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峡两岸高职教育合作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2017-06-20 23:17骆洁黄宇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海峡两岸高职教育

骆洁+黄宇

摘要:本文以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大华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的合作交流为例,探讨了基于海峡两岸高职教育合作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海峡两岸 高职教育 創新型人才

海峡两岸闽台高校“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简称“校校企”,是指福建省高职院校与台湾职业院校及相关台资企业三方共同签署联合培养人才协议书,联合组织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展专业、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库建设,联合开展实训基地建设的一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本项目基于海峡两岸高职教育合作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综合分析了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大华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的合作交流,深入探究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中海峡两岸之间的差异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对策,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一、海峡两岸高职教育合作项目简介

从2005年开始,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多所院校保持密切的合作与交流。2009年,在闽台教育交流先行先试政策的引导下,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加快了对台教育交流的步伐,增加对台交流生的名额。现在,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已先后实现了十七批次三百多名师生赴台交流。

目前,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专业邱海强教师和台湾大华学院教授合编的专业教材《MCS-5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已出版,现已在两岸高校中使用;麻卫静教师和台湾教授合编的《会计手工实践课程》也作为校本教材在学校中使用;邱海强教师、王诗武副院长与台湾大华学院教授合编的《图形控制软件应用机器人》、吴金寿教师与台湾大华学院教授合编的《金属材料加工》、黄小丽教师和台湾教师合编的《管理学原理和实务》、笔者与台湾大华科技大学合编的《建筑CAD基础与实例教程书》均作为校本教材,在校内使用。

二、海峡两岸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差异研究

1.海峡两岸高职教育的主要差异

(1)高职教育学制的差异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形成培养高职、专科、本科及研究生各个层次实用型人才的完整技职教育体系。在内地,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制分五年制和三年制两种。学制的差异造成学生知识水平存在差异,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进入普通大学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

(2)高职教育方向的差异

台湾地区的技职教育以“就学+就业”为导向,专科和本科毕业生继续升学的人数超过50%,而内地的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台湾地区社会人力需求的是管理、技术、服务型专业人才,内地社会人力需求则是生产、服务、建设和管理的技术技能人才。

(3)高职教育师资的差异

海峡两岸高职(技职)教育的师资结构差异是巨大的。在学历上,内地高职教师的硕士学位比例在50%左右,博士学位比例不到5%。在“双师结构”的构成中,台湾地区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是1︰1,而在内地,只有国家示范院校的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才能达到1︰1。

2.台湾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优势

(1)培养学生学习态度的优势

在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方面,台湾地区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内在驱动力的作用,将学生学习观念、学习目标的正确设置放在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在生活学习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而内地高职院校则更加突出学校的管理作用,全面管束高职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行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状态受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

(2)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台湾地区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系统,学生的知识传授立足于整体知识面与体系的构建,教师重点帮助学生提高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而内地高职院校的教学指向性更明确,侧重于本专业的自身特点与行业规律,教师强调重点知识的传授,学生的本专业知识与方法体系虽然更为牢固,但学习能力有待提升。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优势

当前,台湾与内陆地区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均包括实践应用环节,但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台湾地区高职院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时间较长,在实践课程设置与实践应用环节等方面更细化,学生能更深入地涉足行业。

(4)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优势

台湾地区教育发展与世界先进教育国家的接轨比内地更为完善,终生学习理念执行方法更为成熟。如台湾地区有完整的技职教育体系和完善的回流教育制度,而内地高职后续职业教育除了职业培训之外,再无其他选择。

(5)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优势

创新与发展是当今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培养高职生创新思维是实现社会进步的基础要素。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台湾地区高职院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提供了更多机会,而内地高职院校则相对有限。

三、基于海峡两岸高职教育合作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1.人才培养方向把握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内地高职院校应保障创新教育目标、创新实践等教育体系的高效、有序运行,开展创新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活动。首先,内地高职院校应开展创新教育课程的实践,优化创新教育的外部环境,培养高职创新型人才;其次,内地高职院校应注重“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及“第三课堂”的有机结合,根据高职创新教学目标,合理配置三大课堂的教育资源。

2.课程体系建设改革

首先,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有效挖掘大陆地区高职院校已经具备的产学配套体系,按照教学课程安排,制订相应的基地实习、实训计划;其次,学生赴台学习后,通过台湾院校的产学体系,结合当地生产实践情况参与实习、实训,明确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可借助台资联盟的产业力量,组建台湾技术专家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借助台湾地区的专业力量,完成精品课程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教育交流研讨等活动,从而促进课程体系改革的全面发展。

3.教师配置与师资建设

针对海峡两岸高职教育合作工作对师资队伍的具體需求,高职院校应着力发挥两岸合作优势,搭建双向教师教研平台,实现优秀师资的交流与共享。

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应创建良好的师资培养环境,从教师的个体发展出发,为其自身综合教学科研能力的发展提供支持,做好师资队伍关系协调工作,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在师资组成方面,高职院校可根据本专业的教学实际情况,与台资企业进行沟通,指派一线工作人员入校授课,加深学生对就业的认知;也可以选派教师进入企业参与实践,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造条件。

4.校企合作水平的提升

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优化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结合企业需求,实行双线并行策略。首先,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发挥校企合作系统的培养优势,加快培养“校企双线并行”的创新型人才;其次,课程内容作为校企合作另一个单线行动,高职院校教师应充分运用高职教育与企业系统的资源,分析高职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课程内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满足社会及企业需求,促进“校企双线并行”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项目以基于海峡两岸高职教育合作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海峡两岸高职院校的差异,并分析了海峡两岸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对策,尝试通过两岸“校校企”创新,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借鉴台湾经验和优势资源,探索福建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途径。

参考文献:

[1]杨江云.闽台高职教育合作先试先行实验区的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1).

[2]商艺强,刘如婷,庄佩芬.《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对福建高等农业教育的影响[J].台湾农业探索,2016,(1).

[3]刘小芹.教育全球化背景下两岸高职(技职)院校教育合作的路径探索[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4]陈钦.闽台合作培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4).

[5]赵黎.闽台高职院校交流合作问题与对策[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3,(3).

[6]郑丽红,郭素华.闽台高职教育交流合作的实践与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

(作者单位: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海峡两岸高职教育
海峡两岸共圆艺术梦想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海峡两岸
书籍设计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