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红
摘 要: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为财政资金,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加强重视财政资金的执行力,但往往许多单位的执行力度远低于预想的情况,经常出现突击用款,甚至临近年底时一个月内使用资金量大于半年度的资金量,造成事业单位内部资金无法有效运转。如果事业单位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学习一些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方法,实行预算管理制度,对单位财务活动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建立完善的支出标准,使得资金的使用更为合理化,项目工程付款进度有计划性,单位整个运营和控制能力、工作目标会不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文章就这个问题对企业化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的设计进行了思考与探析。
关键词:企业化管理 事业单位 内控制度
一、企业化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现状与阻碍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一定的基础但不完善
2012年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推动了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大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初步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实施的时间较短,存在许多漏洞与缺陷。主要体现在内控环境有待提升、预算控制薄弱、以及岗位设置不合理等方面。
内控环境方面主要存在治理结构不完善、权责分配不明确、机构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具体表现在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度不够,没有落实规范中的内容,未单独设立内控部门或内控牵头部门,单位的内控建设缺乏带头作用。另外,风险意识薄弱和法制观念不强也是阻碍内控制度健全的重要因素。
预算控制薄弱是另一个大方面,事业单位的项目规划常常出现技术设计与经费预算脱节、缺乏预算标准、和预算不规范等现象。预算管理缺乏一个完善全面的预算体系,往往只进行预算的编制而不去执行,执行率普遍偏低,呈现出为了预算而预算的尴尬局面,缺乏一定的执行力使得预算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内控制度在制度上得以建立但本身存在限制
企业采取的内控机制往往是独立的,所建立的内控机制较为完善。企业化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虽然建立起了内部控制制度,仍然存在许多局限性。在进行内部控制活动时,由于内部控制职能部门的权利有限,不能成立起独立的内控体系。事业单位本身存在的这种限制不利于内控活动的有效进行。事业单位采取企业化管理模式后,应建立起独立的内部控制体系,效法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单位内部实现“企事分开”,以加强内部控制。
(三)内部控制环境有待优化
内部控制环境一般包括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式、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对于内控制度的重视度不高、法制观念和风险防范观念不强以及徇私舞弊的现象。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后可能因为缺乏相应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知识与技能,这将限制单位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二、企业化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
为解决上述问题,单位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符合自身实际的内控制度、提高内控团队的水平、加强项目规划的预算管理以及加强监管机制等方式保障单位项目规划的有效性,使得单位内部资金能够有效运转提高其执行率。
(一)建立和完善符合单位自身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
只有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的内控制度,内部控制活动才有规范可遵循。企业化管理模式下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首先应当顺应国家对于内部控制所提出的规范与大方向,并且保障内控机构的完整性。从内控环境、风险评估、信息沟通控制活动以及监督等各个要素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出发,建立起一个具有严谨层次的内控制度,使内控制度更为系统化、全面化。要建立全面的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体制,以预防潜在的风险,或对风险产生的影响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
(二)建立一支高水平内部控制团队
单位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以提高对于内控的重视度,要充分发挥管理层的带头作用,并带动其他各部门对内控制度的重视度。鼓励单位内部人员积极参与再教育,学习先进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知识与技能,并积极应用到工作实践当中。企业化管理模式下的事业单位其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以及监督应当分离,明确岗位分工职责,以减少内控活动中可能出现的违纪现象。单位还应积极引入精通企业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专家,多与专家学者交流学习较为先进的现代化管理理念,以优化内控体制。
(三)加强项目规划与预算控制
项目规划需要从现实出发,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对项目目标做出决定和安排。事业单位于设计漏洞和变更、建设工期延长以及建设单位铺张浪费等,导致竣工结算和交付使用资产过程中出现超概率现象。为解决这种现象,单位在新建或扩建工程以增加效益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建设项目审批程序进行。此外,企业化管理模式下的事业单位应加强对于预算的控制。在规划一个项目时,预算控制需要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编制计划,而是在项目开始前就经过风险评估机制的评估。只有采取对项目全程控制的控制机制,才能避免预算编制沦为形式,才能从每一步实施过程中确保资金的分配按照项目规划的预算进行,以提高项目预算的执行率。
(四)完善内部控制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不完善,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可以采取建立信息管理平台,设计内部网信息管理系统等方式,以及时收集整理各项管理活动的相关信息并且对其整合与分析。内部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应体现单位内部控制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内控评价、内控整改、内控审计与考核等具体的工作业务流程。总之,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并且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如采用《财政公共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将其分为财务管理、合同管理、预算管理(预算执行)、绩效分析、固定资产管理等各大模块,根据单位实际需求设计。其财务系统就是类似于企业的ERP系统,系统的程序设置集成等根据单位情况去设计考虑。
(五)加强合同管理的内部控制
单位对于合同管理的内部控制,应当从合同订立、合同履行、合同完结三阶段来进行设计。对于合同订立阶段,应进行合同调查以充分了解合同对方主体资格,并评估其信用状况等。对于合同审核阶段应当确保合同文本的合法性、可行性以及严密性等,可聘请法律顾问介入审核,保证法律效应。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对合同实施统一规范管理。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想要加强项目规划的作用,提高预算的执行率,采取企业化管理模式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符合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大方向。但是在转变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许多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单位应当从内部治理结构、明确职能职责、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优化内部环境、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充分发挥预算控制的作用等各方面,针对其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娄群.内部控制管理辦法对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优化作用[J].时代金融,2013
[2]李海丽.企业化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
[3]王海青.完善部属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内控机制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endprint
财经界·学术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