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一”格局凸显
从2014年的5.1∶44.2∶50.7到2015年的4.7∶40.0∶55.3再到2016年的4.7∶38.6∶56.7,昆明的“三二一”产业格局愈发明显。
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占比接近60%,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达到62.3%。数字背后,昆明“188”重点产业中的商贸物流、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科技及信息服务、房地产、会展、健康服务8个产业无疑贡献巨大。
以旅游业为例,一季度全市共接待游客总数3056万人次,增长43.1%;实现旅游总收入343亿元,增长45.3%。
和旅游业一样,金融业同样在一季度显现出蓬勃发展态势。统计显示,截至3月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475.70亿元,同比增长12.08%,各项贷款余额13954.53亿元,同比增长12.93%。此外,昆明大力推进的金产园区已累计总投资达389.86亿元,其中政府投资128.41亿元,社会投资261.45亿元,西山片区和呈贡片区各引进了16家金融机构及金融服务机构。
辐射效应持续扩大
3月30日,2017国家金融与发展(昆明)国际峰会在海埂会堂隆重举办,峰会主题定为“构建绿色金融生态 打造中国健康之城”,借助金融力量为昆明大健康产业摇旗呐喊的初衷显而易见。
“2016年,昆明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7.6%、9.3%,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将很快形成。这样的结构将有效支撑昆明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使之具备打造中国健康之城的产业基础。”峰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如此阐释健康产业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如李扬所言,一方面,“三二一”的产业格局为昆明发展大健康产业提供了产业基础;另一方面,大健康产业也将进一步拉动昆明经济的发展。
这样的拉动作用从会展业来看则更为直观。市博览局发布的《2016年昆明市会展业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昆明会展业总营业收入为21.88亿元,按照1∶9的拉动效应测算,会展业拉动相关行业收入近200亿元。而一季度举办新春欢乐购、新春车展、进口商品展、年货街等活动,更是带动全市批、零、住、餐全面快速增长——批发业销售额完成1704.26亿元,增长20.6%;零售业销售额完成601.84亿元,增长17.6%;住宿业营业额完成19.71亿元,增长16.5%;餐饮业营业额完成96.29亿元,增长16%。消费这驾马车得以持续发力。
展望二季度及今后更长一段时期,昆明综合保税区即将迎接国家封关验收,昆明滇池国际金融小镇呼之欲出,国家植物博物馆和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有序推进,以“188”重点产业中8个服务业为代表第三产業的辐射效应也将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