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执行 墨影 袁春妹 徐长杰 文/摄
深入下游 择机发力从纺企发展思路寻设备创新、落地路径
策划执行 墨影 袁春妹 徐长杰 文/摄
如何从需求端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和创新路径一直都是纺机企业苦苦追寻的,几乎成了行业中所有企业的共识,尽管他们可能处于不同的领域,拥有不尽相同的客户群。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今年的春季调研已经结束,调研犹如把脉,仔细分析调研所遇现象方能在日后发展中扬长避短。这次调研对于设备企业而言更像部分地区客户的摸底考,通过呈上的问卷分析,了解客户生存环境及谋生举措,把设备、服务做到点子上,把握机会。
本期专题,我们将2017年春季调研获得的信息进行了梳理、分类,其中不难发现,不管是集群还是企业都在这场转型大潮中不遗余力,或技术改造、或机器换人、或装备升级,或智能生产......设备企业的参与都不可或缺。
集 群
长乐大力推进转型升级
经过3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长乐已形成CPL、化纤原料(涤纶、锦纶、氨纶)、经编(含花边)、染整和化学短纤维、棉纺产业链。
目前,长乐市共有纺织企业1206家,其中规上企业265家,从业人员12万人。2016年,长乐纺织业运行总体平稳。纺织全行业实现产值1635亿元,比增13.2%。
近年来,长乐纺织行业面临的直接挑战主要来自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减弱,地区通过采取营造良好环境、创新金融服务、加强人才建设、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措施,保障行业的稳态发展。
其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智能制造工程的实施。第一,机器换工。如34家棉纺企业投入36亿元购买自动化设备约2100台(套),节约用工约1.32万人,用工水平从58人/万锭下降到目前的36人/万锭。第二,“互联网+”。如景丰科技投入1.6亿元进口先进智能化设备,建设数学化的车间、智能化的管控系统,减少用工40%,节约用地100亩,降低成本600元/吨。第三,近5年投入400亿元进行技术改造。
当然,长乐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例如行业结构性过剩和同质化竞争状况还有待改善、节能环保形势严峻、综合成本上升压力突出、企业资金问题突出等。
未来长乐将紧紧围绕产业特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打造两千亿的产业集群。紧紧抓住国家科技部、工信部中德 “工业4.0”合作试点的契机,积极对接省里新一轮技术改造工程,加快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技改项目,推进纺织产业流程再造,推广两化融合,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拓展产品的应用领域,提升产品差别化率,着力培育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打造自主品牌,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推动纺织产业强筋健骨、提质增效。
其中,特别值得装备企业注意的是,长乐将进一步加大技改力度,大力引进智能化、自动化的先进装备,以实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升纺织产业的目标,减少用工需求,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加强大数据的应用,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以及设备制造等领域提升大数据的采集、分析、挖掘、应用能力,以便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供需状况和市场流行走向,避免盲目生产、库存积压。
共青城发展空间善待拓展
纺织服装产业是江西共青城市的原创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民生产业,历经40多年的发展积淀,已形成品牌和规模的集聚效应。
据介绍,2016年共青城服装等主导产品的市场销售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内销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据悉,2017年6月前邦隆服饰、苏展服饰、奥博特服饰等12家服装及辅料生产企业将作为首批企业集中入驻服装出口产业园,由此将带动地区约4亿元投资。莉裳服饰、恒泰织造等项目正在启动建设,总投资约3亿元。整体来看,受经济下行压力、国家去产能、融资难、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纺织服装产业项目投资呈现小幅放缓趋势,特别是缺乏投资规模大、行业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项目。但总体来看,共青城纺织服装产业开局平稳,复产率好于去年同期,但OEM企业整体开工率不足。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的深入推进,共青城的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仍将处于稳步上升的通道。
据了解,目前地区产业运行存在着:经营者整体素质需持续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链配套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此外,产业结构多元不足,龙头企业不强等问题也很突出。而在智能转型以及品牌挑战,地区企业缺乏先行先试的勇气,产业发展受制于工人短缺等挑战。地区企业经营面临如缺乏技能人才、用工成本过高、工人青黄不接、产业和产品结构有待提升,以及智能制造的实施仍遇到诸多阻碍等方面问题。
青山湖系列举措推动产业高端化
江西南昌青山湖区针织服装产业发展起步于80年代,经过30年的成长,逐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分散到集聚、从集中到集约、从集约到集群,形成了以华兴针织、宁波长隆国泰和中基实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
青山湖区纺织服装产业呈现以下特点:
一,规模比较大。青山湖区有针织服装企业2000余家,纳入产业集群统计的有74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6家,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3.2%,年生产各类针织服装7.6亿件,就业人员4万,2016年总产值达到301.3亿元,是江西省最大的针织服装产业集群,全国第四大针织服装类产业基地。
二,链条比较全。拥有众多制衣企业,还有大小各类织布、染整、绣花工厂几百家。特别是随着江西虎门面辅料市场、江西品牌服饰产业园等一大批配套项目陆续竣工投产,全区已基本形成了从织布、染整、印花、设计、成衣制作、包装、电子商务、仓储配送等一整条产业链。
三,市场比较广。针织服装产业主要以出口代工为主,代工的品牌基本涵盖了全球所有一线服装品牌服饰,产品远销欧美、中东、南非、朝鲜、俄罗斯等世界各地,产品出口量占总产量95%以上,出口交货值占全省比重近50%,是江西省针织服装产业版图中的“龙头老大”。
四,设备比较好。目前,全区针织服装行业拥有各式进口的、先进的织造设备共1000多台套,部分企业还从意大利、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引进了服装设计体系及计算机管理系统。这些设备和系统的投入使用,大大提升了地区针织服装产业技术水平。
青山湖区的针织服装产业目前还存在“缺品牌、缺龙头、缺配套、缺效益、缺资金”等诸多问题,特别是随着国际市场持续疲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原来“接单—加工—交货—收钱”的模式难以维系,必须通过转型升级寻找出路。近几年来,该地政府一直把针织服装转型升级作为推动整个产业升级的“主引擎”之一,通过强配套、搭平台、补链条、优服务,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地区针织服装产业由“加工、低端、低附加值”向“品牌、高端、高附加值”迈进。
奉新落实“三品” 强大产业
纺织产业是江西奉新的主导产业。目前,奉新已落户纺织企业超过14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家,从业人员1.2余万人,形成了具有250万纱锭、年印染能力4万吨,年产各类纱线60万吨、涤纶短纤20余万吨、针织面料3万余吨、针织内衣10万件和各类服装100万件的现代纺织生产规模,“奉新纱线”区域品牌雏形显现。
据了解,奉新纺织行业经过多年的调整升级,企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在行业发展过程中,金源纺织、宝源纺织、华春纺织等一批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率先上规模上档次,在国内、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并且在行业中有一定的市场销售定价权。
2016年,集群内签约重大纺织项目6个,合同资金17.74亿元;落户项目2个,实际进资2.5亿元。同时,奉新县坚持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增强工业项目建设实效,鑫源特种纤维项目、中江纺织项目、振华玻纤9万吨拉丝池窑项目、锦润纺织25000头进口转杯纺纱项目、华帛纺织氨纶包芯纱项目、金丰服装项目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的顺利推进,进一步提升了奉新先进产能比重,有效突破了奉新“有纺无织”的瓶颈,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近年来奉新县积极贯彻“三品”战略,从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方面切实落实,有效抓住纺织服装行业市场和流行趋势,不断加大产品的开发与丰富,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随着丝源祥等一批纤维生产项目的竣工投产,奉新纺织产业集群具备了前端的工业原料生产能力;同时,随着纺织印染集控区污水处理厂项目的投入运营及永兆实业、宝丰针织、金丰服装等针织印染服装项目的投产,又为奉新纺织产业基地后道企业的引进和纺织终端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集群从原料—纺纱—织布—染整—制衣较为完善的纺织产业链基本形成。
当前奉新纺织产业发展所面对多一些问题:首先,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奉新县纺织产品主要是化纤针织纱线,附加值相对较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其次,后端的针织、服装等产业规模较小、档次不高。与产业链前端针织纱线与高档次缝纫线难以相配,难以发挥纺织服装在品牌、设计、文化等方面的高增长潜力;第三,产业配套有待完善。缺乏发达的专业第三方物流体系和与之配套的专业市场,难以满足纺织服装业小批量、多品种、快速反应的要求,制约了产业规模扩大和转型升级。
均安强基 补短 推动牛仔产业发展
2016年广东佛山均安镇出口率达80%,地区牛仔服装产业销售56.44亿元,占该镇销售总额的37.55%,纳税总额2.18亿元,占全镇税收收入的25.74%。
对于地区牛仔产业的未来发展,均安提出了“强基础,补短板”的思路,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促产业再上新台阶。所谓强基础,就是把产业链上目前生产制造这个基础环节做强做优,通过鼓励企业重组、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管理改革等途径,让均安制造再发力。补短板方面,将结合均安的特有文化优势,焦价值链曲线的两端,抓住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时机,通篇谋划布局高端,努力打造设计和展示推广两大平台。
柯桥环保为先 发展产业
浙江绍兴柯桥区已建立起完整配套的纺织产业链体系,纺织行业是柯桥区各行业中用能和排放最大的行业,2016年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纺织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42.26万吨标准煤。在经过一年努力,在持续的节能减排政策推动下,通过印染集聚、煤改气(汽)、超低排放改造等工程的推进,2016年度规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9%,原煤消费量同比下降9%。
为推动节能减排,地区政府持续出台相关政策,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如印染产业转型升级基金、绿色经济专项资金等。
对于柯桥产业未来发展,地区企业表示:一,联动需加强,企业减负工作涉及层级较多,部门多,各级政府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减负信息不能做到及时共享,导致部分企业未能享受相关政策扶持;二,新旧动力转换压力较大,印染行业进行关停整治,导致一定程度减产,减量缺口较大,尚未找到较大的块状经济来弥补,工业回暖压力大;三是融资环境待改善。
平湖多元发展高端服装制造
浙江嘉兴平湖市服装产业起步于 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服装产业已经成为平湖市的特色优势产业,呈现出行业集聚度高、产业特色鲜明、出口创汇能力强、骨干企业众多、发展活力强的特点。
据了解,平湖市现有服装制造单位1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6家,年产值150亿左右。产业最初以出口为主,出口制造走在全国前列。平湖服装产业已逐渐形成OEM、ODM、OBM共存的多元化生产模式,并成了为中国服装高端制造生产基地。
沙溪智能制造推进创新
今年以来,广东省中山市沙溪服装产业开局好于预期,企业普遍反映订单情况好于往年,增幅在20%~30%之间。
与此同时,沙溪在智能制造领域,以巨邦科技为代表的一批重点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力度,积极研制和使用新型面料和技术。一些企业通过探索“快反加工”模式,不断缩短生产周期,降低产品库存风险。 当地企业普遍认为中国服装产业仍然保持着产业链中高端优势,优质订单不会单纯因为人工成本因素随便转移至其他国家。但从经营的成本费用来看,企业希望政府能够合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出台支持自主创新的扶持政策。
广西持续探索特色产业发展
随着 “东桑西移”和国家茧丝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广西缫丝生产在技术改造、规模建设、园区集聚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都获得稳步发展,整体技术水平和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产业链逐步延伸,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目前茧丝绸业在广西已成为比较优势突出、带动辐射面广、发展势头强劲、市场潜力较大的新兴农工贸产业,广西正从蚕茧原料大省逐步向加工制造大省转型升级。
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广西利用外来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品牌及市场销售网络,不断推进了“东丝西移” 、“东绸西移”,使茧丝绸产业链逐步延伸,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天中山丝绸有限公司、江苏华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经济实力、技术力量较强的东部企业相继进入广西投资办厂。
然而,广西地区总体上仍处于原料初级加工阶段,综合效益不高,纺织服装及丝绸深加工相对滞后,蚕桑综合利用仅初步形成能力,织绸刚刚起步,印染、服装、制品几近空白。此外,广西纺织服装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较为短缺,技术创新开发设计能力相对较弱。贸易渠道不够宽泛,市场份额占比较小,产业整体竞争力还不够强,经济增长效益空间还比较大。
企 业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产业链智能制造
2016年鲁泰集团实现营业收入约85.8亿元,出口创汇7.07亿美元,利润总额12.85亿元。
在智能制造发展方面,鲁泰正立足大数据的高度集成融合与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技术装备优势,“软硬兼施”,全力打造全产业链的智能制造。软件方面,构建鲁泰大数据平台,实现全产业链管理的“六维智能”,具体表现在:智能生产协同、智能计划排产、智能决策支持、智能质量管控、智能资源管理、智能互联互通等。
围绕这六个方面,鲁泰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制衣ERP目前已上线18个子系统,涵盖销售管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等,实现了各部门的协同作业,信息共享,提高了生产效率;鲁泰通过色织布APS自动排产系统的应用,到目前为止,整个色织布交期缩短19天以上,满足了多批次、小批量、个性化定制需求;在生产智能管控上,鲁泰拥有纱锭共计80万锭, 其中10万锭试点实施“e”系统,后续将逐步推广。
在硬件方面,鲁泰通过在关键工序、重点装备和特殊岗位上推行智能制造,逐步实现装备智能控制、产品在线检测、数字化纺织品设计以及供应链全流程的信息化智能管理。其中“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系统”实现了筒子纱从手工机械化到全流程数字化、系统智能化的跨越,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满足了鲁泰订单多花色、小品种、高品质和快交期的要求,达到了节能减排、可持续提高的目标。
长乐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面向产业链转型
恒申合纤作为恒申集团子公司于2010年成立,公司占地1500亩,计划总投资100亿,目标是建设全球最大的合纤科技生态总部基地。企业以锦纶民用丝、锦纶6聚合切片、氨纶丝等产品生产核心,并始终着力于差别化、功能性产品的开发。
据介绍,企业在2016年对企业的管理做了加法,加大调整企业的管理水平,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合理投放产能,保持良好库存状况。
事实上,在面对化纤行业的总体运行压力,企业的稳态发展得益于企业面向产业链的调整转型。恒申锦纶产业链完善,并始终着力于差别化、功能性产品的开发。企业通过对客户群体的需求把握,开拓了氨纶产品,加大对客户的吸引。据介绍,目前,该公司已成功研发并投入生产的有FDY分纤母丝、黑纱、尼龙凉爽纱、吸湿排汗纱、蓄热调温纱、多孔细旦丝等。企业同样非常重视工艺技术的提升,研发团队通过强化聚酰胺生产工艺及配方改进,差别化锦纶长丝卷绕、纺丝技术研发与改进,装备创新,不断提升企业实力。
恒申的锦纶产业链完善,从聚合到纺丝,产品覆盖了POY、FDY、DTY,企业能够充分洞察市场需求,从锦纶的应用客户群体需求入手,开拓出氨纶产品,体现出了企业与市场的对接非常紧密,不仅能够更好地提高客户粘性,对于企业自身的业务拓展也非常有益。
福建省金纶高纤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主业 创新发展
福建省金纶高纤股份有限公司已形成完整的涤纶产品系列,企业“宝纶”牌涤纶产品已经成为福建省名牌产品。早在2012年,该公司就成为了长乐市第一家超百亿企业。
据了解,该目前企业集团拥有450万纱锭,此外,还拥有60万吨差别化涤纶短纤和60万吨差别化涤纶长丝生产的能力。
金纶公司的创立和年产百万吨差别化涤纶纤维的规划,填补了长乐市纺织化纤原料本地化生产供应的空白,是长乐市纺织产业链的重要配套。
未来,该公司还将着力于DTY产品的深度研发和开拓,提高行业占比。此外,对于日渐严苛的环保政策,金纶高纤也进行了相应的产品技术研发和储备,其中包括着色产品,将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帮助客户规避环保压力,实现更为绿色的生产。
福建景丰科技有限公司加快智能制造
景丰科技的智能化生产特点突出。企业的智能化系统包括了全流程锦纶6智能生产、天车输送及立体仓储,锦纶从卷绕到络筒、输送、检测、包装完全自动化,可以实现全过程人与丝饼的“零”接触,从而减少用工,降低用工成本,减少油污、丝毛,保证生产的稳定性。此外,立体智能仓储技术通过增加仓库高度来增加容积,在同等占地面积下,仓库有效容积可以数倍增加。与此同时,仓储智能识别系统可以自动跟踪、识别产品批次,入库日期和存放周期,从而能够及时提醒并安排出货,有效预防产品积压。据介绍,依托企业的智能化生产线,在20万吨产能的条件下,企业用工可较以往方式大幅减少。未来,企业还将持续加大智能制造的推进。该项目不仅符合国家大力推进的工业4.0智能制造理念,对于化纤行业的转型升级,推进两化融合均具有重要意义。
绍兴迎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专注创新工艺
作为滨海印染产业集聚区首家投产企业和绍兴印染标杆企业,迎丰纺织在建立之初就投资3亿元,引进德国、韩国等国的先进设备,其后又花2000万元购入精确度高达0.01毫克的意大利全自动染料秤料系统,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新型节能环保型智慧企业。
为提高环保效益,迎丰纺织在污水处理方面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设计建造了日处理量达20000吨的污水及回用设施。由于公司生产加工产品档次高,回用水指标要求也相应较高,处理采用“物化+PWD厌氧+好氧+MBR+RO”工艺,该工艺为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处理方法。建设完成后整个工厂的污水回用率达到60%以上。
迎丰纺织仅用了4年时间,完成自动化生产,并实施节能环保、减员增效等管理措施,成为印染企业的标杆。
福建省宏港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谋求错位发展
福建省宏港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从2012年设立,就将目标定位于中高档经编面料生产、加工企业,毅然减弱了对当时占据极大份额的中低端市场的关注,将目标锁定海外中高端领域。事实证明,这样的定位是奏效的,据了解,在2016年行业企业普遍喊难的情况下,宏港的销售收入却再创新高。为了保障企业的产品定位,赢得更多相关客户认可,企业配置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及附属设施,从高速经编机到全套染整生产线、打色与测试实验装备以及自动输料系统等等。
宏港将产品定位中高端,非常注重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倡导“面料带来价值”的理念,每年企业开发新品超过100款。宏港已与全球多个知名服装品牌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企业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高效率”,将“成为世界范围内倍受认可的优质经编面料供应商”作为了自己的使命,并在研发设计、生产、检测等领域的努力让企业品牌为世界认可。
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关注终端需求
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包括服装、汽车产品、鞋材、电子及家居产品,是阿迪达斯、耐克等一线品牌的战略合作商,据悉,该公司每月鞋面材料的加工达60万双。
据介绍,企业目前运行状况非常好,而这则完全得益于企业在产品技术方面的不断创新。从产品研发设计到加工工艺和流程创新,立足终端需求,企业将鞋材的产业链做得非常完整,涵盖研发、设计、织造、染整等。该公司每年投入研发的费用可占企业销售收入的8%~10%。先后在美国、德国、上海、广东、福建等设立产品与技术开发中心,在全球拥有超过120人的设计与开发团队。自2012年以来,企业先后申请专利211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目,申请PCT(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发明专利7项和国家其他专利188项。据了解,该公司对于耐克等品牌提供的新品采样率达到60%以上。此外,为了提升企业在鞋材制造方面的竞争优势,目前,企业陆续对织造设备、印染设备乃至相关控制系统都在进行研发和创新。
山东如意集团向智慧制造时代转型
如意在近三年中围绕“科技化、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积聚发展能量,并围绕“一带一路”实施转型升级、打造全产业链智能制造。
如意正在由传统工业向智慧制造时代转型迈进,企业提出要在提质、降耗、增效、减投基础上打造“智能工厂”。在提质上,产品品种提升200%,品质与设计能力赶超国际领先水平;在降耗上,降低全流程能源消耗,总体用水节约15%,节电达25%等。此外,银川数字化纺纱科技示范基地、智能纺纱工厂、如意大数据智慧生产管理系统、银川服装工业园、科技数码印花生产基地、新疆石河子数字化智能纺纱工厂等项目的建设,这些都构建起了如意的智能化版图。
如意在智能制造方面提前进行了布局,这在今天看来具有现实意义。如意打通了2条产业链,即毛纺服装产业链和棉纺印染产业链,用5年时间了建成全产业链的“互联网+”共享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供应商、采购商、艺术家、消费者都可以发声。平台以科技智造和智能制造为支撑,希望未来在棉纺和毛纺领域建数字化智能工厂。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开放智能平台
从2006年的“数字华纺”到2013年的“智慧华纺”再到现在的中央管理控制系统(HFCPS),华纺一直在进行探索。
在“互联网+智能协作+大数据”的前提下,华纺提出了打造开放的智能平台即华纺HFCPS,并在用户消费层和商务平台层以及智能信息层的基础上打造全产业链智能平台。在工艺智控系统上,首先在工艺参数控制的远程反馈模型与自动控制机制进一步突破,为实现工艺的可重现性以及产品质量的可控性打下基础。在智能排产APS研究方面,设计高效算法确定最优制造计划,搭建支持多目标(包括订单交期、效益、效率、能耗等)、高效、可扩展(灵活定制调度目标和约束条件)的生产计划自动排程系统,解决现有生产调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瓶颈。在物料智能配送方面,建立物料配送与生产总线、自动排程系统保持紧密联系和实时通信并贯穿于生产制造全流程的物流精准自动配送数据模型。
华纺40余年的成长历程造就了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纺织印染企业的管理思路。同时经过26年的企业信息化发展,逐步探索和研究出了适合纺织企业HFCPS系统,并成立了华创网络科技专门从事IT技术研究开发。
愉悦家纺有限公司提速换挡绘版图
山东愉悦家纺现已成为拥有流行纺织品的研发设计-纤维制造-印染整理-成品缝制-品牌销售及自营进出口贸易完整产业链的现代化家纺企业。
为适应消费升级和多元化的消费趋势,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麻类产品的旺盛需求,公司在产品结构优化调整上加快换挡提速,启动了以高附加值麻纤维系列为代表的产品结构技术升级改造。亚麻纺纱车间以纯麻、麻/棉混纺、麻和其它特种纤维混纺来调整产业结构,生产高附加值的麻系列纺织产品。目前一条1万锭年生产能力的亚麻生产线正在运转中,愉悦家纺要把这条亚麻生产线打造成棉纺印染之外的第二个引擎,让愉悦家纺的“绿色睡眠,自然愉悦”的睡眠产品开发有更强的支撑。愉悦出品的麻纱线可卖到十多万元一吨,生产的家居服、床品全供应宜家。
愉悦家纺的特宽幅数码印花生产线、超柔软的婴童产品、3D打印枕头,睡眠监测系统被逐步认可,科技愉悦和智能愉悦的版图正在形成。
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因地制宜做智能
百宏聚纤的智能化生产也同样是很好的行业典范,且该公司的智能化是基于企业老厂房改造的案例,与此同时,还兼顾了智能化的经济性,对于全流程智能化作业有所取舍。
百宏聚纤计划总投逾2.7的涤纶长丝熔体直纺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由纺丝-加弹等生产工艺仿真与优化系统、生产工艺数据自动采集与可视化系统、产品质量智能在线检测系统、智能物流与仓储系统、产品质量智能在线检测系统、智能物流与仓储系统、定型制造执行系统、定制型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部分,项目可提高产品质量,满足高端市场需求;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能耗。该项目同样在行业中可复制、推广和应用。
富安娜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全智能柔性生产
近来,富安娜将家纺花型元素与大胆配色融合进家居设计之中,继承富安娜23年的设计基因,为家居品披上绚丽多彩的外衣,打造了“富安娜·美家”。“富安娜·美家”传承了企业23年来一直坚持“传递艺术与美的居家感受”的理念,采用UV数码技术作为核心,UV光敏固化漆皆为环保材料,全智能控温、控湿、防尘、防静电,该技术几乎让所有板材都可以成为富安娜的“画布”。借由这项技术,在玻璃、金属板、木板和石板,甚至更多的材料上都可以进行艺术设计。
此外,针对家具表面花型,“富安娜·美家”采用可将墨料进行精准漆膜堆积的印制模式,使图像呈现立体效果,表面漆膜更经过3D立体处理,保证图像立体真实,又能保持触手依然平滑。另外,“富安娜·美家”斥巨资引进德国工业4.0全智能柔性生产线,从设计到配送,实现一站式智能化流水线生产,不仅大大提升了设计、安装效率,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环境污染,是真正的绿色生产。目前已布局深圳龙华、广东惠东、四川南充三个近千亩的“集成智慧大家居”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