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的意味
——略析《诗经·鸡鸣》
赵松:作家、评论家,辽宁抚顺人,现居上海。已出版小说、随笔集《抚顺故事集》(广东人民出版社)、《空隙》(上海人民出版社)、《细听鬼唱诗》(中州古籍出版社)、《积木书》(河南大学出版社)、《最好的旅行》(北京大学出版社)等。
责任编辑:江 冬
《诗经》里的诗,尤其是“国风”,多采自民间。但看语言形式,则显然已经过当时文人的后期整理。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说的是《诗经》里的诗,率真不虚伪。而在后世文人们的解析里,那些诗则满是“政治正确”的规劝或讽刺,全无半点率真意味了。比较官方化的“雅”“颂”部分我们姑且不论,“国风”写的都是人世风情,并非帝王将相的政治觉悟与道德操守,所以不回到日常的人情层面,就没法读懂那些浑然天成的诗。
《诗经》里的诗虽以四言为主,但手法其实非常成熟且丰富多变,极少雷同,“赋、比、兴”也并不能完全概括。光是谈《诗经》的手法,就可以写几本书。我们现在只以其中一首《鸡鸣》为例,来做一下手法解析。
鸡 鸣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鸡都叫了,早晨要来了哦。)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不是鸡叫,是苍蝇的声音。)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东方都见亮了,明显是早晨了啊。)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不是东方亮了,那是月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虫子嗡嗡飞着,只想跟你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集市要散了,希望不会让人讨厌你。)
整首诗,都是对话。这在古诗里是并不多见的手法。但在这首诗里,对话用得极好,自然而又简明,意味深长。好在哪儿呢?我们看完整首诗,就会知道,它写的,是一对爱人的彼此依恋,是一种缠绵无尽的情意。它是在抒情,但通篇无一字直白地说爱恋,而只写那种恋恋不舍的状态。男人不想起来,不想出门,只想就这样跟爱人呆在一起,享受那静谧的早晨时光,留在一个梦里。女人呢,更是如此。这首诗的妙处,就在于它采用的是“延迟”的手法。
这首诗的背景,是男人跟朋友们约好了要去赶早集的,所以要早起才行。可是等到真的要起来时,男人又不舍得了。诗是从两个人刚醒又还没完全醒来的时候写起的。睡意蒙眬时,先是女人醒得多些,想起他跟人约好了要早起赶集的事,就催他起来:“鸡既鸣矣,朝既盈矣(鸡都叫了,早晨要来了哦)。”男人的回答很有意思:“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不是鸡叫,是苍蝇的声音)。”他再没睡醒,也不至于分不清鸡鸣跟苍蝇声的差别吧?他是故意这样说的,实际上就是不想起来,推迟起来的时间。两个人在黑暗中的对话,听起来还暗含着幽默。
第二部分“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出现时,我们会发现,它跟第一部分是有时间差的,也就是说,是隔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生的。在这段空白时间里,两个人可能又进入半睡半醒的状态了。然后又是女人先开口,继续催他起来:“东方都见亮了,明显是早晨了啊。”男人怎么回答的呢?“不是东方亮了,那是月光。”完全是一种非常惬意的故意往反里说的状态,就是执意拖延。如果说第一次对话时,女人还没明白他在想什么,会觉得:哦,确实还早着呢,再让他睡会儿吧,那么到这时候,她显然已能感觉出他那种依依不舍的心思了。这真是很美好的感觉。这时候,她不但完全醒了,还立即就被他的这种心思所感染、触动了。
接下来第三部分,那两句都是女人说的,非常的缠绵动人。一句是:“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虫子嗡嗡飞着,只想跟你同梦。这个虫子飞着嗡嗡叫着的意象用得很妙,因为虫子飞舞是盘旋不去的状态,这种状态跟他们两人的依恋不舍神似极了——尤其是那嗡嗡声,多像他们彼此的低语啊。而点睛之笔,是“只想跟你同梦”!此言一出,就瞬间把前面那些貌似随意的对白都点亮了——根本已不是要不要起来的问题,而是我只想跟你在同一个梦里永远不要醒来。
她再也不想去催他起来了。她只想跟他一起沉湎于此时此刻的缠绵美好。看到这里,给人的感觉,仿佛时间真的因此而停滞了,延迟的效果也达到了极致。从梦中醒来的两人,简直像又一次重返梦里似的,时间何止是延迟,何止是停滞,简直就是倒转了。从手法上看,正是前面有意的拖延,让人感觉仿佛时间停止,因此两人依依不舍的意味,才被渲染到了极致。
到最后一句,“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说明已经又过了一段时间。这个时候估计天已经大亮,完全是早晨了。处在幸福状态里的女人,这时还是有点自责的。她知道男人因为依恋她而失约了,因此最后又补了一句:“集市要散了,希望不会让人讨厌你。”潜台词其实是,反正也去不成了,那就不管了。其实,她是多么希望早晨永远都不要来啊。可是早晨来了,他也还是留在了自己身边,还有比这更美妙的么?从有意拖延,到自然延迟,再到对时间无所谓的状态,这六句诗,简直把一对爱人间的那种深情眷恋给写尽了。
课间10分钟
●老师:同学们好!
同学们:老师,教师节快乐!
老师:谢谢同学们,小明呢?
夭夭:小明说,今天你过节,他就不气你了,自己先滚出去了。
老师:小明是个懂事的孩子,快去叫他进来吧。
夭夭:这个点估计他都到家了。
●语文课上老师说: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奇门八卦,阅读的各种书籍无数。
小明:老师,有本书他肯定没看过!
老师:哦,你说说是什么书?
小明:《三国演义》!
老师:出去……
●老师讲《圣经》,讲到大洪水把地球上的生物全淹死了。
小明问老师:你确定?
老师说:确定。
小明:那鱼呢?
老师:你出去!
●老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假如你在一个有恐龙的世界里,而有一条恐龙正准备要吃你,你该怎么办?”
小明:“这还不简单!马上停止想象就行。”
老师:“你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