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俏 龚 雪 刘 颖
新生儿科护士疼痛管理认知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叶 俏 龚 雪 刘 颖
目的:了解新生儿科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管理的知识掌握情况,为制定相关理论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16年1~7月,对广东省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及4所妇幼保健院共406名新生儿科护士进行无记名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66份,有效率为90.15%,新生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平均掌握程度为15.09%;其中,仅7.92%的护士会使用新生儿疼痛评估工具;仅12.30%的新生儿科护士参加过疼痛相关知识培训。结论:应尽早对新生儿科护士开展疼痛管理相关知识培训。
新生儿;疼痛管理;知识;态度;行为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及伴有潜在的或实际组织损伤的情绪体验,为主观性感觉”[1]。但新生儿尚无法通过语言交流表达其对疼痛刺激的主观感受,因此,IASP补充说明“不能否认无交流能力的个体存在疼痛体验以及需要适当减轻疼痛的可能性”[2]。疼痛对新生儿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对新生儿生理代谢、应激及神经系统的影响[3]。如心率、呼吸、颅内压等的改变,不但可使新生儿原有病情加重,还能导致严重并发症,例如出现低血糖、呼吸暂停以及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研究表明,通过有效的疼痛管理可大幅降低疼痛对新生儿的负面影响,如加快体重增长、缩短呼吸机使用的时间、促进愈合、缩短平均住院日等[4]。因此,疼痛管理被认为是新生儿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护士所掌握的知识在新生儿疼痛管理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5]。本研究旨在了解广东省新生儿科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制定新生儿疼痛管理培训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2016年1~7月,广东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4所妇幼保健院共406名新生儿科护士。排除调查期间不在岗的护士。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采用自行设计的“新生儿科护士疼痛管理认知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11个条目以及新生儿疼痛管理知识10个条目,共21个条目。知识的掌握分为很不熟悉、不熟悉、知道一点、掌握、完全掌握5个等级,从低分到高分(1分、2分、3分、4分、5分),总分共50分,得分越高,说明知识掌握越好。
1.2.2 预调查 采用初步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0名新生儿科护士进行预调查,没有发现存在歧义的条目,所以未对原问卷进行更改。一周后,采用同样的问卷对其中20名护士进行重复测量,并将两次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表明问卷重测信度为r=0.855,P<0.01,表明本问卷稳定性较好。内容效度由8位专家共同测定,其平均内容效度为0.95。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为0.84,说明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好。
1.2.3 调查方法 由研究小组成员发放调查问卷,用统一指导术语向调查对象详细说明调查表的填写方法,问卷采用不记名填写方式并现场发放与回收,最终共发放问卷406份,回收36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15%。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双人核对的方式录入调查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其进行处理及统计分析。
2.1 366名新生儿科护士的一般资料(表1)
表1 366名新生儿科护士一般资料(名)
2.2 新生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水平现状 新生儿科护士疼痛管理认知情况,把“掌握”和“完全掌握”视为掌握,新生儿科护士仅掌握约15.09%的相关知识。知识掌握率最差的依次为:新生儿疼痛评估工具的使用(7.92%)、新生儿疼痛评估的主要时间点(8.74%)、新生儿药物镇痛的相关知识(12.30%)、新生儿非药物性镇痛的相关知识(12.84%)。新生儿科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管理知识掌握情况见表2。
表2 新生儿科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管理知识掌握情况(名)
3.1 新生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3.1.1 新生儿科护士对新生儿疼痛认知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新生儿科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的来源掌握率为18.85%,对新生儿疼痛表现的掌握率为29.23%,对疼痛刺激对新生儿影响的知晓率仅为13.93%。医学界曾经认为新生儿并没有传递及感受疼痛刺激的物质基础。然而近年来大量研究推翻了以上对新生儿的感觉发育所存在的错误认知。但是,至今仍有绝大部分医护人员相关知识未及时更新,认为疼痛会自行缓解,并且新生儿无法对疼痛刺激产生记忆。婴儿出生后即具有感知疼痛刺激的能力,尽管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但足能够对有害的不良刺激进行传递、感知、回应、甚至记忆。此外,新生儿对疼痛刺激更为敏感,大多数有创性的操作或者剌激可使新生儿血压、心率、呼吸以及颅内压增加,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甚至可对其正在发育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严重脑缺氧、脑室出血、脑白质损害,造成中枢神经的发育障碍或者畸形发育,导致社会交往障碍、行为异常等一系列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6]。
3.1.2 新生儿科护士普遍缺乏疼痛评估相关知识 随着疼痛控制转变为疼痛管理,疼痛管理的主体转变为护士,护士便成为新生儿疼痛的主要评估者。然而,本研究结果显示仅7.92%的护士会使用新生儿疼痛评估工具;且仅8.74%的护士掌握新生儿疼痛评估的主要时间点,严重暴露了新生儿科护士对新生儿疼痛评估的不足。这可能与新生儿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临床上对其疼痛的评估确实存在一定难度有关。此外,虽然国外有多种疼痛评估工具,但大部分尚未本土化,尚不符合我国实际。而现存的评估量表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大部分危重患儿无法对正经历的疼痛给出回应而未给予任何处理[7]。此外,新生儿疼痛评估工具大多集中在新生儿疼痛产生的行为表现以及生理学反应,围绕生化反应的研究少之又少。且临床对疼痛评估工具的使用率较低,同时,大部分护士缺乏对疼痛评估的全面认识,也无法提供个性化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对新生儿的疼痛程度及性质进行量化评价,最终导致对新生儿疼痛问题选择性忽略。由于新生儿疼痛评估是新生儿疼痛管理的首要步骤,今后应尽快对新生儿科护士广泛开展疼痛知识培训,引导其运用专业的评估工具对患儿疼痛进行准确的评估。同时,我国的护理研究者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必要借鉴国际新生儿疼痛评估与治疗指南,将国外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本土化,以研制出具有临床普遍适用性的疼痛评估工具,为新生儿疼痛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最终提高新生儿疼痛护理质量。
3.1.3 新生儿科护士尚未掌握疼痛干预措施 调查发现,新生儿科护士药物镇痛的相关知识掌握率为仅12.30%,这可能与中国现行的医疗模式中护士尚无镇痛药物的处方权有关,且在校学习期间,药理学并非护理专业学习的重点,导致护士对镇痛药物的使用原则及方法的关注度较低。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护士与新生儿接触的时间较医师长,护士虽然没有处方权,但护士承担着给患儿使用药物的工作,同时承担观察药物使用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工作。此外,除了执行镇痛医嘱及给予镇痛药物,护士在执行备用医嘱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给予止痛剂及给予止痛剂的时机,这就需要护士熟知镇痛药物的使用原则及方法。由于新生儿疼痛主要来源于诊断性及治疗性操作,大部分的操作是由护士来完成的。新生儿科护士可在自己的能力和职权范围内综合运用非药物镇痛方法为患儿减轻疼痛。然而,本调查显示,新生儿科护士对非药物性镇痛的相关知识也掌握不足,仅12.84%的护士掌握新生儿非药物镇痛的方法。这不但显示新生儿科护士缺乏非药物性镇痛的相关知识,也提示其未意识到自身在新生儿疼痛管理中承担的责任及可发挥的作用。与药物性镇痛相比,非药物性镇痛具有安全、简单易行等特点。护士应依据自己的判断综合运用袋鼠式护理、非营养性吸吮等非药物性方法减轻患儿疼痛。此外,新生儿科护士应多与医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取得医师的支持与合作,同时应学习更多非药物镇痛措施,最大限度的为患儿提供高质量的疼痛护理。
3.2 建议 新生儿科护士的疼痛知识水平密切影响新生儿疼痛控制的效果。知信行(KAP)理论重视健康知识,认为知识是基础,通过知识的普及逐渐改变或形成健康的信念,当健康的信念形成后,再通过信念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这是一个逐步进行的过程。因此建议:
3.2.1 尽早建立新生儿疼痛管理培训规范 国外对新生儿疼痛具有相对成熟的管理规范,其中,美国2001年1月就开始出现并执行疼痛管理标准[8]。而目前我国仅有2011年周伟和陶莉发表的《新生儿操作性疼痛治疗指南》,且该指南仅针对新生儿操作性疼痛提出治疗指导意见,并未涉及疼痛管理相关措施。由此可见,目前我国新生儿科护士疼痛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缺乏具有指导作用的培训规范。应尽快建立符合我国临床实际的新生儿疼痛管理培训规范,尽早广泛开展新生儿科护士疼痛知识培训,提高新生儿科护士的疼痛管理的知识,尤其是疼痛评估、药物性减痛及非药物性减痛相关知识。
3.2.2 加强护理学校教育对疼痛管理能力的培养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疼痛知识水平较低,且参加过疼痛相关培训的新生儿科护士仅占12.30%,显示大部分新生儿科护士的疼痛知识除了临床经验,主要还是来源于学校教育。因此学校应在护理专业课中加入疼痛管理的相关知识,或开设疼痛护理的相关课程,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系统培训,使学校成为提高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水平的一个重要基地,为日后护理实践的疼痛管理打下稳定的基础,这或许是未来改善临床实践中新生儿疼痛管理效果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3.2.3 成立以疼痛专科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小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医疗卫生技术的改善,无痛护理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重视,有研究者对疼痛管理专科护士培养进行了探索和研究[8],发现疼痛专科护士在疼痛管理中起着协调、实施、主导和培训等重要作用[9-10]。并发现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小组是缓解患者疼痛的有效方式,疼痛专科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小组不但可以加大新生儿科疼痛管理的力度,还可以扩大接受培训的人群范围。
[1] Hathway GJ.Acute and chronic pain in children[J].Curr Top Behav Neurosci,2014(20):349-66.
[2] COMMITTEE ON FETUS AND NEWBORN and SECTION ON ANESTHESIOLOGY AND PAIN MEDICINE.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ocedural Pain in the Neonate:An Update[J].Pediatrics,2016,137(2):e20154271.
[3] 夏冬晴,陈梦莹,李晓南.新生儿疼痛对儿童行为发育的影响和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2):149-152.
[4] 李美芳.新生儿疼痛的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9):5-7.
[5] 叶 丹,李冰娜,彭碧婷.社区护士在老年疼痛管理中的作用[J].黑龙江医学,2016,40(4):382-383.
[6] 邓 琼,杨晓秋,陈世玉,等.疼痛专科护士的培训与资格认证[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4,10(4):305-307.
[7] Khoza SL,Tjale AA.Knowledge,attitudes and practices of neonatal staff concerning neonatal pain management[J].Curationis,2014,37(2):1-9.
[8] 王 华,镡 娟,高秀丽.基于岗位胜任力的疼痛专科护士培训知识体系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6):4-6.
[9] 邓 琼,杨晓秋,陈世玉,等.疼痛专科护士的培训与资格认证[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4,10(4):305-307.
[10]熊根玉.疼痛专科护士培养的必要性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6):140-141.
(本文编辑 冯晓倩)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ognition status of pain management of nurses in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YE Qiao,LIU Ying
(Zhuhai People’s Hospital,Zhuhai 519000)
GONG Xue
(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0)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of nurses on neonatal pain management in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theoretical training. Methods: A total of 406 nurses in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were surveyed in four third-grade class-A hospitals and four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enters in Guangdong province from January 2016 to July 2016 by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Results: A total of 366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with an effective rate of 90.15%. The average knowledge of pain management in nurses was 15.09%. Among which only 7.92% of nurses were able to use neonatal pain assessment tools and only 12.30% of nurses participated pain related knowledge training. Conclusion: Pain management related knowledge train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as soon as possible among nurses in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Neonatal;Pain management;Knowledge;Attitude;Behavior
519000 珠海市 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叶俏,刘颖),广州市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龚雪)
叶俏: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龚雪
2016-12-13)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0.002