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改革初探

2017-06-19 04:54袁玲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学手段课程改革新形势

袁玲

摘 要:本文以安徽科技学院城乡规划专业为例,分析了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对教学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取舍和教学手段的选择进行探讨。特别强调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针对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以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当前城市交通发展形势下相关院校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教学手段;新形势;课程改革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以及道路交通的迅速发展,各地的机动车数量直线上升。根据相关资料,截至2015年10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76亿辆,是2013年机动车保有量的近12倍,这标志着全国大部分城市进入“机动车时代”。据统计,2014年因机动车违法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87.96%。这也反映出,实现“十三五”时期提出的加快推进平安交通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刻不容缓。面对城市交通规划以及发展的新形势,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教学改革成为必然。

二、“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特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并结合相关实践教学环节,对城乡规划专业人员进行必不可少的基本训练,为其日后从事规划工作打下基础,因此,本课程在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教学内容丰富

本课程教材的内容比较多,包括城市道路的分类以及道路平面、横断面、纵断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等等。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学科门类也较多,不仅包含道路勘测设计、测量学、路基路面工程、城市交通规划、交通管理及交通控制等内容,而且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紧密相关,但这些课程之间的相关性较弱,没有连续性。因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城市交通矛盾的日益凸显,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的研究得到快速发展,低碳、绿色、可持续交通等成为交通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其知识内容不断更新与扩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因为一方面会导致学生越学越累,无法理清头绪,不能较好地将各学科糅合、联系在一起,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不及时更新知识储备,继续讲授陈旧知识,不及时掌握和更新该学科的前沿知识,也会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把握好该课程的学科特点,面对新形势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更新和教学改革。

2.实践性强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城乡规划专业一线设计、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安徽科技学院自2009年入选安徽省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来,一直在摸索培養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我校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应用型,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城市道路与交通”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不仅涉及学科门类庞杂,而且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在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成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该课程涉及较多工程技术标准,与实际工程的相关性较强,其应用性强、理论性弱,学习起来比较繁杂。基础不扎实的学生由于认知能力不足,容易失去积极性。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将所学的内容与工程实践联系起来,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成为该课程教学成功的关键。

三、我校“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重要课程,“城市道路与交通”的教学内容及要求也随着城乡规划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在信息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城乡规划专业面临着巨大挑战,相应专业课程的讲授也经受着巨大的考验。社会发展要求城乡规划要努力适应当今时代,那么规划教育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

1.分析重点、难点,合理分配教学课时

“城市道路与交通”涉及学科门类多样,教学内容庞杂,根据教学经验来看,教材内容安排大约60个学时进行讲授为宜。应用型高校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这种人才的能力体系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而对于科研开发能力没有更高要求。故此,我校的课程体系调整表现为增加课程门数以扩大知识面,课程的学时数相应减少。目前,我校“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的理论课为36学时。为了在有限的学时中确保学生对较多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必须反复研读相应教材,做到把教材变薄,充分利用有限学时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对于本课程要求较低的部分内容,如车辆和行人的基本知识、城市广场路基路面知识、城市桥梁隧道和交通管制等,任课教师可略讲或不讲,也可交由学生自学或者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等,这样既可以减少有限学时内的负担,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2.合理取舍教材内容

随着近些年城市道路建设的高速发展,高校所用教材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也随之不断更新修订。对于本课程而言,可供选用的教材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05、2007年出版的《城市道路与交通》上下册,和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修订的《城市道路与交通》(第三版)为主。教材的更新显然跟不上城市道路建设迅猛发展的步伐,例如,教材内容“非机动车道设计”中提到:“非机动车道是指供自行车、三轮车、平板车和畜力车等车辆行驶的道路部分。”但就目前社会发展的形势来看,大多数地方即使是普通小城镇,像平板车和畜力车这些车辆已不多见,以此作为非机动车道的设计稍显不妥。不仅如此,与课程直接相关的规范,比如,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分别为1990年和1995年版的,历时二十多年至今未有新版本,由此形成了教材、规范均滞后于当前形势的情况,这就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既要源于教材和相应的规范、标准,又要向学生输送新的知识,对教材标准内容进行有益的扩展与深化。

3.正确选择教学手段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内保持注意力的相对集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尝试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除了板书外,引入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环节,不同的教學手段是为了达到相同的目的,那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理解。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板书教学能够很好地锻炼其基本功,但是如果在“城市道路与交通”的部分章节中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效果将会事半功倍。比如,讲授“城市道路横断面”时,配合大量的图片图纸,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又如,在讲授“道路立体交叉”时,由于该内容的复杂性,仅仅靠口述或板书是远远不够的,即便是借助一些图片图纸也很难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所以讲授该内容时最好能考虑用1~2个学时观看某城市立交形式和交通特点的录像,这样不仅可以更加直观,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讲授“交通量调查”时,由于该部分内容偏重于交通量调查的程序性,比较枯燥,也较难在学生的内心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这部分内容可以结合实习,使学生亲身参与调查,自己完成整个交通量调查的程序和后续的交通量分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比单纯的课堂讲解效果更好。

四、“城市道路与交通”教学改革初探

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安徽科技学院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师资和教学环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完善课程知识结构和强化实践教学为目标,对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改善,对增强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的教学环节进行分步骤、分阶段的调整与改革。与此同时,应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动态评价与反馈机制,形成一套形式完备、内部环节相互激励和促进的课程教学体系。

1.加强教学实践性

加强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是改革的趋势之一。这就要求学校在原有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相关设计课程的时间和实践过程。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没有专门的课程设计时间,导致学生应用能力训练不足,因此,应增设相应的课程设计环节。足够的理论教学时间,再加上相应的课程设计环节和实践环节,能够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方法和理论,并结合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特点,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掌握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在道路规划设计与交通分析判断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较大的增强,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规划人才。

2.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主要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在“城市道路与交通”的课堂教学中应转变传统单一讲授为主的课堂结构,避免填鸭式授课,每堂课要留有相应的时间温故、新授和总结,在课堂的最后还要给学生留一点时间进行反馈练习。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些课程还要增加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参与、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通过课堂讨论寻找问题解决途径,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丰富教学手段

教学中应注重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如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和CAI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他们对课堂的厌倦感;另一方面能够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城市道路与交通”中的部分章节需要大量图纸、图片的演示,如道路的纵、横断面的讲解部分;有些内容如果能播放一些相关教学视频,学习效果将十分明显,如道路的立体交叉部分;还有部分内容需要认真板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设计部分等。因此,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对于“城市道路与交通”这门课程的教学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读教材,针对每一章节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五、结语

我国城乡规划专业的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正处于建立城市空间结构和新交通体系的关键时期,如何最大限度地改善人们交通出行的便利性,提高城市运转效率,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人们对化石燃料等资源的依赖等,是当前交通领域研究所面临的挑战。面对城市及城市交通发展的这些新形势,高校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培养能够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倩如.城市规划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07(6):160-161.

[2]杨华.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大众科技,2011(4):165-166.

猜你喜欢
教学手段课程改革新形势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