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思路

2017-06-20 11:40张正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6期
关键词:法律问题农民工城镇化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农民工对城市发展的贡献,指出了城镇化进程中完善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的意义,分析了当下农民工群体常涉及的法律问题,并以社会救助制度为切入点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以期为帮助农民工克服现实困境,实现全民“中国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民工 法律问题 社会救助制度

作者简介:张正,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101

推进城镇化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应有之义。自改革开放数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不断迅速发展,人口结构、经济环境、法律规范、社会秩序等方面均已发生巨大变化。农民工作为城镇化进程中不可忽略的一支新型劳动力大军,分布在各行各业之中,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现实中,进城务工农民的处境仍不容乐观,经常遇到诸如劳动权益遭到侵犯、就业遭到歧视、子女受教育权无法保障等问题。因此,在当前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大背景下,解决与完善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民工对当代城市发展的贡献

(一)农民工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农民工不仅为家乡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还能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缩小城乡差距的作用。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不仅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也促进了农村人力资本的逐渐形成。此外,偏远地区的农民通过长期外出务工再回流当地的过程,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了偏远地区“自我造血”功能。同时,大量的农民工形成的庞大群体,也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农村实现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我国“大农业”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二)农民工是推动各地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基于前述可知,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推动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具体地说,农民工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农民工群体中,任职建筑施工岗位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很大比重,因而说,农民工已是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中流砥柱。第二,农民工职业分布广泛,渗透在每一行业领域,已成为加快城镇整体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巨大推动力。第三,农民工已成为各地中小城镇发展的直接劳动力,不仅对当地经济建设贡献良多,还能够有效满足中小城镇多元化发展的劳动力需求。

二、城镇化进程中完善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意义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大力推动下,征地和拆迁随处可见,因城市化的迅速扩张而失去土地保障的农民,被卷入了“被城市化”的浪潮之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成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最终落脚点,而这也是促进城镇建设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换言之,关于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健全与否,以及实际结果的优劣程度不仅将直接影响农民工群体的切身利益,还将是各地政府承担职责能力、行政效能的现实反映。所以说,在城镇化纵深发展的当下,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不仅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能够为扎实推进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和政策建议,同时,也有助于各地政府强化管理实践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政府的效率及公信力,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责任政府”社会形象。

三、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群体常见权益问题

城镇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步入高速城镇化发展的轨道,一座座新城不断崛起,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锦绣的大地上,迅速成长为名都相望、城垣相叠且日益繁荣的城市群落。然而,在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务工,但因征地和拆迁而失去土地的农民群体在城市中的工作生活并没有得到平等对待。现实中,常见于农民工群体中的权益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福利严重缺失

我国社会福利体系主要是将城镇就业的正式职工纳入其中,对农民工的社会福利权益保障存在严重缺失。由于受到二元制户籍制度、教育水平、社会等级身份等因素的影响,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一般很难享受到子女教育、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等社会福利。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已经注意到农民工的社会福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问题,并且也通过一些社会扶助项目帮助农民工克服生活困境。但是,由于缺乏制度性的保障,农民工的社会福利问题难以得到根本性地解决,不利于维持社会稳定与促进社会和谐。

(二)社会救助尚未到位

目前,我國城镇居民享受社会救济和最低生活保障等权利,而农民工群体则没有被纳入社会救济体系之中。农民工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城市社会救济体系没有覆盖他们,使他们无法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济等权利,不利于维持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目前,我国一部分城市已经通过社会融资或者公益救助等方式对农民工进行社会救助,但是政府的社会救助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尽快将农民工群体纳入社会救济和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之中。

四、完善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的可行思路

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使之享有与城镇居民平等的权利是现代化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维持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对此,笔者以社会救助制度为切入点,围绕农民工现实问题提出了下述几点完善建议,以供参考:

(一) 结合实际,健全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

即,各地社会救助制度的设立与实行,必须将农民工纳入其中,坚持城乡居民一律平等,统筹发展。这就要求各地方政府要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切实扭转错误的城镇化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农民工群体,将“人”的发展作为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制定合理、平等的社会救助制度,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充分参与社会救助的每一个环节。具体地说,要针对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现实困难,制定符合现实的、应有的最低生活保障机制。比如,对于刚进入城市务工,或是工资收入较低的农民工,在办理登记手续后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其相应补贴救助。其次,各地政府要做好当地贫困农民工的摸底调查,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社会救济制度。比如,对于一些生活处于极度贫困水平的农民工,应给予普通城镇居民一样待遇,将其纳入低保户、五保户等社会救济群体之内,及时进行社会救济,助其渡过难关。此外,地方政府还要及时建立农民就业动态监测系统,定期发布劳动力市场的供需信息,引导农民的合理流向,同时,通过建立畅通的投诉体系,专门设立为失地农民服务的劳动仲裁部门,提高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切实解决农民用工及劳动合同纠纷等问题。

(二)遵循现状,健全与农民工就业需求相符的社保制度

由于农民工的工资收入较低、流动性较强,再加上当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仍存在一定的制定缺陷,所以,建立健全契合农民工就业的社会保险制度极其重要。社会保障是实现农民生存权利的重要保证,建设内容充实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替代农民土地保障的合理安排,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契机。对此,地方政府不仅要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险范围之内进行统筹管理,确保农民工能够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社会保险待遇。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民养老保障的帮扶力度,建立起政府、集体、个人三方责任共担的养老保障机制。再者,要将“门诊报销”项目纳入农民工社会保险范围,保障农民工在患有普通疾病时,可以通过报销医疗费用缓解经济压力。此外,各地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还要加快对农民工群体“户籍地与工作地信息共享”网络平台的建设,以便于农民工群体异地报销费用和查阅管理。

(三)与时俱进,制定合理的农民工社会福利制度

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不断加快,农民工对此贡献良多。因此,给予其平等的社会福利本就理所当然。对此,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应将农民工一并纳入社会福利体系,通过相关制度性保障,给予农民工群体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地位、权利、居住和就业机会,确保农民工能够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福利。此外,还要相应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着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发展。

(四)形成合力,建立健全农民工技能培训制度

在完善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依赖政府政策扶持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农民工自身也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个人技能和文化知识。对此,可借助政府、社会、农民工三方的共同协作,形成一股合力,全面培养和提高农民工的综合技能。具体地说,政府层面首先要加大对就业技能相关培训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为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信息和相关知识。其次,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引导,创造良好的培训条件,在充分考虑就业环境、行业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正确引导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需求。此外,还要加大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资金支持力度,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资源,对农民工技能培训进行整体规划,做到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衔接,切实提升培训的效果。而社会层面,各种社会培训机构也要加大信息共享的力度,提高培训资源的利用效率,设计出符合农民工需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以充分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建立健全农民工技能培训资金筹集机制。而在农民工层面,则是要求农民工自身应积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并且將这种积极性转化为实践,进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

五、结语

综上,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的各类问题,基于农民工实际需求给予相应社会救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之举。但由于部分地区缺乏社会文化引导,对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救助服务意识淡薄,从而相关农民市民化制度供给不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亟待引以重视并解决,以维护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激发他们对城市“主人翁”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冯梧桐.浅析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困境.现代经济信息.2016(12).

[2]张应华.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探析.才智.2016(30).

[3]吴琦.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研究.湖北工业大学.2015.

[4]杨思斌.城镇化背景下基层社会救助的发展与完善——以安徽省S镇为例.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 36(3).

[5]杨林、侯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升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的路径选择.改革与战略.2014(8).

[6]张旭.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法律问题及对策探析.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5(3).

[7]丁洁.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实现中的制度结构优化问题研究.吉林大学.2011.

[8]夏静雷、张娟.城镇化视阈下农民工基本权益保障的法律机制.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5, 36(4).

[9]毛尉.现行法律制度下农民工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初探.法制与社会.2016(20).

猜你喜欢
法律问题农民工城镇化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在股权收购中的常见法律问题与风险防范分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