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
原油减产延长方案虽然落地了,市场之间的角力远未停止。
日前,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决定,将原油减产协议延长9个月。
欧佩克等产油国背负着减产枷锁,而北美页岩油等协议外势力全力复产,此消彼长之间,国际石油市场复苏之路,路长漫漫。
减产协议牵动市场的心跳
2016年底,欧佩克和俄罗斯等11个非欧佩克产油国达成原油减产协议。按照协议,从2017年1月起的6个月内,欧佩克和上述产油国日均共减产约180万桶原油,以缓解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
5月25日,第二届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部长级会议在维也纳举行,经过磋商后决定,将2016年底达成的原油减产协议延长9个月时间。
减产协议是今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上密切关注的焦点,其执行情况及走向牵动着市场情绪,左右着国际油价涨跌起伏。
今年年初,欧佩克等产油国减产协议履约率较高,支撑国际油价节节攀升。1月6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突破每桶57美元,创出近一年半以来的新高。不过,国际油价并未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走向每桶60美元,而是在短暂触及每桶57美元之后,就碰到了“天花板”。
进入二季度后,当发现已接近减产协议期限的后半段,而全球原油减产效果并不明显,市场情绪变得越来越悲观,国际油价开始掉头下跌。5月4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跌至每桶45.52美元,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跌至每桶48.38美元,较年初的高点分别下跌了16.4%和15.3%。
面对着宛若脱缰野马的国际油价,欧佩克等产油国再次发声将延长减产协议。5月18日当天有媒体报道说,大部分欧佩克成员国支持沙特与俄罗斯提出的将减产协议延长9个月的建议。自此,在国际油价缓慢回升中,市场似乎在等待着5月25日议产会议的最终结果。
没有惊喜,就成了失落
原本6个月期限的减产协议,如今变成了15个月,产油国减产救市决心坚定。不过,市场上的投资者似乎并不领情。5月25日收盘,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大跌4.8%,收于每桶48.9美元;布倫特原油期货价格大跌4.6%,收于每桶51.46美元。
“没有惊喜,就变成了失落。”上海交通大学华信国际能源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由婷说,执行减产的产油国数量没有增加,减产数额也没有扩大,除了已知的执行期限延长9个月之外,这次议产结果并没有给市场带来更多惊喜。投资者信心受挫,资金流出,导致国际油价下跌。
当减产协议进入尾声,国际油价便接连大跌“逼宫”。当减产协议延长后,市场觉得缺乏惊喜,乏善可陈,国际油价以大跌回应。可如果减产协议延长未被通过,国际油价跌势可能更加一发不可收拾。
如今减产协议将延长9个月,在聚光灯下的欧佩克和俄罗斯等产油国,不得不继续减产。到明年全球原油市场供过于求的格局是否会扭转?到明年4月,延期后的减产协议再次到期之时,市场是否还会继续“逼宫”呢?这些问题还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答案。
此消彼长间原油供需难平衡
其实,欧佩克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开始,各产油国减产执行效率较高,在4月的减产执行水平甚至超过了100%。在内部减产额度分配方面,沙特是减产份额最多的,每日减产48.6万桶。即便如此,全球石油市场依然供过于求。
背后的原因在于,虽然欧佩克和俄罗斯等产油国“勒紧裤腰带”减产,但未参与减产协议的产油国,如美国、巴西、加拿大等国正在热火朝天地加大石油生产,享受国际油价复苏带来的红利。如此一来,减产协议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今年以来,全球原油供过于求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中金公司能源研究员郭朝辉认为:“预计未来两三年内全球石油供应过剩格局难以改变。”欧佩克减产执行率高,主要源于沙特、科威特与安哥拉等国超额减产。事实上,阿联酋、伊拉克与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减产执行程度较差,仅为50%左右。日后,在其他产油国大量增产、市场份额被削减的背景下,沙特等国家是否愿意继续超额减产仍有待观察。此外,减产协议中,利比亚与尼日利亚被豁免减产,其产量整体复苏的趋势并未改变,下半年将抵消欧佩克部分减产效果。
当前,欧佩克和俄罗斯等产油国背负着减产枷锁,但其他产油国和跨国石油公司并不受减产束缚,此消彼长,原油供需再平衡之路仍充满坎坷。
为何供需再平衡如此坎坷?
首先,弹性十足的页岩油成为近年来国际油价的调节器。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从每桶100美元的高位断崖式下跌,在2016年初一度跌破每桶30美元,高油价时代落幕。北美页岩油产业兴起是触发这场变革的重要因子。2017年年初,国际油价一度回升到每桶57美元上方。
但是,随着国际油价不断复苏,美国陷入停滞的页岩油生产重新焕发生机,国际油价也再度跌回“40美元时代”。自2016年年中以来,美国原油产量已增长了10%,日产量已超过930万桶,与历史峰值产量仅差3%。美国油田技术服务公司贝克休斯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6日当周,美国本土活跃石油钻探平台数量为722口,连续增加了19周,创下历史上最长连增周数。
有市场机构研究发现,页岩油生产企业从接收到油价波动信号,到启动钻井采油的反应周期只需要100天左右。法国兴业银行监测显示,如今美国页岩油平价成本已降到每桶40-45美元。只要油价高于这个水平,页岩油生产就有利可图。
除了美国页岩油强劲复产外,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在低油价时期养精蓄锐蛰伏已久,如今,纷纷浮出水面,大手笔投资项目频频披露。
5月31日,BP代表其合作投资者壳牌公司和西卡卡角能源公司宣布,位于英国近海设得兰岛地区西部的Quad 204项目开始投产。该项目的投资额达数十亿英镑,是近年来在英国最大的投资之一。BP计划到2020年将英国北海的石油产量翻一番,即每天生产20万桶油当量。
BP预计2017年有七大上游项目投产,特立尼达近海压缩项目和埃及西尼罗河三角洲项目的Taurus气田及Libra气田的开发已相继开始,Quad 204是第三个项目。预计到今年年底,BP的油气新增产量将实现每日50万桶油当量。随着其它项目的陆续铺开,至2020年,BP的油气新增产量将达到每日80万桶油当量。
按照郭朝辉的说法,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协议外国家生产持续复苏,与此同时,减产参与国产量保持不变甚至可能出现增产,国际油价面临更多下行风险。
低价收购可以有
从长远趋势来看,国际油价从去年年初的谷底不断回升,但步伐较为缓慢,未来很难重返每桶100美元的高油价时代。国家能源委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预测,如果没有大的国际突发事件,今年上半年国际油价会徘徊在每桶50美元附近,年内超过每桶60美元概率不大。
作为原油对外进口依存度超过65%的消费大国,我国不但要积极适应眼前的市场变化,更要为长远发展筹谋,保障能源安全。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我国原油进口量已接近1.4亿吨,同比增长12.5%,进口金额约3729亿元,同比增长79.7%。
“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最重要的是石油供应安全。”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说,我国本身缺油少气,近年来国内原油产量出现负增长。未来几年,我国原油进口对外依存度必然将不断攀升,很快会上升到70%以上。因此,要扎实推进原油战略储备、海外优质油气项目收购、原油进口渠道优化等基础性保障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高油价的时候,我国企业在海外收购了很多油气区块,而这几年油价处于低谷期,石油资产估值大幅缩水,我国油企海外收购反而比较保守,进展缓慢。
郭朝辉说,国际油价大跌,我国传统石油公司也出现资金紧张。但现在从价格来看,是比较好的收购时机。可以进一步放宽限制,激励更多市场主体参与海外资源布局。
跨国石油公司道达尔集团驻中国总代表努北堂说,从去年开始道达尔已经在美国、卡塔尔、乌干达等地新收购了多个油气区块。“现在价格比较便宜,以后涨起来就是很好的財富。”
抓住契机谋篇布局
我国石油产业链相关企业还呼吁利用低油价契机,加快国内原油期货和现货交易市场建设。2014年12月我国证监会就已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开展原油期货交易。2017年5月11日晚,上海期货交易所旗下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发布原油期货业务规则,并表示争取年内推出原油期货。
当前国际油价金融属性越来越强,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和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成为全球原油定价的参考。长期以来,我国投资者只能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参与套期保值,盼望着国内原油期货早日落地。我国推进原油期货市场建设将在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为企业持续经营提供风险屏障。
“建设原油期货市场是我国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的重要实践之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尽管欧美已有成熟的原油期货市场,但其价格难以客观全面反映亚太地区的供需关系。推出我国的原油期货将有助于形成反映中国以及亚太地区石油市场供求关系的基准价格体系,通过市场优化石油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
另外,着眼长远,我国也要不断减少对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费的依赖,加快清洁能源替代步伐。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说,在能源供应结构方面,我国非化石能源每年新增能力,可以满足我国今后长时期能源消费需求增长,还可以替代一部分化石燃料。我国还有近2亿千瓦水电资源可以开发,可以实现每年平均增加1000万千瓦;核电每年新增1000万千瓦;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每年增加2000万千瓦完全有保障。
目前,我国大部分石油用于交通运输,因此,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意义重大,实现以电代油。在化工领域可推进煤化工产业,以煤代油。不过,随着清洁能源电源建设不断加快,风电、光电等消纳问题须予以重视。专家建议,国家在政策和规划方面需加强引导,加快配套电网和储能设备建设,降低弃风、弃光、弃水等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