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

2017-06-20 14:01孙克平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问题策略

孙克平

【摘 要】本研究以当前初中语文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现象为例,对初中语文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获得一些可应用于阅读实践教学中的启示,并从阅读教学策略上探究和指导。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性文本;问题;策略

一、初中语文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语文教学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近年来,语文教育工作者更是在具体文本的阅读心理方向进行了阅读能力结构的研究。初中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其本质特征在于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标》更是明确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研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无疑对初中语文教学是大有好处的。尽管《课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这种质的要求,但是不可避免的,在阅读教学中仍旧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研究初中语文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一)阅读教学三维目标不统整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归宿,更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这一点在阅读教学中也是十分重要的。《课标》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想当然,阅读教学中的三维目标也不例外。由此见得,三维目标是教学中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互相孤立的目标。初中语文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中三维目标需要进行整合化,就是要求語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实施之前,寻找相邻、相关甚至相距甚远的目标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点的所在,从而形成浓缩的综合性阅读教学目标。对阅读教学中三维目标如何整合这个问题,有人作了这样的表述: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阅读教学内容选取不适宜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思维、新教法,产生了一大批影响较大的教学模式,比如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再如“双主体教学模式”等,在一些地区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随之而来的,在阅读教学中内容的选取上也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照搬”了所谓的经典模式,这就禁锢了教师自己和学生的思想和个性,是在扼杀教师自己和学生的创造力。而语文教师一旦将对阅读文本处理的注意力凝聚在这“法”那“模”上,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实际认知需要,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许多语文教师不是从具体的记叙性文本本身所具有的文学、文体、内容等特点上出发去处理文本和选取内容,也不是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认知发展水平去大胆地剪裁文本和选取内容,有选择地为己所用,而是唯恐学生不理解,把一篇篇原本生动、可读性强、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的记叙性文本拆散得支离破碎,因此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内容选取上往往存在着“面面俱到,而面面不到”的问题。这种违背教学规律和阅读规律的做法,造成了初中语文记叙性文本处理失当,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时间紧张,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的后果,既妨碍了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阻碍了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三)阅读教学问题设计不合理

语文课堂提问指的是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的,试图引出学生言语反应的任何一种信号。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提问,还包括了语文教师在回答学生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各种方法去再次“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那么显而易见,“问题”质量的高低优劣直接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正误、探究的深浅、对话的成败等,甚至关系到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与否,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二、初中语文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语文教师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必不可少的。以下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问题设计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教学目标必须系统准确

初中语文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需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口语能力;不断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使学生能够深入探寻记叙性文本中重要语句的意蕴,并判断记叙性文本的行文思路;不断在阅读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写作技能,能够体悟文本的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够形成自己认识事物和评价事物的能力,并能将自己的情感熟练融入到记叙文的写作当中。目标设定的系统准确化,具体表现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细化,初中语文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核心在于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提高,在于学生语言敏感度的有效提升。教师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帮助学生推敲、体味、掌握重点词句在具体记叙性文本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具体的记叙性文本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辨析记叙性文本中语句的色彩与功效,体会其蕴含的情感和价值。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全面把握学情,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语文基础,且思维和情感也口渐成熟,理解和感悟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中,能初步感悟人生、社会、世界。鉴于此,教师在设定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目标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和他们的真实体验出发,并在充分考虑记叙性文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设定系统、准确,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体现文体特点

《课标》要求初中阶段阅读教学“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文本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由此可见,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需要选择有助于促进初中生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涵养的内容。因此,要想使初中语文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有序进行,教师需要对文本处理展开合理而科学的解读与分析。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教师应该重视文体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当然这并不是说,文体特点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唯一准则,也不是教学内容选择的唯一途径,但它肯定是为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了科学的衡量标准和思维角度。

首先,以叙事小说为例。小说由三部分构成:人物、环境、故事情节。教师在拿到一篇小说文本进行文本处理的时候,既要把握小说的文体特点,也要使学生明确记叙性文本范畴内小说与文学视野下小说的区别,只有这样才能使小说阅读教学层次趋向明晰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教學节奏明朗轻快,最终实现寓教于乐。

其次,以叙事散文为例。提到散文,首先出现在学生大脑中的是散文“形散神聚” 的特点。教师在进行记叙性散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尤其要关照其文体特点,还要把握作者的情感线索与轨迹。

(三)问题设计应该切合学情

阅读教学中,问题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线,阅读教学过程应该围绕教学问题逐步展开,问题也应该是阅读教学活动的归宿。所以,问题的设计与初中语文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质量密切相关。阅读教学的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问题设计,关注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应该是每个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问题设计的得当,能够为学生搭起思维跳跃的平台,让学生向更高更远的思维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示阅读课堂的教与学,疏与密,动与静,轻与重,缓与急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斓迭起,生动有效。应当重视阅读教学问题的设计,积极探索和掌握初中语文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优化策略和具体实施方式,使问题设计科学化、整体化、系统化,体现“精、实、活”的特点,使之符合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规律,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启发性,务必切合初中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学生思维,切合学情,实现阅读课堂的最优化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这是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设计的阅读教学问题应该保证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也应该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阅读教学中的记叙性文本,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多角度分析让学生自主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只有把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教学落到实处,才能切实达到发展中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阅读能力的要求,也才能为真正培养出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维.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研究[J].渤海大学,2015.

[2]游道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初中语文教与学,2015 (9):19.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问题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