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玫瑰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语言的积累。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可以在朗读中积累,在说话中积累,在运用中积累,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任务,应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辟语言积累途径,丰富学生语言材料,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1.在朗读中积累语言
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读中感悟,由悟入境,最终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了语文材料。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绚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师可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可让学生观看小兴安岭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小兴安岭的特点,在读中想象小兴安岭的美景,在读中欣赏美丽的图画,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得少,二是记住的少。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會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在说话中积累语言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如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摘抄在本子上,然后让学生反复默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言组织在一起,向同学介绍杨梅的颜色、味道。说话前,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列成提纲,介绍时尽量用自己摘录到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使学生在说话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复述也是一种学语言,积累语言的好方法。复述是将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以故事描述、导游介绍、即兴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在说话中沉淀积累。
3.在运用中深化积累语言
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练习点,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各学段目标中,也都提到“在写话习作中,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学生写句作文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摘录本上分类整理的词语,来丰富自己的语言。学生在不断地、反复地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自身语言,达到语言的再积累。在习题评析时,对选材新颖、用词准确、词汇丰富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表扬,调动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内动力。
4.在课外勤于积累语言
吕叔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也强调指出:“为养成阅读习惯,为充实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读不可。”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课外读物。在阅读形式上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年龄选择不同的形式。如低年级学生就采用以激发阅读兴趣为主的形式, 有一人(识字识得多的学生)读,多人听的形式;有两人(识字识得多的与少的搭配)一起读一本课外书的形式;有以小组为单位在一起读课外书的形式……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优美诗词等。
总之,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
参考文献:
[1]张富永.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贵在多读[J].学周刊,2015(19).
[2]侯建锋.浅议小学语文教学贵在让学生多“读”[J].新课程学习(下旬刊),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