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卉
在2016年上海制造业百强榜单中,有一家在智能制造领域颇引人关注的企业,就是上海晨兴希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它是香港上市公司晨讯科技集团旗下的一家全资子公司,是晨讯集团打造“晨讯智造”的核心所在,其智能制造工厂被授予国家工信部2016年63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在上海市仅有的4家上榜企业中,晨讯科技与其他3家大型国企比肩,彰显了晨讯科技数年来在智能制造领域内积累的强大实力和不俗成绩,同时也说明了“晨讯智造”在这个新兴行业内已取得领先地位。
无人车间智能制造
上海晨兴希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青浦工业园区,占地面积113亩,拥有现代化生产车间10万平方米。原本记者要前往青浦一睹这个手机智能制造车间的尊容,结果发现在晨讯科技市区的办公楼的展厅内就可以实时看到车间的现场,还可以在线了解各种数据,现场运营状况。
显示屏上,只见寥寥几个工作人员在走动,整个车间整洁,明亮。在生产线上,自动导引小车根据生产指令沿线运料、上料。在通讯主板检测线上,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摄像、耳麦、蓝牙、WIFI、GPS等模块都需要一一接受“体检”。人工检测的话,需要沿着十几条检测线一字排开,用定位钳、电工镊等工具重复劳作。而机器人线则是“三头六臂”,机械手像在圆台面上用公筷夹菜一样,将不同模块有节奏地载入不同检测系统检测。算下来每套机器人自动执行16种测试,相应地就是16个人工。而且这些按需开发的机器人能“三班倒”不开灯工作,一天出片几千枚,平均每套只要留半个人维护。大量的人工成本被节约出来。未来这些车间可能真正实现“暗灯”,完全由智能系统控制,机器人操作。
作为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晨兴希姆通的示范性主要体现在智能工厂信息系统规划、工厂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等方面,公司借助自动化产线与设备、信息实时互联、高效协同和柔性制造实现了生产制造的网络化、智能化,在产品开发和供应链、生产制造、质量管理等方面实现了业务流程化控制,其工业4.0应用框架包括工业自动化、工厂物联制造、企业互联应用、大数据分析等四个方面。
当然如果只是改变了自己的生产模式,还不足以说明这家企业的意义,事实上,晨兴希姆通真正的颠覆意义在于,它可能改变整个行业生产模式。自从自己的智能制造车间建立后,它开始为其他手机工长、消费类电子整机产品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和技术,这意味着,“晨讯智造”将在手机制造领域“武装对手”。此举立竿见影。不到一年,国内排名前十的手机工厂,绝大部分已成为晨讯的客户。以检测机器人为例,销售合同全部落实后,晨讯机器人每年就可检测2亿块手机主板,约占中国手机年产量的1/8。“晨讯智造”,致力于通过高品质的服务为客户带来超值的回报,购买了智能装备的客户,半年至两年就能收回投入,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大大改善了生产环境,提高了质量水平。
手机设计制造底蕴深厚
如果问晨兴希姆通何以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可以在手机智能制造领域走得如此之远,被其他手机制造企业认可?这还是源于上海晨兴希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本来就具备20多年从事手机及其关键部件的生产制造积累的丰富经验。所以仅仅是几年研究机器人应用开发技术,就突破了传统的生产瓶颈,自主研发了机器人自动测试生产线、改造自有SMT产线和智能物流系统。
晨讯科技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移动通讯和物联网企业,2005年6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上市的第二年起,集团连续多年位居手机设计行业第一位,2008年集团转型高端手机ODM设计和制造业务,成为行业的排头兵。不仅产量在业内位于前列,各项技术水平,也都在行业内领先。2008年引起广泛关注的奥运手机,就出自这里。当时,这台手机将我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3G国际通讯标准)技术和CMMB(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技术融为一体,让使用者能在任何场所都能通过手机屏幕实时收看奥运赛事。当时作为北京奥运会向各国领导人、各国代表团以及奥运志愿者赠送的奥运特供TD电视手机。在所有特供四万部手机中60%产自上海,由晨讯科技集团上海总部负责研发生产。而且当时是在7月1日凌晨接到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委托的研发生产任务,时间紧迫可想而知,这款3G手机从研发到批量生产,只花了短短35天。按照常规项目开发,完成一款新手机最少要花3个月。更何况,将我国自主研发的TD.SCDMA技术和CMMB技术在同一款手机上运作,此前并无成功经验。在最后的成品中,包含了700多个元器件:且每一台最终交付的手机都经过多个权威机构的质量检验。晨讯科技的在手机研发、制造方面的能力可见一斑。
时势造就转型典范
说起展讯科技的轉型,是公司战略,也是市场倒逼。更可以说是上海的发展环境造就了晨兴希姆通在智能制造上的成就。
一方面,上海的城市发展决定了地处上海的企业必然会在用工成本、土地成本等问题上处在风口浪尖,上海的制造业也总是最先、最敏感地体会到这些变化。我们也不难发现,大部分的手机制造业企业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而如今不少这样的企业正在迁往用工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
因为种种原因,上海晨兴希姆通电子科技公司并不愿迁离上海,因为这座城市有自己的独特的优势,但是招工难的问题却在晨讯越来越突出,招收熟练工人的难度就更大。晨讯科技认为最后只剩下一条可行的出路:自己研发机器人,实施“机器换人”。
围绕集团战略目标,上海晨兴希姆通电子科技公司在三个阶段分别确定“自动化产线与研发管理信息化并进”、“建设数字化工厂”、“建设智能制造工厂”战略措施,投入数千万实施建设自动化生产装备和智能物流系统,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基础建设数字化工厂和集成精细化管理,并以中国制造2025为目标,打通生产现场各环节之间、订单计划管理与生产控制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互动,建设智能制造系统。三步走的完成,晨讯的工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十年,晨讯曾连年位居国内手机设计与制造公司榜首,高峰时拥有数千名工人,但如今,“机器工人”却在晨讯成批上岗,特别是手机主板、无线模组车间,80%的工人已被替代,年内更有望实现无人化。届时,工厂将不必开灯,因为机器人不在乎摸黑加班。
到了2012年,晨讯决定开始另一次艰难的转型。那时,手机业在苹果、三星打压下惨烈洗牌时,晨讯一下子就从大幅盈利转为亏损。晨讯因为成本压力等原因率先被逼入墙角,因此才会主动开始自我颠覆。它连续关闭了多条产品线,经过不断试错,终于选定了机器人为新的方向。
机器人研发需要深厚的行业经验和制造环境。上海是我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上海不仅是技术、人才高地,更拥有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本身就是大市场。可以说,能同时集聚起机器人技术、人才和应用环境的城市,国内乃至世界上都不多见。集团并购了相关机器人制造企业,将八家小型自动化装备技术企业纳入麾下,从而拥有了精雕、冲压、喷涂等机器人技术。公司拿出自己的市场、金融等资源,与众多中小机器人创业团队对接,集成到自己的智能制造平台上。
当然真正让“展讯智造”产线得到其他同行的认可,还是必须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还是有赖于公司多年形成的良好的研发氛围,和那支熟悉生产制造过程的技术团队。晨讯机器人示范线的总设计师原本就是公司手机工厂的厂长——像这样在工厂一线摸爬滚打出来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才能真正理解生产企业的需求。而且,公司还引进了国际顶级的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专家——千人计划学者,倾力打造“晨讯智能制造研究院”团队,使得“展讯智造”研发的产品、设备和系统通过柔性生产实现了规模化的个性化生产,不但具备了极高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令众多客户的投入产出比得到大幅度提高!晨讯的机器人转型,开始就是以自己的手机和通讯模块制造厂作为试验基地。公司强大的研发团队用标准机器人、机器视觉系统、控制器集成开发出了一套套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成套设备和产线,成功代替了一排排的非技术工人,接着成功研发了智能物流的AGV和各种专用自动化设备,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欢迎。
从手机制造企业转型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企业,“晨讯智造”日益得到市场的欢迎和认可。这种将自家工厂作为实验室和中试基地的转型模式,无疑是智能制造得以实现的有效路径,也为其他制造业同行树立了一个转型的榜样。晨讯智造作为行业引领者,一直在不停地探索更简易、高效、智能、稳定、通用和柔性化的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