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摘 要】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心理是具有吸收力的,他们能够凭借这种能力吸收环境,建构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笔者在蒙氏“有吸收力的心理”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展开了本文的讨论,对当下国内幼儿小学化现象提出质疑,同时为环境的创设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有吸收力的心理;幼儿小学化;有准备的环境
一、有吸收力的心理的涵义
蒙台梭利认为0~6岁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在今天依旧还是有很多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该阶段的发展对孩子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影响。在3岁以前,儿童具有一种成人所不能接近的心理,成人不能对其施以任何直接的影响,也就是所谓的“有吸收力的心理”,这种心理会在儿童内部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促进着他们的发展,使他们能够适应生活;3岁以后的儿童仍然具备这种心理,但是在某些方面能够接受成人的影响,此时,我们成人便能够发挥作用,通过一定的方法途徑来促进幼儿的成长。
二、对幼儿园小学化的看法
以前有人给我分享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位家长感到很苦恼,她觉得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要承担超乎其能够负担的压力,五六岁就要学习很多知识,识字、算数、外语学习……其中有相当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安排,却下调到了幼儿园中来。但是在另一方面,这位家长又感到很无奈,因为生活在大城市,儿童就学竞争压力堪比成人的就业压力。教学质量好的学校会对入学者进行筛选以保证日后学校的升学率,想要进入一所教育质量高的小学,首先要通过学校安排的入学考试进入筛选程序,如果不达标就不能够被录取。很多幼儿园为了在同类学校中享有盛誉,提高升学率,就大力的加强知识的教学,增加了孩子的负担。家长们迫于形势,也不得不屈服于现状。这使教育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具备有教育学专业知识的人应该都知道,教育活动的开展,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个性特征、认知发展水平等情况,才能对症下药,为他们提供有意义的支持。根据蒙台梭利的看法,在儿童还没有建构起接收某种知识的能力之前,不应该强迫他们去学习。因为儿童是具备“有吸收力”的能力的活生生的人,他们能够在和环境的接触过程中,自主的吸收对于他来说是有用的东西(因为儿童具备有能动选择性,他们能够对事物进行选择),并和心理结合。当他们建构起开展活动的能力,就会有将这些能力运用到实际中来的冲动,这时他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去学习,根本就用不着成人的鞭策和灌输。幼儿不再是“白板”或者是“空着脑袋”降生的了。我们成人不能够再随心所欲的干预幼儿的成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等来对环境进行选择,那些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东西不但无益于他们的成长,还有可能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和障碍。
幼儿园里的儿童,他们的理解力、书写技能等还没有发展到可以掌握人们所期望达到的层面,如果人们硬要强行把这些任务施加给儿童,不仅看不到想要的结果,反而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对儿童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
有人会站出来说,到目前为止我国报道出了那么多天才儿童的案例,两岁识千字,五岁通晓百首古诗词,这就意味着幼儿园小学化是可行的。但是这些人有没有想过,在全国同龄儿童范围内来看,这种案例所占的比例是极少的,根本就没有普遍性。不能因为身边存在着特殊案例,就将所有的人“一刀切”,教育不是工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是培养出整齐划一的“产品”。
三、幼儿园要为孩子提供准备的环境
身边有很多认识的小朋友都在读幼儿园,有时我就问这些孩子的家长:“你们觉得幼儿园和其他学校有什么区别呢?小朋友在幼儿园主要干什么呢?幼儿园老师主要负责什么工作呢?”从他们口中得到的答案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出入,大部分的家长都觉得小朋友在幼儿园也就是换了一个地方玩,要比外面其他地方要安全一些,幼儿园老师就是负责照顾孩子的大人。
幼儿园的确可以帮助那些因为忙于工作而抽不开身的家长们照顾孩子,但是不能完全替代家庭的作用,照顾儿童只是所有教学任务中的一部分内容。按照蒙氏教育理念,想要保证幼儿开展自己喜爱的工作,幼儿园应该是要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即提供可供他们选择的教具等。给幼儿提供一个“家”一样的环境,在这里,儿童能够自由的工作,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进行喜爱的游戏和活动,吸收环境并不断的发展。
儿童正是因为具备了这种有吸收力的心理能力,所以才能够在成人无法接近其心理的情况下,各方面的能力依旧能够得到发展。虽然成人不能直接对幼儿产生影响,但可以通过环境来达到教育目的和美好的期望。儿童能够有选择的吸收环境,从环境中吸收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并将其纳入到知识结构中去。
所以,成人不应该一味的为了要达到教育标准,而盲目的开展活动,而是应该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这里富有让孩子们发展的材料,譬如绘本、雪花片、积木……他们将会从这些材料上吸收有意义的东西,建构起各种能力,在能力的推动下不断的发展。尽量让他们的“有吸收力的心理”能力保持下去。
参考文献:
[1](意)蒙台梭利著,任代文译:蒙台梭利幼儿科学教育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出版社,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