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荷
清明之后去乡下采风,看见几户人家的大棚里正培育着地瓜的秧苗,那裸露着的地瓜的尖顶,已被胖胖的嫩芽儿包围,经过几日春风雨露的吹拂与浸润,估计不久也由小芽而变成茁壮的瓜秧,先后栽进早就耕耘一新的肥沃田垄上。在我居住的这个城市,每到秋冬季节,总有一种声音从窄窄小巷中传出:“卖地瓜,香甜的地瓜!”这时候,如若你在旁边,定会被这声音拽得脚跟发沉,诱惑着不太坚定的味蕾,随着车子的近前,地瓜的香味也便在身边轻轻地弥漫绕裹了。
地瓜收获的季节,也是他们最为活跃的时节,一个或长或短的的小推车,、一台圆形的烤炉,几袋红瓤或者黄瓤的的地瓜,便是他们全部的家当,十余只铁屉在火焰上紧闭,一炉炉香甜的烤地瓜便出自这些久经烤炙却又简陋的筒状工具。他们有时在闹市,有时也停留在远离闹市却人群聚集的幽街僻巷。每年秋天至春天,用地瓜做饭几乎成了我每天的习惯,它经储存,耐加工,蒸煎烹炸,样样称绝,它像一簋稀有的美味珍馐,一旦那抹香甜落于舌尖,之后的诱惑便再也难以抵挡,令人无法从欲望中挣脱。
地瓜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明人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有所论及。在我国,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地瓜的称呼不尽相同,据说河南人称其为红薯,北京人叫白薯,山东人和东北人称为地瓜,细数下来,或许更多。任何一个家国,在饮食上都有一种偏好,中国人也不例外。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不只体现在各类价值观的变化上,在对食物偏好方面也有更多的选择。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不同的背景下促成了不同美味的诞生,是它们给了我们生命的颐养,给了我们传承中的饮食文化。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地瓜能做很多的干粮,沂蒙山区的人们有摊煎饼的习惯,如今已成了天下皆知的美食,地瓜就是摊煎饼的原料之一。地瓜含有很高的糖分,过年敬灶之用的灶瓜糖,一年四季皆可食用的粉條粉皮和凉粉,也是经了地瓜反复的研磨,经过淘洗过滤沉淀和蒸煮熬制加工而成的。出生于五六十年代勤劳质朴的山东人体内,或多或少的还余留着地瓜的成分,无论柔弱的女子还是彪悍的壮汉,没有几百几千斤地瓜的滋养是成长不起来的,对于他们来说,地瓜是仅次于母乳的以最大营养维持纤纤生命的丰富的食粮,充溢着泥土的芬芳。
时光荏苒,故乡的饮食习惯没有在日月变化中更迭,地瓜的种类却如雨后春笋悄然涌现出来。近年来超市里一年四季卖一种个头很小的地瓜,名字叫紫薯,2012年7月我去北戴河开笔会,吃过一次紫薯,那是我第一次吃紫薯,以前并不知有这么个品类,眼看着紫薯流着绵软的甜汁,濡濡地把盘里的饭菜染成了红色,甚是吃惊。据说这些紫薯都来自秦皇岛,那里有个地瓜育秧基地,规模之大远近闻名,紫薯的名字听着新鲜,自然也有很好的口感,还有浓浓的薯香。
无论是红薯、白薯还是紫薯,它们都在春天育苗,夏天栽种。每年寒意未尽,农人就开始准备培育秧苗了。先是在垒好的温床中育苗,把保存完好的地瓜种放进温床,撒上泥沙埋过瓜身,浇遍水,不久便生长出一枚枚芽苗。它们日夜成长,逐渐整齐繁密,等芽苗长到十几公分高时,把它们从母本上掰下,栽进整好的田垄里,从此便进入地瓜的生长期。
这个垄,我们这里叫地瓜沟。说是沟,其实又是起的垄。每年春天栽秧时,都要经过田地刨平、松土,方能顺利地起垄。在垄上刨窝、施肥、浇水,把苗子插进去,埋窝,这道程序叫做“埯种”。在整好的垄沟上挖个小坑,浇水,趁泥土湿润插上秧苗,种在挖好的坑里轻轻压实,叫作“封埯”。乡下人有一个说法,三犁耕,四犁冲,意思是种一沟地瓜需四犁组成,高的土层叫地瓜脊,低的土层叫地瓜沟,每一犁都充满了虔诚与力度。
等全部埯栽完毕,过几天再去地里察看,此时的瓜秧已水灵灵地昂扬挺起,比在温床里还健壮结实,这说明秧苗已顺利成活了。秧苗成活后,长到七八月份会拖秧,绿油油的秧蔓在地里牵牵绊绊,布满整个垄沟,站在地头整齐地看去,只见地瓜的秧叶波浪般铺展,仿佛有一种精神,使它们努力爬行,有一股劲头,在拉着它们顽强生长。望着它们,你能体会到一种叫做生命和顽强的东西。
这个时候的地瓜秧,最易生出根须,需要动手把秧蔓扯起,翻一翻秧苗,抻一抻被泥土、水渍、阳光压实晒焦的地方,以防叶茎在地面上生出疏散养分的杂须,以保证结出个大的地瓜。会过日子的人家一边翻地瓜秧,一边掐一筐叶茎回家,洗净切碎,或做成小豆沫,或酱成美味可口的地瓜秧。酱地瓜秧,需要取鲜嫩的秧蔓,摘去叶子,洗净控水,切成八厘米段长装在容器里,一层层撒盐封口,腌制一周后取出,清水透洗,挤干水分,放阴凉通风处晾晒一天。将酱油、花生油、清水和在一起烧开,凉透,倒入容器,拌入味精、辣椒粉,将地瓜秧顺头顺尾地放入,第二天便可食用。酱好的地瓜秧呈褐红色,鲜咸筋软,别有一番风味。
这道鲜美的食物,现在已很少吃了,繁忙的日常事务,使得少有为自己加工美味的时间。以前,每到翻秧的时候,乡下亲戚就会捎一些进城,送得多了,我把它切碎晾干,放进冰箱进行储藏,谁家有三高病人,还会与他们一起分享。地瓜秧营养价值很高,久负盛名,据联合国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一份抗氧化蔬菜报告表明,地瓜秧以富含多种于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而跻身十大抗氧化蔬菜前列。美国把红薯的叶、茎、尖加工成绿色蔬菜,并列为“航天食品”,日本则把红薯叶当作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被视为“蔬菜皇后”。 在生活艰苦的年代,有人把地瓜切成片晒干后储存起来,留作一年的口粮;有人把刚挖出来的地瓜窖在地下,等冬天煮熟再加以咸菜下饭。家中的老人还记得当年粮食短缺时,人们把地瓜干在碾上压碎,抓几把放进清水大锅里,与豇豆同煮为地瓜粥,冬天天寒的时候,一家人一边以煤炉取暖,一边围坐在桌边喝得不亦乐乎,这种吃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在山东临沂,地处蒙山景区的百花峪有一些特色饭店,他们把地瓜饭当成一道吸引游客的美食,成了除山野美味之外又一主打品牌。他们以粗粮保健以及价格合理的方式,吸引着登山闲游野外写生和喜欢农家饭的人们的青睐,慕名而来的食客大到耄耋老人,小到几岁孩童,人来车往络绎不绝。幼小的孩童初尝新鲜,老人们则品咋着饭香回忆着新旧味道的不同,让往事再次在脑海中回放,感悟着今天的来之不易和幸福。新做的地瓜饭就像我们纷繁的现代生活,添加了几样能够让它味道更加甜美的材料,由红豆、地瓜干、玉米碴小火慢熬精心制作的瓜饭,比当年单纯的花样翻新了一层,无论怎么个吃法,地瓜都脱不了它自身的朴拙。它们最大的美德,不仅是味道甜美,而且还给人类带来温饱,带来人间的烟火和不可缺少的生命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