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雯
摘要:互联网金融是当代我国的热门新兴产业。自2012年初,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开始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种类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创新繁多。而我国互联网金融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较于美国仍不健全。我们有必要研究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结合国情比较差异,研究出一套合適的基本理论与监管模式。最大限度的使传统金融业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相互竞争与融合,尽可能的发挥其最大优势。
关键词:中国;美国;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业;脱媒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引言
2013年,可以说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元年,P2P、众筹、支付宝、余额宝等新兴支付、信贷模式纷纷兴起。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就已到达了蓬勃发展的阶段。美国是民用互联网技术的发源地,我国几乎所有的互联网金融种类都能在美国找到“模板”。从微观基本原理上来讲中美两国是相同的,但从宏观方面来说,中美两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不同,金融机构的健全程度以及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仍有很大差距。美国每次对待互联网金融所带来冲击的应对措施无疑对中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由于存在差距,我国仍需要进一步进行比对、探究与摸索,来防范风险并进行有效监管。本文将立足于此,对中美两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进行比较,找到差异,并给出我国今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的看法。
一、21世纪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种类
互联网金融,我国金融当局的描述是: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支付、信息中介、资金融通。对此,业界对于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冲击,大致可分分为两种主要观点:一是认为互联网金融于不久的将来会对传统金融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冲击。一是认为这种新型的金融模式是对传统金融模式的辅助与补充,仅为渠道上的创新,而在本质上与传统业并无本质区别。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从模式上来说有第三方支付与移动支付、传统金融行业的互联网化、P2P与众筹、大数据金融和虚拟货币几种重要形式。下面就几种重要分类进行分析:
1.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
首先要提出的就是现有传统金融业务的融合与升级,较为典型的是网银升级与ATM升级。以及在货币基金方面的形式创新,如余额宝。除此之外,互联网还为传统金融业务提供了机构与平台,例如基金网。互联网金融带来了传统业务的升级、重组与优化,使得现有业务更加便利、安全,并且更加高效的完善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基础业务与服务。
2.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体系,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创新。它主要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与移动终端的智能化,使支付体系与互联网相融合,使支付趋于网络化。当然,移动支付体系形式繁多,但其核心原理是网关支付账户模式。它主要通过第三方来提供支付接口将客户与商户连接起来,运用第三方功能进行支付与担保。支付宝就是通过备付金账户来建立第三方支付体系。
3.互联网信用业务
互联网信用业务主要是进行网贷,如P2P(人人贷)和大数据金融来进行网络债券融资,众筹,进行网络股权融资。P2P是基于双方的信任机制来进行贷款交易;大数据金融则是直接利用数据介入市场将客户进行匹配。互联网信贷业务加速了金融脱媒、资金融通,跳过商业银行筹集资金办理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对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带了冲击。
4.互联网虚拟货币
最典型的互联网虚拟货币是比特币。虚拟货币在一定程度上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制定与货币发行,但由于我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极为严格,几乎禁止流通使用,所以虚拟货币并未给我国的传统金融业务带来实质性影响。
二、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阶段与思考总结
实质上,美国并没有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他们把这一模式成为“电子金融”。这一概念显然比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更加广阔。(以下均称为互联网金融)由于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史较长,下文会从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来分析美国的互联网金融:
1.上世纪90年代初期,民用互联网开始技术发展
九十年代初期,万维网与网络浏览器接连开发,使互联网向金融业,商业领域扩散。1993年,通过网络经济学理论,互联网金融的普及极大地降低了金融的交易成本,并扩大了金融市场的规模,之后的信息革命更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金融市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进而使得流动性大幅提高,衍生市场也开始蓬勃发展,规模经济的形成更加速了金融脱媒。
2.2000年以后:高科技产业泡沫破裂
2000年后,美国对于高科技的投资热度明显下降,投资者心态也逐渐由盲目乐观转为平和理性。由于互联网所带来的冲击,大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趋于信息化、网络化。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增加,使传统金融机构的结构和策略都发生了重大转变。美国市场面临着巨大监管挑战。美国此阶段的研究与应对策略无疑对中国有很大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3.2008年次贷危机、金融危机以来的发展
2007年, P2P面向客户发放贷款,成为有巨大潜力的网络融资平台;2009年,众筹——互联网金融新模式兴起。它面向公众筹集小额资金,让有创造力的人获取。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货币市场受到严重的挤兑,收益也急剧下跌,互联网金融优势不再,跌入谷底。
4.美国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总结与思考
美国是互联网金融的先驱。在上世纪90年代就比较完善与成熟。互联网金融打破了地理与距离的局限,对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实现了银行的规模经济,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并实现了衍生交易并降低了获取信息的成本。没有互联网金融,就没有90年代的银行并购潮,就没有次贷危机与金融危机的产生。
三、中美互联网金融的差异
整体上来讲,中美的市场发育程度是不同的。90年代时,美国面临着通货膨胀,金融脱媒,货币市场基金迅速发展,存款增速下降,而中国正处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阶段,进行利率管制和一定的负债脱媒。当今,中国所经历的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正与70、90年代的美国所受冲击类似,不同的是,中国背景情况复杂,人口众多更容易达到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
对于中国来说,传统的互联网金融更占优势。互联网金融难以取代传统业。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业的升级、弥补、创新。但其必须要根据冲击程度进行一定的调整创新,甚至要谋求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总之,冲击不会带来颠覆,更多的是在防范垄断与不正当竞争中使竞争与融合并存。
参考文献:
[1]陆晓明.中美影子银行系统比较分析和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4(1):55-63.
[2]肖欣荣,伍永刚.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1(1):69-75.
[3]郑联盛,刘亮,徐建军.“互联网金融的现状、模式与风险:基于美国经验的分析”[J].金融市场研究,2014(2):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