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演唱民族声乐作品《孟姜女》

2017-06-20 21:08黄守杰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声乐作品二度创作孟姜女

黄守杰

【摘 要】一首好的声乐作品是通过演唱者的歌声表现出来的,要想演唱好一首声乐作品,演唱者则先要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曲式结构、音乐风格等要素,再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即把歌曲的音乐曲调、文学内涵通过演唱来诠释给人们。本文以《孟姜女》为例,从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等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还从气息、吐字咬字以及歌曲的二度创作等方面,详细地论述了怎样演唱此作品以及同类型的民族声乐作品。

【关键词】民族;声乐作品;演唱;二度创作

一、分析作品

(一)作品的背景

《孟姜女》又名《十二月花名》,是根据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改编而来。《孟姜女》共四段,由刘麟编词,王志信编曲。作者在原民歌旋律风格和音乐色彩的基础上,突破了原民歌四句式的歌谣体曲式结构,运用多种不同的现代作曲技法,并借鉴和融会了戏曲音乐中紧打慢唱的摇板和由慢渐快的垛板表现手法,通过几次转调、扩展音域和改变节奏,把一首简单的小调民谣发展创作成为一首感人至深的多段体曲式结构的大型声乐作品。这首作品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生动的塑造了一个哀怨、无奈又痴情的怨妇形象。歌词哀怨深情,曲调委婉细腻,结构完整,唱词节奏均匀,采用五声调式,具有典型的江南色彩。

(二)作品的结构

歌曲《孟姜女》是一首变奏型多段式的大型声乐作品,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结构。全曲一共分四段,是以慢板的速度开始演唱。曲式结构如下:前奏(6 小节)+ 第一段[8 小节+4 小节间奏]+ 第二段[10 小节+ 3小节间奏]+ 第三段[17 小节(8+9)+ 间奏(10+1)]+ 第四段[32 小节+14小节]。

二、演唱处理

(一)咬字与吐字的处理

什么是歌唱中的吐字咬字呢?在歌唱中我们一般把字分成: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其特点是:字头短,字腹长,字尾清。

《孟姜女》整首歌曲跌宕起伏、曲折委婉。快慢、强弱、高低、收放对比鲜明。前三段要唱的平稳缓慢、委婉柔和,吐字要清晰、圆润、连贯。换气要轻松自然,不影响字的停顿。第一乐段四句的句尾字“春”“盈”“聚”“城”,“聚”字只有字腹,没有字尾,吐字的时候要加强母音的控制力,保持口型,不能在字音结束后闭口,以免影响字的清晰度。其他的三个字在收归时舌尖最后抵上齿龈位置。第三乐段的“线是相思,针是情啊”是此段情绪上的一个小高潮,“针”是鼻韵音,在前一句做好打开准备,将声音饱满圆润的唱出来。最后一句“絮进寒衣伴君行”演唱时要保持好呼吸,打开和鼻咽腔口腔。“寒”字要积兴奋,把声音送入头腔,这样“衣”字便能轻松自如的唱出来了。

随着音乐情绪的变化,后两段无论是在音乐上还是在情感上都与前三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孟姜女千里送寒衣”采用中国戏曲里的紧拉慢唱。结束段开始采用弱起节奏,由慢到快再渐慢,层层推进,以紧密的节奏配合音乐的旋律音高一字一字的有弹性的喷发出来。最后两段,特别是结束段,嘴唇要用劲,要有意识的咬重字头。也就是我们说的“喷口音”,要像喷头一样强而有力,清晰的发出每个字。结束句是全曲的高潮,是情感的爆发点,“哭到长城八百里”中的“哭”、“八”位于强拍上,又是附点音符,又有ff强音记号。所以一定要在气息的支持下,运用喷口的方法来演唱。“只见白骨漫青山”中的“只见”两字中有个休止符,唱的时候要声断气不断,造成一种不忍心看满山白骨而哽咽于喉的一种哭腔。悲痛欲绝的最高音“山”字,要让声音有控制的竖起来,唱到头腔里去再放出来。

(二)声情并茂的演唱

《孟姜女》这个故事揭露的是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其中孟姜女就是这群普通群众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了解了这个大背景后,再了解孟姜女的内心情感,这是一个哀怨,凄凉又无助的怨妇形象。那么在演唱时我们要以声带情,将孟姜女复杂的内心世界演唱出来。

大量的弱起、附点、切分音,旋律色彩的变化和幅度较大的情感处理,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演唱水平是不能胜任的。由于不少乐句是在弱拍弱位上起音,这样在起音前就必须快速换气(抢气)。两腰有弹性地抽缩吸气,自然平稳。前三段的声音一定要唱的平稳,圆润。第四段紧拉慢唱的高亢拖腔,给人一种悲愤激烈、奔流直泻的气势,此时气息应控制在饱满的基础上,上下一定要连贯通透。聲音要有力度,要跌宕起伏。结尾处两句悲壮凄厉、痛哭欲绝的高音,特别是最高音bb2音的延长,除了两腰的控制力量,还要加强腹肌的力量,把声音慢慢的送至头顶。

(三)想象意境,体现韵味

《孟姜女》这首作品共四个段落,且每个段落表现的意境和情绪都不相同。在演唱《孟姜女》时,我们要把自己化身成孟姜女,仔细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第一段的画面是新春佳节,家家户户一派喜气洋洋,但是就在这万家团聚的节日里,孟姜女却独自一人空守闺房,因为她的丈夫被拉去造长城。这段用对比的手法,将春节的喜气和孟姜女的悲惨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对压迫阶级的愤恨和对无法和丈夫团聚的委婉、哀怨心情。

第二段表现孟姜女对丈夫一种遥遥无期的期盼。画面是一个女子坐在夏夜里,看见飞过的流星触景生情,望着长空眼泪朦胧。牛郎和织女还有相聚的一天,而自己和杞良哥却不知何时能够重逢。

第三段表现出一种凄凉无助的情感,画面是孟姜女在九九重阳节这个大家团圆的日子里,独自一人煮酒空相望。盼望着杞良哥能够快点回家,早日团聚。夜晚寒风起,孟姜女在孤灯下为情郎做衣服。

第四段有两种意境,前半段呈现出一个坚强的女子冒着凛冽的寒风和纷飞大雪,千里为夫送寒衣的画面。后半段却是听闻了丈夫累死的噩耗后,内心极度失落和失去丈夫的极度悲痛之情。于是悲从中来,在长城下哭了三天三夜,天昏地暗,长城下的冤魂似乎也有了感应,于是新建的长城轰然倒塌,露出白骨漫青山。

我们在唱熟了这首歌后,可以根据歌曲的风格、语言的特点和感情的需要,在音调的旋律音上增加一些其它的音。如装饰音、滑音、倚音、颤音等,使之唱起来会更加动人和婉转,使整首歌曲更有味道。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马玉封.艺术教育[M].北京中国文化报社,2005.

猜你喜欢
声乐作品二度创作孟姜女
孟姜女的数学之谜
孟姜女哭长城?
缩写《孟姜女哭长城》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现
论民族声乐艺术之“声、情、美、韵”
孟姜女姓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