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衔接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7-06-19 14:57:01陈若冰
辽宁高职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专业课程

陈若冰

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衔接现状与对策分析

陈若冰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辽宁沈阳110101)

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是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完善的关键与核心。从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等方面对比发现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并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依据、原则和对策,需从三方面入手,以促进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完善:构建课程衔接的长效沟通机制;建立模块化的课程衔接体系;搭建课程衔接的空间构架,合理布局教学资源。

专业课程;课程衔接;职业教育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立性、层次性、递进性和衔接性的两个教育阶段。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要形成一个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技术产业进步中人民群众对终身教育、职业能力发展的需求。可见,中高职教育衔接成为教育体系建设、社会发展需求亟待解决的问题,课程——学校实施教育的核心和关键的衔接[1]则是完成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和关键,是内涵的深化。因此,本文对辽宁省11家中职和高职学校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以进一步促进中高职一体化的衔接。

一、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衔接现状的问题分析

1.中高职课程设置重复

对比辽宁省11所中职与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存在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两个不同层次教育的专业课程名称重复,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另一种是一个层次将另一个层次的课程名称进行整合,如社区与老年护理、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

2.课程目标定位不准

收集中高职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发现同一课程的课程目标相似或相同,甚至有“倒挂”现象,中职课程目标高于高职课程目标。以内科护理(学)课程目标为例(见表1),中高职的内科护理(学)在知识目标中均强调了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估(注:护理评估包括病因、病机、治疗要点等);在技能目标中均强调注重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理念和护理技术操作能力;在素质目标中,均强调了服务、奉献意识。可见,在课程目标的阐述上并没有明显的中高职层次区别,此外,内科护理的中职课程目标中提到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而在高职的课程目标中并没有阐述。

表1 内科护理(学)中职、高职两个阶段课程目标的对照

3.课程内容相似性大

对中高职阶段专业课程内容对比发现课程内容重叠,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很难体现出中职和高职阶段的差异或层次上的递进,以内科护理(学)课程内容对比为例,见表2。

表2 内科护理(学)中职、高职两个阶段课程内容对照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中职与高职在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上的衔接存在定位不准、内容重复、层次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违背了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出发点,违背了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律,违背了课程内容与教学对象相适应的人本主义课程理论。[2]造成人力、财力、时间及仪器设备等教学资源的浪费,体现不出两个教育阶段存在的逻辑发展。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护理专业职业资格证体系的不健全

护理专业学生从业必须要获得职业准入证书——护士执业资格证,这是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必经的,也是唯一的关口,因此,中、高职学生即使年龄、学历、心智成熟程度不同也要面对同一个考核标准,这就导致中职、高职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资格证获得率在教学内容上出现重复的现象。

2.中、高职学校各为独立办学主体,缺乏有机沟通的必然联系

目前,我国的中职和高职学校均有各自的行政隶属关系,在经济、行政管理等方面没有密切的相关性,不能建立有效的、畅通的沟通机制。在这种情况下,中高职的教师之间不能顺利沟通课程内容,只能按各自的理解建设课程。造成中高职阶段同一课程在内容衔接上的缺失、重叠和层次混乱。

三、解决问题的依据、原则

解决问题的依据应遵循两个方面:

从宏观上看,国家有关文件已经对中高职两个阶段进行了明确定位,教育部《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强调要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确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学校引领作用的定位。在《辽宁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中进一步指出,中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从微观上看,中职高职教育应当满足不同层次岗位的要求,满足不同岗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虽然中高职阶段职业入口标准是一致的,但是进入医院后中职和高职学生的工作岗位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空间是不一样。

解决以上问题还应遵循的三个原则是知能一体化原则、柔性衔接原则、适应学生特点的渐进式原则。[3]对于中高职护理专业而言,知能一体化即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当以就业为导向,知识与能力能够满足护理岗位的要求。柔性衔接指中高职院校应当适当求同存异,以灵活的方式设置课程的衔接,如设计单元包或课程模块等。渐进式原则指课程的设置应当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与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与心理发育特点相符合,与学生不同阶段的价值观和职业认知需求相符合。

四、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内容衔接的几点对策

1.构建课程衔接的长效沟通机制

护理专业虽然在专业的设置上完成了契合和衔接,但办学主体——院校却是相对独立的,因此,要想实现护理专业课程的一体化衔接,应当建立一个有效的、长效的沟通机制为一体化建设提供保障。而要保证机制的长效性、有效性,则在机制的运行中需要政府的导向作用,中高职院校应当结成利益的共同体,如职教集团、职教协会、职教联盟等”,使中高职院校的目标、利益具有共同性,在共同体内部构建沟通机制,如教学例会制、反馈制度等。

2.建立模块化的课程衔接体系[4]

“模块化”衔接(英国)、“学习领域”衔接(德国)、“培训包”衔接(澳大利亚)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加拿大)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经验。[5]综观护理专业和岗位发展的实际情况,应当以英国的模块化衔接最为适合,既能保证模块自身的独立性,又能体现模块之间的递进性。编制模块化课程衔接体系,首先应对工作岗位及持续发展空间调研,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目标,根据岗位工作内容提炼典型案例,分解支撑知识、技能和素质。模块可以分为单一模块、综合模块,模块之间应体现出能力的逐渐递进、内容在深度和横向上的拓展。[6]中职阶段以单一知识点或技能为主构建基础模块;高职阶段以专业化、综合化、复杂化知识点或技能为主构建综合模块为主。中职阶段学习过的模块及相应的教学内容,高职阶段不必再学,而应更注重对学过内容的内化、拓展和延续。

3.搭建课程衔接的空间构架,合理布局教学资源

模块化课程的实施还需要教学资源的合理建设,为模块化课程内容的实施搭建空间构架,保障教学实施,首先要有与模块化课程相匹配的教材资源,根据中高职教学的模块内容编写与之相应的教材。中职教材重在基础,提供完成单一模块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内容应当简单、明了。高职教材提供完成综合模块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内容体现综合性,具有延伸拓展性。其次,应当根据教育部《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建设与课程内容、能力培养相适应的护理实训基地,中职学校的护理专业应以护理基础技能实训基地建设为主,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应以仿真性专科护理技能实训基地建设为主。

综上所述,中职和高职护理专业衔接框架已经基本成熟,但是更深层次的衔接、内涵式的衔接——课程的衔接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化,还没有真正地实现落地,应当构建长效的沟通机制,根据岗位的需求设置模块化的课程,搭建配套的教学资源,从制度、内容和资源等方面打通中职、高职衔接的关键要素,推动专业课程衔接的一体化。

[1]刘萍.基于中高职衔接的税收课程设计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11)∶159-160.

[2]邓红,石利媛.人本主义视角下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J].基础教育研究,2016(17)∶40-43.

[3]蒙瑞萍.基于课程一体化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3(17)∶14-16.

[4]宋连喜,李云飞.职教集团视域下基于课程论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8-11.

[5]张琳.中高职课程衔接初探[J].科教导刊,2016(20)∶111-112.

[6]刘良瑞,余云,郭胜.“3+2”中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衔接问题及方法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19-21.

[责任编辑,抚顺职院:于英霞]

A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Nursing Courses Cohesion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CHEN Ruo-bing
(Liaon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dicine,Shenyang 110101,China)

The courses cohesion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key and the core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perfection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Through comparing courses,course objectives and course content,it finds problems in the cohes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major,analyzes the reasons,and puts forward the basis, principle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construct the long-term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construct the modular course cohesion system,build the special framework of course cohesion and reasonably allocate the teaching resources.

professional courses;courses cohesion;vocational education

G710

A

1009—7600(2017)05—0064—03

2017-03-28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JG13EB004)

陈若冰(1978—),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专业课程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云南化工(2021年6期)2021-12-21 07:31:40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1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风能(2015年4期)2015-02-27 1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