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7-06-20 16:45乔俏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7期
关键词: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乔俏

摘要:设立村镇银行对发展地方经济、创新金融服务有着重要意义。意味着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更趋于完善。截止到2014年年末,全国已成立1153家村镇银行,网点数量达3088个,县域覆盖率为54.57%。然而,现阶段村镇银行作为新型金融机构的主力军在发展中还是新生力量,仍有诸多外部及内部因素在运营过程制约其发展。

关键词: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2

一、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

(一)政策方面

1.在财政政策方面。国家为扶持新型金融机构,增强其服务农村金融的积极性,颁布了众多激励性优惠政策。然而现有的相关政策并不是面向特定的金融产品和市场而是某些特定业务、机构和区域等,致使同样丰富了县域金融体系、服务于农村金融的村镇银行无法得到补贴的堪忧现状。

2.在金融政策方面。具体金融政策主要是指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方面。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市场未来顺利发展的必然路径,但是一刀切式的贷款利率并不适用于农村金融体系,尤其是村镇银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机构,反而会适得其反。农村金融机构也是以利益优先作为经营原则,而农村地区的经济环境及信用体系不利于其良性发展,全面放开贷款利率反而会促使农村资金加速流出县域地区,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村镇银行也易偏离“支农”的初衷。

3.在其他政策方面。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率现阶段为3.3%,村镇银行则为5%;农村信用社享受优惠的再贷款利率,村镇银行却实行商业银行的利率规定;村镇银行吸储困难已是定论,而无法得到优惠的存准金率,更是加剧了村镇银行的不理想处境。并进一步限制了其信贷扩张能力,使其在竞争中处于弱势,抑制了其发挥弥补金融服务不足作用的潜能。

(二)经营环境

村镇银行有着聚焦本土的重要优势,这就意味着其定位集中在农村地区。于是决定了其经营环境的局限性,主要为县域地区。同时由于农业的弱质性,使得村镇银行要应对相比于其他金融机构来说更高的风险及相对较低的收益。这主要体现为三点:一是农业生产是靠天吃饭的产业,自然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其收益性,同时由于农副产品市场需求价格弹性偏低,致使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回收周期均较高,而收益却较低。二是农业产业结构不规范,农林牧渔分别所占的比重不均衡,种植业大幅度高于林牧渔业。三是农户贷款较为分散、额度不高,因此造成发放贷款的投入产出呈反向变动趋势。四是贷款者的担保物或抵押物范围有限,难以达到标准。

(三)金融制度

金融制度的可持续是指建设与村镇银行的发展相匹配的金融制度、金融监管和市场体系等。村镇银行由于支持其发展的各项优惠补贴政策的不完善、激励与引导作用的不到位,如财政扶持、税费减免、利息补贴等。使得其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制约,不利于提高其支农的信心。现阶段,处于农村金融供给的主力军地位的农村信用社仍然享有多于村镇银行的各种优惠政策,金融制度上的倾斜,会加重农信社“一家独大”的现状。而作为丰富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弥补金融服务不足、促进农村金融机构适度竞争的村镇银行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的村镇银行更需要金融制度以及政策上的支持。

(四)功能制约

农村金融服务仍有着单一性的特点,目前的金融服务仍集中于存贷汇三大方面,而其他服务功能仍亟待完善。随着农村金融需求向多样化发展,农村金融的服务功能也应该随之跟上,例如保险、结算、股票投资、信托等,利用各种渠道达到满足多元化的金融需求的局面。村镇银行应利用其自身规模与结构的灵活性,使其服务功能区别于农信社,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五)社会认知

村镇银行由于其聚焦本土的地域性限制,加之农村地区贷款者并没有通过有效合理的途径加深对村镇银行的了解,使得农村地区的农户依然极大程度上的依赖于传统农村金融供给,也就是农村信用社,对村镇银行的社会认知度较低。即使知晓村镇银行,也无法完全信任将资金存于村镇银行或向其贷款。这和村镇银行成立时间不长有很大程度上的关系,与此同时,对于村镇银行的功能宣传也不是很到位,所以进一步加重了信息的不对称性。进而加大了村镇银行的吸储难度,并抑制其向农村地区提供贷款资金的能力及规模。

(六)风险制约

1.信用风险。村镇银行的基本目标是服务于“三农”,即农业、农村和农民。而一些贷款者却主观上将扶贫贷款与慈善救济混为一谈。扶贫贷款是具有针对性的贷款,与慈善救济有着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因此贷款者有必须按其偿还的义务,而非私自占有。农户缺乏对村镇银行的基本了解,加之自身信用约束能力也较弱,使得村镇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升高迹象。

2.流动性风险。村镇银行的支付结算系统还有待完善,由于跨地域结算受到限制,导致了流动性风险的产生。

3.操作风险。村镇银行组建的时间不长,机制完善度不高,从业人员素质也相对较低,使的操作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

4.行业风险。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决定了其高风险和低收益的现状,自然因素是决定性因素。而农业保险体系的不完善与金融机构逐利的本性,也使得行业风险不可避免。

二、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影响因素

(一)自身建设

村镇银行的经营能力也可用于评价其发展潜能,也是能衡量其运营效率的要素之一,经营能力越强,说明其在市场中与其他机构竞争时就有着一定优势,也能避免自身在市场发展进程中不被落下,可以分为业务成效和效益成效。前者是指村镇银行的业务覆盖率合理,并具有与资金规模相匹配的客户数量。后者则是指村镇银行能够在现有金融业务上实现自身的资金可持续,不会达到收不抵支的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服务“三农”的基本目标。这两个指标的有效性是决定资金来源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因为资金来源是评价村镇银行自身生存与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

(二)资金运用

目前我国对于村镇银行的资金运用渠道限制仍然较多,而在日益快速发展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中,进一步扩大投资渠道,才能使村镇银行的发展和资金运用规模相符,并使得其聚焦本土的优势更大程度上的得以发挥,增强与其他金融机构间的竞争能力。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不断优化资金运用结构是未来村镇银行的必然发展方向。

(三)技术资源

随着信息、通讯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技术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1.借力于网络科技力量,村镇银行可以实现服务网点下沉,通过更多的电子设备就能实现对客户的远程服务。

2.运用前沿信息技术,能够使村镇银行实时了解客户的差异化需求,通过系统性分析,为其制定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进而能更好地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

3.随着金融服务技术的进步和客户需求的多元化发展,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的可预测性将进一步降低。

(四)金融创新

农村的金融需求有着区域、对象、行业、时间上等的差异性。农村金融需求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其需要农村金融机构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来适应这种多样性。但是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上的金融服务仍集中在存、贷、汇上面,已经不足以满足农村金融现有的发展需求。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受教育程度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使得他们的金融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业务上。而大部分金融机构由于信息技术、硬件水平、人员配置、创新机制等的制约使创新缺乏实行动力,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创新。

(五)结算制约

村镇银行的支付结算系统由银监会审批,目前仍处于不完善阶段。相比于一般的金融机构,大多数村镇银行均未在中国人民银行开户,也未加入中国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结算系统。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电子信息网络系统的滞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村镇银行办理结算、汇兑等业务时,因其无法进行跨区域结算,只有通过其他银行平台办理这一途径,这会产生不必要的支出,增加银行营运成本的同时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六)人力资源

具有高技能的人才是农村金融机构业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但由于地缘性原因,高学历人才并无太大意愿去农村地区工作,同时四大行等大型银行通过每年的校园招聘吸引了大批高校毕业生,不乏重点大学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也从一方面抢占了优秀的人才资源。村镇银行发展较慢的原因之一就是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比率较低,人才素质有待提高。人力资源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直接关系到能够提供给储户的服务水平的层次,有利于金融机构间的良性竞争,并能够为农村金融体系提供永续发展的动力。

三、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要实现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应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政策支持力度;努力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壮大村镇银行发展实力;明确市场定位和客户目标,深入挖掘市场和客户资源;增强业务能力,促进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监管,完善政策,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建设合格的村镇银行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孙飞霞,郭雪萌,史文冲.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师,2015(2):11-14.

[2]张曼.村鎮银行可持续发展及外部监管框架设计[J].经济研究参考,2015(20):78-82.

[3]高晓燕,孙晓靓.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39(6):96-100.

[4]唐晓旺.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及推进机制研究[J].企业经济,2011(5):190-192.

[5]孙璐.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

作者简介:乔 俏(1991-),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浅谈村镇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现状与对策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