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与评价

2017-06-19 19:22胡宗华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2期
关键词:经济林蓄积竹林

胡宗华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 昆明 650051)

云南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与评价

胡宗华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 昆明 650051)

以1978—2012年开展的7次森林资源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云南省35年来森林资源的数量及质量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全省森林面积快速增加,林分质量有所下降;森林蓄积持续增长,长消比例逐年提高;人工林分持续增加,经济林发展速度快;竹林面积总体减少,天然竹呈下降趋势。在对主要森林资源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林分质量;森林蓄积;长消比例;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云南省

云南省自1978年建立森林资源连续监测体系以来至2012年的35年间,共进行过7次监测,以7次监测结果分析云南省主要森林资源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森林资源动态变化中所有数据均为监测当年对外公布的数据。由于技术标准的变化,同一概念的数据在不同监测年份其内涵有所不同。为了真实反映监测年份当时对森林资源的理解,仍然使用对外公布的数据。技术标准变化对森林资源数据的影响,在森林资源变化特点及分析评价中加以分析。

1 监测体系建设情况

1977年全国开始以省为单位建立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以下简称“连清”)体系,云南省“连清”体系也在同年开始筹建,1978年开展了云南省“连清”初查工作。云南省“连清”初查将全省划分为省总体(除西双版纳州之外的范围)和西双版纳副总体,省总体按点间距6 km(东西向)×8 km(南北向),系统布设了边长为28.28 m×28.28 m、面积为0.08 hm2的正方形固定样地 7 575 个;西双版纳副总体是在有林地、疏林地内随机布设10 m×100 m、面积为0.1 hm2的71块带状样地,构建了云南省森林资源监测的雏形。1987年“连清”第一次复查时,将西双版纳副总体纳入全省统一进行样地布设,全省共布设样地 7 975 个,形成了以全省为总体、样地大小统一、调查方法统一、抽样估计统一的固定样地监测体系。2002年云南省“连清”第四次复查时,由于国界变动,使7971号固定样地落入界外,因此,全省总样地数减少1个,全省固定样地数调整为 7 974 个。云南省“连清”从1978年的初查到2012年的第六次复查,共对分布于全省的固定样地进行了7次连续监测。

云南省开展的7次“连清”,土地面积均采用1980年5月28日云南省测绘局、云南省土壤普查办公室《关于全省土地面积联合通知》的面积,全省土地总面积为 382 644 万 hm2。

2 森林资源数量变化

2.1 林地资源动态变化

1)林地面积变化。各监测年份林地的概念是一致的,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云南省不同时期林地面积变化情况详见图1。

图1 云南省不同时期林地面积动态变化

2)有林地面积变化。根据原国家林业部《关于颁发<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的通知》(林资通字(1996)103号),从1997年开始,对有林地划分标准进行了调整:有林地按郁闭度划分时,由之前要求郁闭度>0.30,调整为 ≥0.20;人工林若以株数划分时,其每公顷保存株数大于或等于造林设计株数的百分比,由之前要求的≥85%,调整为≥80%。由于标准的改变,从结果看,1992—1997年有林地面积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图2)。

图2 云南省不同时期有林地面积动态变化

3)疏林地面积变化。同有林地一样,1996年疏林地标准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由之前要求林分郁闭度0.10~0.30,调整为0.10~0.19,由此1997年疏林地大幅度减少(图3)。

图3 云南省不同时期疏林地面积动态变化

4)灌木林地面积变化。灌木林认定标准经历了2次大的变化,从1997年开始,灌木林划分时盖要求的≥40%,调整为≥30%,明确了短轮伐期平茬采薪的灌木薪炭林地为灌木林地,但本次调整,由于幅度较小,对灌木林面积没有大的影响。2004年国家颁布实施了新的《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将经济林概念从地类中删除,经济林根据树木形态分解为乔木经济林和灌木经济林,将乔木经济林同原来的“林分”合并统称为“乔木林”,灌木经济林并入“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中。以下比较时,2007年和2012年灌木林面积中均不含灌木经济林,灌木林概念基本一致。云南省灌木林地面积变化情况详见图4。

图4 云南省不同时期灌木林地面积动态变化

2.2 森林覆盖率动态变化

由于对森林内涵认识的不断调整变化,各期森林面积包含内容是不同的。因此,造成各期森林覆盖率计算标准不同,可比性较差。图5中所列为监测当年对外公布的云南省森林覆盖率,主要反映当时对森林内涵的认识。1978年森林覆盖率为有林地覆盖率加灌木林覆盖率;1987、1992、1997及2002年森林覆盖率等于有林地覆盖率,灌木林覆盖率没有参加森林覆盖率的计算;2007年、2012年森林覆盖率为有林地覆盖率加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覆盖率。但不论灌木林或部分灌木林是否参与森林覆盖率计算,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云南省森林覆盖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图5)。

图5 云南省不同时期森林覆盖率动态变化

2.3 活立木蓄积量动态变化 2.3.1 活立木蓄积量变化

全省各期活立木蓄积量统计计算标准基本一致,数据可比性较强。不同点主要表现为:1)1978年调查时全省只统计四旁树株数,未调查和统计四旁树蓄积。2)2007年监测时,新增了检尺对象,明确了对橡胶、核桃、乌桕、杜仲、八角、樱桃、漆树7个双用途经济树种要按照“新增检尺经济乔木”进行检尺;对灌木树种高达5 m以上、主干明显而以往当做灌木未检尺的,作为“新增检尺灌木”进行检尺。对双用途经济树种和新增检尺灌木在外业调查时进行了检尺,主要用作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方面的评估,但资源统计时未纳入统计。3)2012年监测时,将83个不可及样地根据遥感判读结果纳入全省统计计算(对全省活立木蓄积量的影响约1 100万 m3左右),之前6次监测时不可及样地的处理,要么单独列为不可及地,要么视为非林地。云南省不同时期活立木蓄积量变化情况详见图6。

图6 云南省不同时期活立木蓄积量动态变化

2.3.2 活立木生长量和消耗量变化

净生长量是活立木总生长量减去自然枯损量后的生长量,净消耗量是总消耗量减去自然枯损量后的消耗量。从全省活立木净生长量与净消耗量态势图来看,两线相交于1994年。1994年之前,消耗量大于生长量;1994年之后,生长量大于消耗量,长消比越来越大,活立木蓄积量不断增加(图7)。

图7 云南省不同时期活立木年均净生长量与净消耗量态势

2.4 森林蓄积动态变化

云南省各期森林蓄积量统计计算标准不同点主要表现为:1)1978年调查时,目测样地蓄积未纳入统计计算;2)1997年监测时有林地划分标准降低,增加了森林蓄积,减少了疏林地蓄积;3)2012年监测时将不可及样地(83个)按遥感判读结果纳入蓄积量计算,之前各期均未纳入计算。全省不同时期森林总蓄积量动态变化情况详见图8。

2.5 经济林资源动态变化

经济林包括乔木经济林和灌木经济林。云南省不同时期经济林面积动态变化情况详见图9。

2.6 竹林资源动态变化

竹林是指分布胸径2 cm以上竹类且郁闭的林地,不包括2 cm以下的竹灌丛。由于竹林面积小,涉及样地数少,抽样精度低,图10中所列各期竹林面积仅供参考。

图8 云南省不同时期森林蓄积动态变化

图9 云南省不同时期经济林面积动态变化

图10 云南省不同时期竹林面积动态变化

3 森林资源质量变化

3.1 单位面积株数变化

1987年建立了全省完整统一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通过对全省 7 975 个样地(2002年减少为 7 974 个样地)按每5年一次,连续6次复查监测,样地中实测的总样木数量(指活立木检尺样木,不包括采伐木和枯倒木,也不包括经济林木和竹林,目测和放弃样地没有参与计算)由 125 295 株增加到 285 969 株,增加了2.3倍,平均每个样地样木株数由15.7株增加到35.9株。

为比较全省有疏林地样木株数变化情况,根据掌握的数据,选择了2期进行计算和比较。1987年监测时共实测有疏林样地(不含经济林、竹林、目测和放弃样地) 2 361 个,测树样木 118 646 株,平均每个有疏林样地有样木50.3株。2012年监测时共实测有疏林样地(不含经济林、竹林、目测和遥感样地) 2 950 个,测树样木 280 075 株,平均每个有疏林样地有样木94.9株。按此计算,云南省1987—2012年的25年间,有疏林地平均单位面积株数从630株/hm2增加为 1 185 株/hm2,株数增加88.1%,全省有疏林地林木株数明显增加(表1)。

3.2 林分单位面积蓄积变化

35年间,云南省林分各龄组单位面积蓄积除幼龄林外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幼龄林蓄积由39.26 m3/hm2增加为52.14 m3/hm2,增幅32.81%;中龄林由105.44 m3/hm2降为92.29 m3/hm2,降幅为12.47%;近成过熟林由247.75 m3/hm2降为180.96 m3/hm2,降幅为26.96%。在幼龄林面积和蓄积大幅增加的影响下,全省林分每公顷蓄积经历了从不断下降到平稳回升的发展过程,35年间林分单位面积蓄积由125.83 m3/hm2降为110.87 m3/hm2,降幅为11.89%(表2)。

表1 云南省不同时期检尺样木株数统计Tab.1 Sample plants statistics at different periods in Yunnan Province 株

表2 云南省不同时期林分各龄组单位面积蓄积情况Tab.2 Unit stock volum of each age group at different periods in Yunnan Province m3/hm2

3.3 林分平均胸径变化

1997—2012年的15年间,云南省天然林分平均胸径由15.2 cm降为14.4 cm,降幅为5.3%;人工林分由10.5 cm上升为11.1 cm,长幅为5.7%;林分平均胸径由14.9 cm降为14 cm,降幅为6.0%(表3)。(表3为监测报告数据,由于不同时期保留小数位不同,导致数据间存在细微的不合理性。1997年之前没有相关数据)。

表3 云南省不同时期林分平均胸径情况Tab.3 Averag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at different periods in Yunnan Province cm

3.4 林分平均郁闭度变化

1997—2012年的15年间,云南省不论是天然林还是人工林,郁闭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林分郁闭度增加幅度为14%(表4)。

表4 云南省不同时期林分平均郁闭度情况Tab.4 Average crown density at different periods in Yunnan Province

4 森林资源变化特点与分析评价

4.1 森林面积快速增加,林分质量有所下降

由于云南省森林资源监测期间经历了1996年和2004年技术标准的2次大变动,对森林的内涵和划分标准进行了调整,造成了各期森林面积的可比性较差。为客观分析35年间云南省森林面积的动态变化情况,根据赵元藩等编写的《云南省森林资源监测研究》,按现行森林的概念(包括有林地和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和划分标准(有林地郁闭度≥0.20,灌木林覆盖度≥0.30)对过去各期监测数据进行重新计算,在同一定义和标准下各期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见表5。

在同一技术标准下,云南省森林面积由1978年的 1 170.69 万 hm2增加到2012年的 1 914.19 万 hm2,35年间森林面积净增量为743.5万 hm2,年均增加森林面积21.87万 hm2。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30.59%增加到2012年的50.03%,35年间森林覆盖率净增19.44个百分点,年均增加0.57个百分点。

表5 云南省不同时期森林面积及森林覆盖率情况Tab.5 forest area and forest coverage rate at different period in Yunnan Province

从过程上看,1978—1992年的15年间,森林面积和覆盖率基本保持稳定。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国家林业六大重点工程的相继实施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出台,云南省森林面积持续快速增加,森林覆盖率持续快速提高。1992—2012年的20年间,森林面积年均增加33.59万 hm2,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0.88个百分点。35年间,林地面积由1978年的 2 612.38 万 hm2减少到2012年的 2 501.04 万 hm2,减少4.3%;宜林荒山荒地面积由 1 010.12 万 hm2(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为26.4%)减少到229.88万 hm2(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为6.0%),降幅达77.2%;林地利用率(森林面积占林地面积的比例)按可比口径计算由44.8%提高到76.5%。由此可以看出,云南省森林面积的大幅增加主要是由宜林荒山荒地通过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形成的,森林培育取得了巨大成效。

成绩的背后也应该看到,随着森林面积的大幅增加,森林质量却有所下降。主要表现为:1)现有林分以中幼林为主。中幼林面积占林分面积的63.2%。2)在林分单位面积株数增加的情况下,单位面积蓄积却在下降。有疏林地平均单位面积株数从1987年的630株/hm2增加为2012年的 1 185 株,株数增加88.1%。林分单位蓄积却由1987年的127.65 m3/hm2下降为2012年的110.87 m3/hm2,降幅为13.1%。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成熟林单位蓄积由210.72 m3/hm2下降为182.98 m3/hm2,过熟林由341.05 m3/hm2下降为293.20 m3/hm2,降幅分别达13.2%和14.0%。这也充分反映出森林资源消耗以大径材为主的现象。3)林分平均胸径下降。1997—2012年的15年间,全省林分平均胸径由14.9 cm降为14.0 cm,降幅为6.0%。

从2012年的监测情况看,云南省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为65.36%,其中:森林为50.03%,疏林为0.90%,其他灌木林为4.62%,未成林地为1.74%,无立木林地为2.03%,宜林地为6.01%,苗圃地和林辅地为0.03%。今后,森林面积增加将主要来源于疏林地、未成林地、无立木林地和部分宜林地。现有宜林地多数为难造林地,森林面积的增加难度将越来越大。由于多年保护,加之农村能源结构的改变,林分密度越来越大。1997—2012年的15年间,云南省林分平均郁闭度由0.5上升为0.57,增幅为14%。部分林分郁闭度高达0.8~0.9。过高的郁闭度不仅影响林分的正常生长,还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

综上所述,35年来云南省森林面积快速增加,林分质量却有所下降。目前森林面积增加的空间收窄,但林分质量提升的潜力很大。

今后,云南省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决策应当从追求森林面积的快速扩张逐步转向质量效益的全面提升上来。制定和完善森林经营管理政策,引导和提高全社会爱林护林意识;加强对森林抚育的投入补贴,引导森林经营者加快森林抚育的步伐;切实改变“拔大毛”式采伐,转变农村烧好材的习惯,集约、节约使用森林资源;加快森林旅游业和林下产业的发展,实现不砍树也能富。

4.2 森林蓄积持续增长,长消比例逐年提高

35年间,云南省活立木蓄积量由1978年的13.21亿 m3增长到2012年的18.75亿 m3,增幅达41.9%;森林蓄积量由10.97亿 m3增长到16.93亿 m3,增幅达54.3%。1978—1992年间,森林蓄积基本保持稳定,1992年之后的20年间,在国家林业六大重点工程的带动下,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活立木蓄积量和森林蓄积量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活立木蓄积量的长消比例(年均净生长量与年均净消耗量的比,均不含自然枯损量)由1987年的0.8∶1提高为1.6:1,并有逐年扩大的潜力和趋势。

1994—2012年的16年,云南省森林面积和蓄积均客观实现双增长,并且这一良好态势还将继续保持。1992年以来形成的森林目前正处于快速生长的中幼林阶段,加之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延续以及天然林全面禁伐政策的落实,森林采伐消耗会出现一定程度减少,森林蓄积的盈余会持续扩大。

目前,云南省活立木蓄积量和森林蓄积量均居全国第二位,蓄积数量不少,但质量有待提升。表现为:中幼林多、近成过熟林少,小径材多、大径材少,蓄积质量好的林分主要集中分布于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中,可用大径材资源更少。今后应加强商品林中大径材资源的培育,加强珍贵用材林和战略储备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好云南现有的珍稀植物资源。

4.3 人工林分持续增加,经济林发展速度快

云南省人工林面积(含人工林分和经济林)由1978年的57.46万 hm2增加到2012年的407.87万 hm2,增幅达609.8%,占森林面积(现行标准)的比例由4.9%提高到21.3%。其中:林分面积由1978年的25.4万 hm2增加到2012年的195.77万 hm2,增幅达670.7%;林分蓄积由0.06亿 m3增加到2012年的1.10亿 m3,增幅达 1 733.3%。经济林面积由1978年的32.06万 hm2增加到2012年的212.1万 hm2,增幅达561.6%,年均增加5.3万 hm2。2007—2012年的5年是经济林发展最快的5年,年均增加9.1万 hm2。

云南省人工林面积快速增加得益于国家林业六大重点工程的实施,以及云南省立足省情,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林产业的政策措施,加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极大地调动了林权所有者发展木本油料林、工业原料林和速生丰产林的积极性。目前,云南省经济林面积约占全国经济林总面积的10%,居全国首位。虽然全省人工林分平均胸径只有11.1 cm,经济林也多数处于产前期或初产期,经济带动作用尚不明显,但为林产业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今后,应重点加强人工林的集约经营,加大人工林分的抚育间伐强度,积极开展经济林提质增效工作。经营管理好云南省现有人工林分,1.1亿 m3的人工林分蓄积,每年约有 1 000 万 m3的蓄积增量,可极大改善云南的木材供求关系。全省212.1万 hm2(3 182万亩)的经济林,农村人口平均每人约有0.067 hm2(1亩),经营管理好这些经济林,将为农村脱贫致富、经济发展以及森林资源保护发挥不可限量的作用。

4.4 竹林面积总体减少,天然竹呈下降趋势

云南省竹林面积由1978年的15.75万 hm2减少至2012年的11.04万 hm2,减少29.9%,其中:天然竹林由14.75万 hm2减少到4.8万 hm2,减少67.5%;人工竹林由1万 hm2增加到6.24万 hm2。在全省布设的 7 975 个(2002年后变为 7 974 个)固定监测样地中,1987年调查时有天然竹林样地29个,到2012年调查时全省天然竹林样地只有10个,净减少19个天然竹林样地(各期均有增有减,但减少大于增加)。从天然竹林样地减少的原因看,主要有:砍竹造林,竹林变为林分;毁竹开垦,竹林变为耕地;采伐竹林,变为疏林地、灌木林和无林地等。

由于全省监测体系中涉及的竹林样地较少,各期竹林面积精度较低(精度在60%左右)。因此,全省各期竹林面积不一定准确。但从各期监测结果看,全省竹林面积总体在减少,天然竹林面积急剧下降趋势比较明显。

云南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环境条件,竹类植物异常丰富,是世界公认的竹类植物起源地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有“竹类故乡”之美誉。云南天然竹林类型及面积居全国第一位,竹类植物以大型丛生竹类独具特色和优势。但由于各种原因,云南竹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总体呈现:散、小、弱的特点,即:资源分散,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正因如此,一些天然竹林成了“无用”之物,遭到任意采伐、开垦和树种更替。对于竹林面积减少、天然竹林遭受破坏的情况应引起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保护天然竹林资源既是种质资源保护的需要,也是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森林类型多样性保护的需要,更是发展竹文化、竹旅游,以竹代木,大力发展竹产业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1] 赵元藩,艾建林,温庆忠.云南省森林资源监测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

[2] 国际竹藤中心. 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竹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

[3] 云南省森林资源调查管理处.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初查)资料(1978-1980)[Z].1981.

[4]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一次复查报告[R].1990.

[5]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林业部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二次复查统计报告(1988-1992)[R].1993.

[6]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中南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三次复查成果(1992-1997)[R].1998.

[7] 国家林业局中南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四次复查成果(1997-2002)[R].2003.

[8] 国家林业局中南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五次复查成果(2002-2007)[R].2008.

[9] 国家林业局中南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云南省林业厅.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云南省森林资源清查成果(2012)[R].2013.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Forest Resources Dynamic Change of Yunnan Province

HU Zonghua

(Yunnan Institute of Forestry Inventory and Planning, Kunming 650051, China)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data of forest resources from 1978 to 2012,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ynamic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resource in quantity and quality for 35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orest area was rapidly increasing, but forest quality was decreasing; the accumulation of forest continued to grow, long extinction ratio wa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rtificial forest was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economic forest developed rapidly; the area of natural bamboo was reducing, and the total area of bamboo area declined.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est resources; dynamic change; forest stand quality; accumulation of the forest; long extinction ratio; forest resource continuous investigation; Yunnan Province,

10.3969/j.issn.1671-3168.2017.02.020

2017-04-20.

胡宗华(1967-),男,湖南双牌人,高级工程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长期从事森林资源调查监测、规划与评估工作.

S758.4

A

1671-3168(2017)02-0087-08

猜你喜欢
经济林蓄积竹林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寻访竹林隐士
经济林新资源食品的种类及前景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藏药佐太中汞在小鼠体内的蓄积
竹林奇俊
楼顶竹林间
浅谈藏医“疾病蓄积”与健康养生
坚持创新 蓄积行业永续发展动能
浅析经济林中生物灾害的防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