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力
关于理财,有个小品里的段子最贴切:人生最大的悲剧在于,人活着,钱没了。当退休工资上涨的速度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老年人应该通过学习,掌握正确的理财知识,防范风险,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圆满。
避免两种极端
退休老人的年龄状况和相对有限的工资收入,决定了他们是一个抗风险能力较弱的投资群体。因此,老人理财投资一定要“稳”字先行,考虑大局,避免出现以下两种极端的情况。
追求激进。一些激进型老年朋友投资理财只看收益,对于股票这类波动巨大的投资项目,如果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可以考虑。但一般而言,由于60岁以上的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低,因此不推荐股票这类高风险型的投资项目。
过分保守。很多中国老人,不舍得花钱,有很深的忧患意识,加上收入有限,因此在消费上十分谨慎,能省就省,买东西挑最便宜的,有点钱就全部存银行。这种保守的理财方式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甚至使养老都成了问题。
别被高收益忽悠
老人在奮斗一生之后,或多或少会有一笔积蓄,容易被骗子们盯上。加上理财知识缺乏,防范意识差,不乏一些老人,理财被骗落入陷阱,损失惨重。那么,老人理财时该如何防骗呢?遇到以下三种情况,就得留神了。
高息诱惑。骗子们善用高收益“哄骗”老人,怎么破局呢?很简单,就是“我不相信”。任你吹得天花乱坠,我自“岿然不动”。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收益背后可能就是高风险。老年人承受风险能力弱,稍有不慎就是不能承受之重。一般情况下,年化收益率超过10%就要警惕了。
现在很多投资项目和保健品广告一样,在各种电视、报纸上砸广告,骗很多老年人去投资购买。当你在媒体上了解到一个很诱人的投资项目时,别轻信。掏钱之前,要善用互联网或咨询身边的亲朋好友,了解一下它的基本情况。
常常也可以看到一些游走在马路街头的“理财顾问”,他们受聘于一些民间投资机构,非法吸钱,然后再高额放贷牟利,肯定是高风险的。投资理财,应到银行、保险、证券等正规的金融机构办理,不要轻信街头理财公司的宣传和诱导。
电信诈骗。公安部曾有数据统计,电信诈骗受害者多为老年人。防范电信诈骗注意做到“三不”: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不向任何陌生人汇款、转账。
销售误导。很多老人去银行买理财产品,却碰上了冒充银行工作人员的保险推销员,买完回家仔细看才发现是保险,要连续投资多年,养老钱才能取出。为避免悲剧发生,在购买之前要向销售人员核实产品是否为保险产品。
理性选择四类产品
以下四种理财方式风险较低、收益稳妥,建议老人选择。
银行理财。被股市虐了千百遍,才知道银行理财好。尽管受到央行的几次降息降准影响,银行理财收益逐渐下滑,但相对来说,如果想确保本金的安全和稳定的收益,长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仍然是不错的选择。就目前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平均年化收益率在4%-5.5%左右。
由于理财产品必须在到期日后才能提取资金,考虑到应急需求,闲置资产少于10万元的老人,并不建议购买理财产品。定期存款仍是其最适合的理财方式,为避免利息损失,可将资金分成几个不同期限分别储蓄。
国债。国债是国家发行的,风险很低,和储蓄差别不大,比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要低,利息比定存要高。要注意国债期限一般较长,都为三年、五年,虽然可以提前支取,但利率会有所损失,还要交1%的手续费,所以建议在买之前,考虑一下自己资金的需求,不要因为购买国债而导致资金短缺。
基金。基金品种多,收益有高低、风险也有大小。建议老年人选择以下几种进行个人理财:货币基金、国债及短债基金、保本基金等。目前各家银行一般都代销货币基金,它有流通性好、风险低、收益率高于银行短期存款利率等优点,可以取代1年期以内的银行储蓄。
保本基金的好处在于,收益率“上不封顶,下不亏损”,可能获得较高收益,也可能仅仅保本。短债基金的风险远低于一般债券基金,收益高于货币基金,每月还分配收益。
保险。老年阶段应该是保险的受益阶段,在这个年龄段重新买保险不划算。可选择的保险也少,有的即使能买,保费也较贵。所以,除了意外险和意外医疗,可供老年人选择的保险并不多。现在市场上还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防癌险,如果经济能力能承受也是可以选择的。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