型成为本次仪式用乐旋律中突显的音调特点,这一发现有助于在后续的研究中将这一音调特点与当地其它民间音调进行比较,从而对6首仪式用乐的音调来源进行认定。
“上皇会”是当地人每年在农历新年期间均要举行的祭祀玉皇大帝的庙会活动,从音乐上观察,其仪式用乐以曲牌连缀方式呈现,曲调的速度大多为中速,旋律音域不宽,契合了祭祀仪式中需要肃穆、和缓的氛围。从文化上观察,在这个庙会仪式中杂糅了儒、释、道及多种中国民间传统信仰文化,如人们在佛教的庙宇中祭祀道教神明“玉皇大帝”和儒家宗师“孔子”,同时还对“ 土 地 神 ”、“ 龙 王 ”、“ 灶 神 ”等 诸 多 民 间 信 仰 神 明进行祭祀;执仪者穿着道袍但念的是佛经;旋幡结节为判定仪式成功的标准等等,诸如此类的交融杂合的信仰与仪式音乐相伴相随,究竟这样的音乐源自于何时何处?在当地的其它仪式中是否也有运用?这些问题有待于后续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附言:本文为湖北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长江传统音乐研究中心课题项目成果(项目编号:CJZXKT-B-201503)。
(责任编辑 刘 莎)
J607
:A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7.02.013
1003-7721(2017)02-0110-08
2016-12-29
徐烨,女,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讲师(武汉 43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