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林芊芊
“一带一路”书写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 文/本刊记者 林芊芊
“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获国际社会点赞 (来源于新华社)
薪火相传,丝路精神辟征程;行稳致远,合作共享赢发展。2017年5月14~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中国北京隆重召开,来自世界130多个国家的宾客就对接发展战略、推动互联互通、促进人文交流等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并通过了联合公报。
这是一次开放合作的论坛,这是一次发展融通的盛会,深刻阐释了古代丝绸之路沉淀下的丝路精神,擘画了建设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一带一路”的美好前景。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理念,简称“一带一路”。这个理念,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发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关系。它也象征中国崛起后的政治影响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达60余个,政治、法律、社会和文化差异甚大,要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五通”,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习近平主席指出,从历史维度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日益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持续向前;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一带一路”建设正是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打造发展这把金钥匙,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4年来,一个个不断发展的项目走入公众视野,细节的丰富为“一带一路”注入了血肉,更好地诠释了互利共赢的内核——“一带一路”不是事不关己的宏大概念,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具体改变。这一倡议以坚实的行动逐渐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
而东盟国家作为中国的重要近邻,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把巩固、扩大和深化与东盟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视为对外关系的优先方向。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现场记者云集
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取得较大进展和显著成果,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政策沟通卓有成效,与东盟各国基本实现战略相互对接,多层次政府间交流机制正在形成;二是以高铁“走出去”为代表的设施联通建设加快,以基础设施为先导、立体式的国际通道初具雏形;三是以产业园区为抓手的国际产能合作紧密推进,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水平快速提升;四是亚投行得到东盟所有成员国的支持,提供了资金融通的坚实保障;五是以人文和旅游为纽带,以科技交流为重要推动力的民间交往日益活跃,为民心相通奠定了社会根基。
而今,中国—东盟正携手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也因此更为世界瞩目。中国和东盟将以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新起点,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再接再厉,展开更加紧密的互利互惠合作,实现共赢性发展。中国与东盟的睦邻友好、务实合作与战略伙伴关系,将展示出更有生机更富活力和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除了1场全体会议,还同时举行了6场分别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智库交流为主题的平行主题会议。
在“加强政策沟通和战略对接”平行主题会议中,参会嘉宾从政府、国际组织、政党、企业和智库等多个角度,分享了双边、多边开展政策沟通和发展战略对接的实践经验。各国部长结合本国和本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政策沟通的迫切需求;与会地方政府和企业表达了各自发展中面临的政策障碍,呼吁各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达成更多政治共识。会议期间,与会嘉宾签署了32个双边、多边合作文件以及企业合作项目。
在“加快设施联通”平行主题会议中,来自60多个国家的与会嘉宾就加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合作、对接规划和技术标准、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扩大早期收获成果、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流。与会各方形成了富有成效的合作意向,在国际运输、能源开发和信息互联互通等方面已签署或将要签署50多项合作文件。
在“推进贸易畅通”平行主题会议中,中外嘉宾认为,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需要弘扬丝路精神,拓展合作思路,夯实合作基础,进一步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做大贸易规模,努力促进贸易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与会代表围绕促进贸易便利化、振兴相互投资、贸易与可持续发展3个议题进行互动讨论。会议最后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
在“促进资金融通”平行主题会议中,与会嘉宾围绕“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题进行了讨论。各方一致认为,长期稳定的资金安排对于破解融资瓶颈、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十分重要。下一步,中方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促进本地区国别发展战略及投资计划对接;形成各方资金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并加强与多边开发银行的合作。
位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前的“丝路金桥”景观作品
在“增进民心相通”平行主题会议上,400多位中外嘉宾,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十多位国际组织负责人,聚焦“共建民心之桥 共促繁荣发展”的主题,共商合作举措,达成多项共识。会议宣布启动《中国社会组织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行动计划(2017-2020)》、“丝绸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以及“增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国际智库合作项目”。
在“智库交流”平行主题会议中,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就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研究交流,为“一带一路”参与国家提供智力支持,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坦诚对话、集思广益,凝聚共识。会议期间,《“一带一路”倡议——助力可持续发展的变革性全球治理新思路》联合研究报告 ,《“一带一路”贸易投资指数报告》,“一带一路”大数据丝路信息网等成果发布。
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包括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截至目前,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总数达到68个。中国宣布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为“一带一路”有关合作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的人民币专项贷款。
中方承诺,未来3年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向“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20亿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资10亿美元;向有关国际组织提供10亿美元落实一批惠及沿线国家的合作项目。
……
这些成果,既是一册展现中国担当的“宣言书”,也是一封分享中国机遇的“邀请函”,不仅为沿线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民生礼包”,还架起了加强创新合作、促进人文交流的“连心桥”。对“一带一路”沿线的东盟国家而言,有相当大的互补性及发展潜能。
“要切实推进关键项目落地,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经贸产业合作区为抓手,实施好一批示范性项目,多搞一点早期收获,让有关国家不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习近平主席的这一重要论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目标,指明了路径,丰富了内涵,打牢了建设的根基。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作为体现东方智慧与大国担当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日益成为加强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和增进各国民众福祉的新路径。人们相信,本次高峰论坛将开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局面,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迈上新台阶,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均衡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新动能。
美国侨报网发表题为《从“一带一路”倡议读懂中国行为模式》的评论称,“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一种重要方式,以及观察“中国行为模式”的重要指标。文章称,在整体风险可控的基础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获得不少进展。“一带一路”作为一种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路径,“授人以渔”将是不二选项。对于“一带一路”这种“富邻”倡议, 进一步完善其合作机制应是各方参与者乐见之事。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的消息:习主席在讲话中重点强调了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带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中国政府向丝路基金追加注资,显示出中国加快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经济圈的愿望。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指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总结和展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一带一路”建设激活了沿线商机,过去3年多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超过500亿美元,平均每年投入金额约相当于文莱一国经济总量。新加坡虽然不需要基础设施建设,但可以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伙伴。
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一带一路”建设将在新起点上再出发。沿着这条命运休戚与共、梦想相联相通的大道携手前行,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时代必将迎来。
·联系编辑:2533430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