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润生·故宫藏墨经眼录

2017-06-21 15:12尹润生著尹雨立整理
紫禁城 2017年3期
关键词:图录故宫整理

尹润生 著尹雨立 整理

尹润生·故宫藏墨经眼录

尹润生 著尹雨立 整理

尹润生(一九〇八年~一九八二年),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原名培昌。

一九五四年出席文化部古墨等文物鉴定会后,将古墨鉴赏、研究作为本职,后调入文化部文物出版社任编又奉命致力于整理故宫博物院藏墨,其间编写故宫藏墨目录。

著有《尹润生墨苑鉴藏录》等

尹雨立,尹润生之女

尹润生先生鉴墨工作照

墨缘三事暨整理者手记

编者按:本期开始,《紫禁城》特稿专栏将陆续连载古墨鉴藏家尹润生先生的一篇遗稿— 「故宫古墨藏品目录」(下册),其内容是尹润生先生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奉命整理故宫博物院所藏古墨工作的一份重要记录,虽经其女尹雨立女士悉心整理誊录,却从未发表。

更值得关注地是,尹润生先生原稿本为完整的上下双册,却由于种种历史人为等因而仅存后半……斯人已去,作为整理者的女儿对这份残稿的种种不舍,作为鉴藏家通过自身经验学识进行的悉心记录与品评,作为古墨研究者可资借鉴对比的意义— 这些是否都可以成为并非全璧的残篇却依然呈现给读者的理由……

二〇〇五年开始,我竟然相继做了三件与墨相关的事。一件是为《四家藏墨图录》的重印做准备,一件是编纂《尹润生墨苑鉴藏录》,最后一件,则是有下无上的一本目录。

三件事都是母亲交代给我的,当时,母亲已近九十岁,我也已经六十五岁,若非母命,我是没有想象过自己也能参加到父亲奉献终生的亊业中去的—尽管我从小看着父亲摆弄墨长大的,我知道墨的珍贵,也知道父亲对墨的痴迷。

先说《四家藏墨图录》的重印。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先父尹润生与叶恭绰、张子高、张䌹伯以各家明代墨软件及管理三十余年经历的人来说,无疑是「隔行如隔山」。

我辗转于各书店,寻找有关鉴藏墨的线索。终于在北京看到《中国墨文化大观》的书名,又追到其出版社所在地天津,才买到一本已被翻旧的样书。是这本书引导我,与作者王毅先生通话联系。电话中,王先生兴奋地告我,他曾「尽力地寻找尹润生的家人而不果,不想今天……」不久,王毅先生约我去上海与他的一位朋友见面— 此人正是上海书店出版社的总编俞子林先生。见面第一眼就看到俞先生手里拿的正是一九五六年宣纸线装原版的《四家藏墨图中珍品合作编著《四家藏墨图录》,计划书出版后,即将书中所列墨宝献给国家,一九五六年《四家藏墨图录》出版,宣纸线装,不足五百本。一九六四年,四家如约将一批明墨捐献故宫博物院。我从少年时就非常敬仰《四家藏墨图录》的作者,也深知重印《四家藏墨图录》的价值和意义,但我从没认真读过这书,理所当然觉得自己读不懂,也不是自己该读的书。何况,藏墨的四家— 叶恭绰、张子高、张䌹伯、尹润生均已故去,后人都难以寻觅。出版业的规章、程序、经费需求……我一无所知。对于我这个仅有大学五年数学系学历、从亊计算机录》,与我家仅存的一本完全一样。俞先生说:「根据读者要求,已决定重印《四家藏墨图录》,正在寻找版权的继承人……」冥冥中,我觉得这机遇,似乎是四位作者的在天之灵所安排!

第二件事是编纂父亲的《尹润生墨苑鉴藏录》(已于二○○ 八年六月由紫禁城出版社即故宫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录了他所收藏鉴定过的明代、清代古墨四百七十一目,共计八百四十四笏(有的一目中含多笏)。分别记述了墨的形式、款识、重量,还记述了他鉴定的依据,有关掌故,墨的属制者及墨工小传,收藏过程以及鉴赏的经验。他为每笏墨做的拓片,更直观地再现了墨的全貌。

父亲的手稿及墨的拓片,经过了两次「抄家」后,已缺损不齐全。墨的拓片贴在一叠古旧的字帖背后,才得以保全。父亲去世后,母亲心念之事莫过于此。那一年,我所在的计算机所,恰有一项非常繁重而琐碎的工程由我组织,父亲的书只能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作。早晨四时就起床,下班后至夜十一、二点……回想编纂初期,自己必须将墨拓从已经发黑的衬纸上揭下,再重裱于

新卡纸上,以便呈现墨的形象— 自己将精力全部浸沉在父亲的文字与墨拓的知识里,回忆着父亲以前曾说过的话及把玩墨时的操持手法,自学了拓片的揭裱,找出墨拓与文字的对应关系……直至最后,将全部文稿及墨拓图的初稿录入成电子文本,打印成册,交给母亲审阅。母亲匆匆翻阅后,起身到五斗柜前,从抽屜里取出一个牛皮纸封套交给我。这才引出第三件事。

母亲所给的封套是文物出版社中式信封,正中以绿色彩笔自右向左竖写「故宫古墨」「藏品目录下册」「尹润生手录」等字,信封里面是一本父亲习惯用的中式线装笔记本,文字以毛笔竖写,共九十四页。

尹润生先生与夫人合影

尹润生先生《故宫古墨藏品目录下册》内页

尹润生先生《故宫古墨藏品目录下册》封面

六十年代中期,周总理指示,要系统整理文物,古墨被列为整理內容之一。由李一氓同志推荐我父亲负责整理故宫博物院墨的藏品。这事我记得,大约在一九六三年寒假中,父亲下班回家时说:「过几天,我就得天天去故宫上班了!」我问:「您被调到故宫啦?」父亲解释说:「工作单位没变,是故宫借我去整理藏墨。」 从父亲的言语神情中,能让我感觉到他发自内心地高兴。从此,父亲白天在故宫,晚上回家翻阅、查找墨谱资料,补笔记。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听见父亲和母亲谈话,说到故宫藏墨中也有赝品时,我还大惊小怪插嘴道:「这怎么有可能呢?」— 原以为「给皇上的东西都是最好的」。

这段工作一直延续到「文革」前,父亲可说是如鱼得水,唯一不称心的是「家里的、故宫的墨都是按年代整理,有的年款故宫有,家里没有;而家里有的,故宫却没有。真想把家里的藏墨一并拿到故宫去,这样便可形成更完整的系统」。 这是他常唠叨的。

在故宫整理古墨这件事我是知道,所以看见这份目录并不惊讶,很自然地去问母亲,这篇仅是《下册》,《上册》呢?母亲这才缓缓讲了上册丢失的过程。一九九三年五月,紫禁城出版社完成了《墨林史话》的再版工作后,责任编辑栾静莉同志亲自到我家,给母亲送稿费。那年,母亲已七十六周岁,总想尽快地弥补我父亲突然离去的遗憾,母亲本已很感激栾女士对再版工作的诚恳帮助,今又得到她的体贴与关怀,对她倍加信任。这才将《目录》上册交给她,托她请示故宫领导是复印还是印刷,但

事后请送回,自己需要保留这份手稿。经过多日之后,尊母命我妹妹多次电话栾女士询问领导的决定,直至栾女士最后告知,《目录》上册遗失了!……并为此事道歉。栾女士后来也离开故宫,辗转询问得知,稿件是在与领导及相关分管人员交接中遗失……母亲的讲述非常平静,并再三嘱咐我不要着急,等父亲的书出版后,再找上册也不迟。但仅十七天后母亲竟驾鹤西去!母亲走了。而父亲这本「故宫古墨藏品目录」(下册)手迹还留在我身边,以其「无头有尾」让我不知所措,又割舍不下……

面对这仅存一半的手稿,虽然内心曾纠结犹豫,但更因这份不舍,最终我还是冒着二○ 一五年北京少有的严寒,复印了父亲的稿本,开始释读这份鉴藏记录。《目录》(下册)中,共记一百七十六款墨名,其中含二百四十七锭明墨。当我校阅到「汪鸿渐制大国香墨」(即文中序四十二)时,墨面上所镌楷书阳文二十六字,突然有所领悟— 其文为「金非墨,墨非金。古人惜墨过于金,何以故?金生于天地,而墨成于人」。

作为一名自然科学工作者,比较金与墨两种物质,很自然可以想到,目前科技已可确认包括金在内的三十多种物质的原子,都是完全一样的。物理学上称为「不可分辨性原理」。而人体中的各种原子,却在无时无刻地变化着。「墨」是因人而生,同一制墨人在不同时期,或不同的制墨人会将不同构思、理念、甚至其追求体现在所制的墨中。从这个角度讲,金作为恒定物质,是「死」的,而由墨人所造的墨,却是异彩纷呈、不断变化着的,是活的。上述这款大国香墨的制造时间大约在明万历丁未年(一六○七年) 前后,在十七世纪的中国,制墨人们已隐隐懂得二十一世纪科学家们所总结的「不可分辨性原理」,并以此比较岀「墨胜于金」的观念……

这里我要深深地感谢因墨而结识的朋友、老师。还要感谢我的丈夫胡增炎先生,他已进入「八○ 后」,因喜书法,故与我除姻缘外又加墨缘,他还帮我查阅了大量字、词典……我有这点心得,全靠他们的支持。

后续正文即为尹润生先生上世纪六十年代奉命在故宫鉴定、整理故宫藏墨的笔录下册,在《紫禁城》连载定名为《尹润生·故宫藏墨经眼录》。为忠实于原作,我仅对原文稍作整理,改繁体为简体,为便于阅读,另在原稿每款墨前添加一个以特殊符号「【】」标注的序号,对原文中可推测为笔误或语意不明处也以特殊符号「【】」标注,并在其中写明录者的看法。在连载文中,《紫禁城》杂志再依照文意,从目前故宫藏墨已拍照的文物影像资料中,尽量找寻对应的文物图片与文字配合刊登,遇到能确定对应的,也在相应墨例名称后加注现有故宫文物编号,以飨读者。

尹润生·故宫藏墨经眼录(之一)

【一】朱烈朱子家训墨

【故宫文物编号 新136273】

长方形。一面上方隶书阴文填蓝「朱子家训」四字横列,下楷书阳文「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兄之所贵者,爱也。弟之所贵者,敬也。夫之所贵者,礼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勿矜已之长。仇将以义解之,怨者以真报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责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処公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妬贤而嫉能。勿逞忿以报横逆,勿非理以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义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学,礼义

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奴仆不可不恤。

守我之分者,理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用日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若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谨哉」。下署「裔孙烈监制」五字款。一面魁星立于鳌头之上,右上角楷书阳文「徽州婺城阙里文公十五世孙庠生朱烈薰沐监制」二十字款,下钤篆书「企武」二字章。

长一三一、宽五九、厚一七、重一二八。【长度单位为毫米,重量单位为克】(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图录故宫整理
邯郸学院藏太行山文书图录选(16)
邯郸学院藏太行山文书图录选(19)
邯郸学院藏太行山文书图录选(15)
邯郸学院藏太行山文书图录选(14)
雪中故宫
故宫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房间”
故宫大探索
宝岛上的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