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东西总被小朋友拿走

2017-06-19 04:40赵翠翠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嘉嘉物权物品

赵翠翠

到了2岁左右,孩子开始对物品的所属权变得敏感,他们喜欢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我的东西你不能碰”。

这意味着他们进入了物权意识的关键期。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会渐渐明白什么东西是自己的,要由自己来支配、管理;如果借用别人的东西,需要征得对方的同意。物权意识可以让孩子拥有自尊、自主的心态,帮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维护自己的权利,尊重他人的物權。

但有些孩子表现得不一样,他们对自己的物权意识并不敏感,不懂得保护属于自己的东西。

九九对自己的东西向来不太在意,每次他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拿走了,他都不知道要回来。很多时候,是九九妈妈在那里干着急,责怪九九连自己的东西都看不住。

嘉嘉也是一个护不住东西的孩子,她早上带到幼儿园的发卡、图书等,放学回家时总不翼而飞。每次嘉嘉都告诉妈妈:“小朋友喜欢,拿走了。”妈妈说:“嘉嘉,这是你的东西,不能谁喜欢,谁就能从你这里拿走的。就像你喜欢别人的东西,也要征得别人的同意才能拿走哦。”嘉嘉只是一脸疑惑地看着妈妈。

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物权意识不敏感的根源在于孩子管理物品的意识比较淡薄。

性格使然

受先天气质影响。性格比较平和的孩子遇到物品被抢的情况常常会胆怯退缩,选择忍让。

家长过于大方

有的家长性格爽朗、大方,当幼儿物品被拿走或者抢走时总会这样安慰孩子:“没有关系,让给他玩。”“不要这么小气。”等等。这种做法不利于帮助孩子建立起物权意识,孩子容易失去安全感,导致长大后也不敢维护和争取自己的权利。

家长干预过多

有些家长经常替孩子整理玩具,过于随便地把孩子的物品送给别人。孩子的物权意识一旦得不到强化和尊重,就会对物品的归属权存在疑惑,容易养成性格懒散、独立性差、责任心不强的毛病。

家长对策

物权意识发展欠缺的宝宝容易形成软弱、逃避的性格,不会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往往不懂得主动寻找和抓住机遇。因此,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

我的地盘我作主

在家里设立专门的区域用来摆放孩子的东西,让他知道自己拥有许多东西(如玩具、图书、衣帽鞋袜等)。让孩子成为这片天地的小主人,鼓励他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支配、布置,以此来培养物权意识。

尊重孩子的物品归属权

家长要尊重幼儿的物品归属权,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忽视他们的发言权。如果孩子不同意,家长就不能擅自处理孩子的物品,允许他们说“不”。

帮助孩子保护自己的物品

不管对方用了商量的语气提出分享,还是恶意抢夺,都要让孩子知道,他有权决定要不要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物品。自己的物品只有在自己允许的情况下别人才能借用。

坚定自己的物品所有权

可以做一些情景小游戏,例如,爸爸妈妈假装拿走孩子的东西,引导孩子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这是我的,是我的!”爸爸妈妈也要配合幼儿,把他的物品还给他,让他明白这样做是有用的。

不强迫孩子分享

在物权意识形成的敏感期,不要强迫孩子分享,不要想方设法逼他让出属于自己的物品。这不是小气的表现,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孩子的物权意识。等他的物权意识巩固后,再鼓励他学习分享。

不轻易满足幼儿的要求

孩子的玩具或者图书被同伴拿走后,家长往往会很快为孩子重新买回来,这种做法让孩子更不在意物品被拿走。所以,孩子的东西被小朋友拿走了以后,先别急着补上,应及时启发、引导幼儿保管好、爱护自己的物品。与此同时,家长还应趁机对幼儿进行珍惜爸爸妈妈劳动成果的教育。

猜你喜欢
嘉嘉物权物品
图画捉迷藏
找物品
创意,源自生活的可爱小物品
事实物权:理论困境与出路
我要我的“钓鱼竿”
物权法定主义的发展与创新
浅析物权请求权的时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