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理论、制度和方法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

2017-06-20 23:23唐磊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理论制度方法

唐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想要创新和加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高校必须促进辅导员工作科学化,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途径,以期给各大高校辅导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 理论 制度 方法

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是时代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传承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要想创新和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高校一定要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促进辅导员工作科学化。

一、通过科学的理论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

1.遵照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

随着西方思潮的涌入,一些不良观念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部分大学生在诚信意识、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及政治信仰方面出现淡薄、扭曲、模糊以及迷茫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辅导员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化和主体意识,关心大学生在生活及思想上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开展互动,从而促进思政教育有序地开展。

2.实现高校辅导员工作协调化和系统化

高校辅导员工作既重要又煩琐,涉及大学生生活及学习的各个方面,具有系统性、长期性、综合性及整体性等特点。因此,高校辅导员应注重与大学生的协调与沟通,将思政教育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注重社会、家庭及学校教育的相互协调,从而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系统化。

二、通过科学的制度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

1.准入机制

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准入机制,高校必须遵照竞争、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通过公选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校辅导员,被录用的辅导员要经过培训及考查后才能上岗。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准入机制尚不完善,在我国高等院校中,64%的辅导员是通过毕业留校的方式上岗。因此,高校和社会必须建立健全准入机制,规范高校辅导员的团队建设。

2.培训机制

为了完善、创新高校辅导员培训机制,高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办学情况,建立重实效、多形式、分类别及分层次的培训体系,坚持高校辅导员持证上岗,实现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骨干培训及日常培训。同时,高校还要积极举办专家讲座、党政领导授课、骨干座谈会以及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3.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要坚持公平原则,高校辅导员根据职称分级,可享受不同的待遇,以调动辅导员强化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高校还要公开激励制度及辅导员评价体系,让高校辅导员获得认同感和公平感,从而激发工作热情。

4.发展机制

为了完善、创新高校辅导员发展机制,高校可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高校可支持以及鼓励有志向、有热情的辅导员,以脱产学习、在职进修业务以及攻读相关学位的方式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并在毕业后回校长期担任辅导员工作,实现专家化以及职业化转变;第二,高校可将辅导员作为党政工作的后备干部,选拔一批年轻有活力、工作有热情的辅导员担任相关部门的领导职务,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第三,高校可根据工作需要,推荐成绩优异的辅导员担任一定的职务;第四,高校可根据辅导员的个人要求、条件及志愿,向高校科研及教学岗位输送人才。

三、通过科学的方法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

1.转变工作角色

高校辅导员扮演着重要的管理角色,管理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作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及人生导师,高校辅导员只依靠管理,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果高校辅导员进行强制管理,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转变角色,从管理者的角色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为大学生提供职业引导、人格引导、交往引导、生活引导以及学习引导,遵照“为学生提供服务,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对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生活及学习给予帮助。

2.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显性教育主要包括主题教育、谈心教育和课堂教育,通过外显的、直接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其效果显著,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形式。

随着网络的普及,隐性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其主要是指认知环境、社会环境及校园环境等具有内隐的、间接的教育资源,通过无意识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教育。高校辅导员一定要充分重视隐性教育的重要性,将其与显性教育充分结合起来,进而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理论制度方法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某些单位的制度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