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凤+赵平
摘 要:在现行的地面测报工作中,大多气象要素已经采用自动仪器观测,天气现象和能见度在一些气象台站也有仪器进行观测,截止到目前为止使用仪器进行云的观测在气象台站还不能实现,只能依靠观测员目测进行。本文结合多年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实际经验,就云的观测中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按照云的观测内容进行了分类总结,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希望对台站提高云的观测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云的观测 ;常见问题; 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P4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97
引言
云的形成和演变是大气错综复杂的物理过程的具体表现之一。云状的观测对于分析未来天气演变有着重要意义。云的观测依靠观测员目测,所以观测员的理论水平、实际经验、工作态度是影响云觀测质量的主要因素。云的观测包括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和选定云码,本文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就云观测的4项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浅析,供同行参考。
1 云的观测问题分析
1.1 云状判定
准确的判定云状是观测云的关键,直接决定着记录云的正确与否。常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1.1 云状记录简单化
部分观测员为了观测编报容易,少出错情记录简单化。多种云状只记录主要的1种或2种,量少的不计,不常见的指示性云从气簿上消失。从台站近几年的云状记录看,高云主要就是cidens、cs,中云Actra、Acop、低云:Cb、Cu、Sc、Fn,其它云很少记。有降水时,雷暴对流天气就是Cb、Sccug2种,普通降水就是Acop、Fn,记录模式化和随意性很强。这种现象目前在部分台站中很普遍,究其原因就是观测员责任心不强,技术不过硬,怕引起麻烦,怕别人质疑,使云的记录不真实。
1.1.2 不注意云的连续观测
云的演变是连续的过程,观测云一定要考虑影响当地的天气系统,从云系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伴见的天气现象综合来判断。比如,无雷暴无闪电的对流天气,积雨云隐藏在其它云层后面,这时观测员一般不容易判断是否为对流云,容易漏记。针对这种情况观测员应该提前了解天气预报,对本班天气形势做到心中有数。还可以借助雷达、卫星云图、周边区域站的雨量和温度要素的变化等多种辅助手段综合判断本站天气形势发展,注意云天配合,正确判定云状。
1.1.3 夜间云的观测不准确
夜间光线不好,因此夜间云的观测不如白天直观,部分观测员记录不是很准确。主要表现在:要正确判定夜间云,在傍晚的时候应注意:先仔细观测天空云的分布情况,了解当天傍晚云的发展与变化规律,做到心中有数,为夜间云的观测打下基础。入夜以后,更应该认真监视云的变化。观测前先在黑暗处呆5~10min,等眼睛适应后再开始观测。观测时不要在灯光下进行,月光比较明亮时,云越白高度越高,云越黑高度越低。月光昏暗或无月光时,根据视觉,结合星光的疏密、模糊程度可以确定天空是否有云以及云的厚薄。还应该结合当时的天气现象和气象要素的变化来综合判断云的种类。
1.2 估计云量
1.2.1 以偏代全,只观测部分天空
目前台站探测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破坏,周围遮挡物增多。部分观测员只从可见的部分天空中来估计云量是不正确的。观测云应尽量选择能看到全部天空及地平线的地点。有遮挡物遮蔽时,从树木缝隙、建筑空间尽量判断记载;当天空被降水遮蔽时,该部分应看做降水云系来估计云量。
1.2.2 云量记录受云状影响,模式化
记录Scop和A cop时,有时误以为只要其出现则云量必须记10 成,唯有这样才符合蔽光的要求,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规范》中明确指出:蔽光云“有时不一定布满全天”;在Acop的云量记录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记为“10-”。 层状云(包括As、Ns、Cs、St)必须记10成,实际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从云的生成原理、演变过程来看层状云在发展和移动中云量是变化的。所以,在云的观测中应杜绝将云的记录在头脑中形成固定模式,而应根据天空实际状况编报云量。
1.3 测定云高
现在大部分台站没有实测云高的条件,云高观测主要是目测。观测员就形成了定式,云高完全按照云状记录。虽然云状是确定云高的主要依据,但是云高还受水汽条件、季节、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台站经常出现将Sc云高一年四季均记为1000~1200m ,Ac 云高记为3000m,Ci云高记为6000m的现象,这样就忽略了其他因子。一般云高冬季低于夏季,早晚低于中午、移动的云低于静止的云。
云高的观测还可以依靠高大的物体如山脉、建筑物来估测云高。对流云的云底高度还可以利用经验公式来参考判断:(对流云云底高度=124×(T-Td)T为当时温度,Td为当时的露点温度。)云高观测应结合水汽条件、早晚、季节的变化,用多种手段来综合考虑。
1.4 选定云码
1.4.1 不考虑云所代表的天气物理意义
云的编码要考虑的是云码代表的天气物理状况。定时观测时不了解当地的天气形势,云码简单按照观测的云状进行编报,常常带有片面性,不能确切的把代表的天气意义表达出来。例如中云族记录Ac时,电码Cm3是最常见的,Cm4和Cm5很少见,但这3个电码实质有很大区别。Cm3表示云层较稳定并在同一个高度,有时量变不是系统发展的;Cm4表示中空下沉气流很强,云块有变化但量不增加,具有锋面天气的指示意义;Cm5则表示中空水汽含量增多,代表云系发展的阶段。观测员往往不加区分,只要出现Ac一律编报Cm3,失去了云的指示意义。
1.4.2 不注意云的连续演变
云系的演变是复杂多样的。因值班员缺乏对云的连续观测或对云的演变规律掌握,造成对于系统性云和指示性很少能够给出准确的记录和编码。例如Ci和Cs的编码需要区分系统发展与非系统发展,非系统发展的毛卷云和钩卷云都编报Ch1,系统发展的毛卷云和钩卷云都编报Ch4;非系统发展的密卷云编报Ch2,而Cs系统发展的还要区分高度角是否≥45°编报Ch5或Ch6;非系统发展要编报Ch7或者Ch8。观测员在日常观测中往往不注意区分,只要出现毛卷云(或密卷云、钩卷云)一律编报Ch1(或Ch2或Ch4),Cs只要出现就编报Ch7或Ch8.这种情况应该在系统性天气影响前,了解天气形势的发展,密切监视云天的变化。
2 小结
云的观测比较复杂。观测员要通过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总结和积累,才能掌握过硬的基本功。观测员要加强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相关知识学习,掌握云的生成原理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水平;多组织集体观测,鼓励广泛的集中讨论,不走过场;可以借助一些现代的辅助手段对云进行综合判断。比如夏季可以借助雷达回波对对流云进行判断。平时多看卫星云图可以了解我站所处的云的系统;加强测报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真正做到责任心强、实事求是地把值班时所看到的云的真实情况按照《地面观测规范》要求记录下来,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气象出版社,2003.
[2]中国气象局.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Ⅲ)[M].气象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